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轻工业论文 >

基于离散元法的沙柳细枝颗粒致密成型机理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26 05:13
【摘要】:沙柳作为我国西北部沙漠地区的能源植物,其细小枝条等是发展生物质成型燃料可依赖的重要原料资源,由于沙柳细枝具有贮存不便、运输成本高等缺点,该类资源大部分被直接燃烧或者浪费掉,因此,对沙柳细枝进行致密加工处理是目前首要工作。本文分析了沙柳颗粒致密成型过程中压力的传递机理和规律,详细研究了力链的演变机制,旨在进一步分析散粒体压缩过程中外载荷的传递路径,加深对沙柳颗粒致密成型过程的认识,为生物质的推广提供理论依据。本文主要针对沙柳颗粒单模孔单向受压状态下的微观力学行为和成型机理进行分析。采用适用于散体物料数值模拟的离散单元法来模拟沙柳颗粒致密成型过程,并在电子万能材料试验机上进行物料含水率、压缩速度和模具直径的成型试验,分析单因素对比能耗和成型密度的影响。将模拟结果和试验结果进行比对和假设检验,验证本文所建立的离散元模型的有效性。根据压缩力变化趋势,将整个致密过程分为松散阶段、压紧阶段和保型阶段3个过程,分析每个阶段各类型接触力的分布规律。通过各测量块内接触力数值大小,得到轴向和周向方向的力链演变过程。通过力链分布状态阐述试验样品宏观形貌特征。根据单个颗粒的运动轨迹,得出不同粒径颗粒的运动特性。通过改变不同成型过程影响参数,对比不同参数条件下的孔隙率和力链数目变化情况,得出不同因素条件对成型品质及能耗的影响。结果表明:柱塞底部与颗粒间的接触力随压入深度呈波动增长趋势,每个阶段各类型接触力分布规律未发生明显变化,呈现逐渐降低而后趋于稳定的近似规律。轴向方向强力链经历从上至下传递,经反射后均布,之后再从两端向中心传递并最终均匀分布的过程,周向方向强力链由开始时的均布演变为从边缘向中心贯穿,到最后又演变为均匀分布。密集排布的颗粒体系被挤压时强力链主要分布在成型腔的外部,说明了颗粒与模具的摩擦比颗粒间的摩擦大,验证了宏观样品的轴向凹凸不平和周向分层现象,试验样品由中心向外硬度值从93.4 HBW增大到148.1 HBW,从侧面映证了力链演变效应。压缩过程中,大粒径颗粒的运动轨迹呈准直线状,而小粒径颗粒的运动轨迹先是呈准直线状而后发生旋转。小粒径的类球状颗粒的成型效果较好,但能耗增加。采用离散元方法对沙柳颗粒致密成型过程进行模拟研究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同时为生物质的研究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图文】:

一次能源消费,种类,比例


内蒙古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景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石,是人类社会生存的基础,同时也是世界资[1]。煤、石油和天然气是现阶段的主要能源。由 BP 能源统计 2017 年总能源消耗的 30.6 %,石油占 33.1 %,天然气占 25.9 %消耗中,煤炭、石油、天然气分别占 19.6 %、22.4 %、39.5 %[2以及大量燃烧后产生的气体和颗粒物是造成环境污染加剧、酸雨候变暖的直接原因。世界化石能源资源量有限,消费量逐年增加算,石油资源将在今后的 50 年到 80 年消耗殆尽,天然气资源将资源最多能维持 200 年左右的时间。

微观形貌,生物质,成型过程,机制


图 1.2 生物质成型过程中作用力的形成过程及机制料经粉碎机粉碎后填入到成型模具中,颗粒处于松散状态,,颗粒发生运动,小粒径颗粒受压后被挤入到颗粒空隙内,压力持续作用下,颗粒紧密接触,发生弹性变形,颗粒间隙加,颗粒发生塑性变形,木质素软化形成天然黏结剂,相邻增加,形成具有一定形状的成型燃料,,整个致密成型过程完粒原有结构破坏形成新的结构[33,34]。究存在的问题颗粒致密成型研究中还存在一些难题亟待解决,主要表现为成具有一定形状和密度的成型燃料过程中,颗粒的运动状态变过程也是非线性。生物质致密成型过程中,有关的理论基常见的细观颗粒体系接触力和试验样品的微观形貌特征都难
【学位授予单位】:内蒙古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S6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加春;迟华瑞;张万富;陈建超;;一种修正的含间隙转动副双弹性层接触力模型[J];机械设计;2019年12期

2 王国庆,张启先,李大寨,何永强;多指灵巧手接触力控制研究[J];机器人;1997年05期

3 严成增;郑宏;葛修润;;基于统一标定的势接触力计算[J];岩土力学;2015年01期

4 赵全满;张洪亮;贾伟;;冲断区域车-路间接触力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年03期

5 张玉茹;抓持接触力的子空间分解表示[J];机械工程学报;1999年01期

6 吴小洪;刘金保;杨志军;曹占伦;;接触力约束下的焊头机构快速启停控制[J];机械设计与研究;2011年02期

7 蔡博;高宏力;宋兴国;王奉晨;;三指灵巧手结构设计及接触力规划[J];机械设计与制造;2020年01期

8 关岩鹏;张玉芳;刘晓丽;王恩志;;颗粒离散元数值模拟中的宏细观接触力计算方法[J];铁道建筑;2019年05期

9 李兴斯;李建宇;;接触力优化设计的熵正则化方法[J];应用力学学报;2006年04期

10 杨元栋,杨泽红,贾培发;虚拟现实接触力模拟装置的力控制[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S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唐浩;欧昌宇;吴积钦;;弓网接触力的时频分析[A];中国铁道学会电气化委员会2017年年会及新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7年

2 罗涛;张引妮;杨政;;基于MotionView平台二次开发的接触力创建工具[A];2017Altair技术大会论文集[C];2017年

3 杨元栋;杨泽红;贾培发;;虚拟现实中的接触力模拟算法研究[A];2001年中国智能自动化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1年

4 杨利福;常晓林;周伟;马刚;马幸;;真三轴应力条件下堆石体力学响应细观机理研究[A];2014颗粒材料计算力学会议论文集[C];2014年

5 阎绍泽;吴德隆;黄铁球;;含间隙连接碰撞铰接触力的双刚度模型[A];制造业与未来中国——2002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2年

6 陈树勋;范长伟;吴松;李成林;;发动机结构的组合分析技术[A];全国先进制造技术高层论坛暨第七届制造业自动化与信息化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贾利晓;人体行走过程中的滑摔倾向及其机制与防控研究[D];机械科学研究总院;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雨航;基于离散元法的沙柳细枝颗粒致密成型机理研究[D];内蒙古科技大学;2019年

2 夏佳莹;基于层压板响应的冰雹冲击接触力计算方法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6年

3 邓f

本文编号:264113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qgylw/264113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ae6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