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乙醇胺磷酸酯铵盐阻燃整理织物的性能研究
发布时间:2022-01-22 10:42
探讨三乙醇胺磷酸酯铵盐阻燃整理对棉织物性能的影响。采用自制阻燃剂三乙醇胺磷酸酯铵盐对棉织物进行阻燃整理。测定了阻燃整理棉织物的特征红外吸收峰、表面形貌、热稳定性、燃烧性能及耐水洗性。结果表明:与未整理棉织物相比,整理织物的损毁长度下降至3.7 cm,600℃时织物的热解残炭量提高了25.15个百分点,整理织物能明显观察到由阻燃剂引起的新特征峰,整理织物经20次标准洗涤后仍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认为:三乙醇胺磷酸酯铵盐阻燃整理棉织物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文章来源】:棉纺织技术. 2020,48(12)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4 页
【部分图文】:
未整理与整理后织物的红外光谱图
图2为阻燃整理前后棉织物的热重曲线图。由图2可知,未整理棉织物的主要裂解温度范围为283℃~400℃,此时棉织物分解最快,600℃时残余炭量只有21.81%;整理棉织物的主要裂解温度范围为180℃~317℃,起始裂解温度和终止裂解温度与未整理棉织物相比都有所降低,这是因为织物上的阻燃剂分解温度较低,600℃时织物的残余炭量为46.96%,比未整理棉织物提高25.15个百分点;整理织物经20次水洗后,仍保持着较好的热稳定性,主要裂解温度范围介于未整理棉织物与整理织物之间,且600℃时的残余炭量高达40.30%,具有较好的成炭性能。由此可以说明,TEAPEA可以提高棉织物的热稳定性,延缓织物裂解。
图3为棉织物整理前后的扫描电镜照片。由图3可以观察到,未整理的棉纤维呈不规则的卷曲状,且纤维表面有明显的沟壑;阻燃整理后,纤维表面附着了一层均匀致密的阻燃剂,纤维之间有明显的阻燃剂交联;而整理织物经20次标准洗涤之后,织物表面的阻燃剂有些许脱落,但是仍有大量的阻燃剂附着在织物上。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用含三嗪结构苯基磷酸酯的涤纶织物阻燃整理[J]. 卢声,林杰,路艳华,黄凤远,程德红. 纺织学报. 2018(03)
[2]纤维织物阻燃研究进展[J]. 曾倩,任元林. 纺织科学与工程学报. 2018(01)
本文编号:3602052
【文章来源】:棉纺织技术. 2020,48(12)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4 页
【部分图文】:
未整理与整理后织物的红外光谱图
图2为阻燃整理前后棉织物的热重曲线图。由图2可知,未整理棉织物的主要裂解温度范围为283℃~400℃,此时棉织物分解最快,600℃时残余炭量只有21.81%;整理棉织物的主要裂解温度范围为180℃~317℃,起始裂解温度和终止裂解温度与未整理棉织物相比都有所降低,这是因为织物上的阻燃剂分解温度较低,600℃时织物的残余炭量为46.96%,比未整理棉织物提高25.15个百分点;整理织物经20次水洗后,仍保持着较好的热稳定性,主要裂解温度范围介于未整理棉织物与整理织物之间,且600℃时的残余炭量高达40.30%,具有较好的成炭性能。由此可以说明,TEAPEA可以提高棉织物的热稳定性,延缓织物裂解。
图3为棉织物整理前后的扫描电镜照片。由图3可以观察到,未整理的棉纤维呈不规则的卷曲状,且纤维表面有明显的沟壑;阻燃整理后,纤维表面附着了一层均匀致密的阻燃剂,纤维之间有明显的阻燃剂交联;而整理织物经20次标准洗涤之后,织物表面的阻燃剂有些许脱落,但是仍有大量的阻燃剂附着在织物上。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用含三嗪结构苯基磷酸酯的涤纶织物阻燃整理[J]. 卢声,林杰,路艳华,黄凤远,程德红. 纺织学报. 2018(03)
[2]纤维织物阻燃研究进展[J]. 曾倩,任元林. 纺织科学与工程学报. 2018(01)
本文编号:360205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qgylw/36020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