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MA-LSAT v1.0数据集的近百年全球陆表气温变化研究
发布时间:2025-05-12 21:00
近几十年,全球范围内多家著名数据研究机构都相对独立发展了具有各自特色的全球陆地表面气温数据集,其所表征的全球陆地表面气温变化的结论也已经获得了普遍共识。然而,数据集中的台站在部分区域仍旧存在空间覆盖率低,台站记录长度短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中国气象局发挥自身在亚洲周边、南美、非洲等区域收集到的观测数据优势,通过多元融合、质控、均一化过程发展形成了中国第一套全球陆地表面气温均一化数据集(CMA-LSAT v1.0)。本文主要依据CMA-LSAT v1.0数据集,围绕全球陆地表面气温变化基本特征,并结合目前研究的前沿热点问题展开系列研究,同时也对趋势估计结果中的多种误差进行了评价。研究的主要结论包括:(1)分析获得了中国第一套全球陆地表面气温均一化数据集所显示的近百年全球陆地表面气温变化特征,并分析了与其他知名数据集之间的差别。1901~2015年,CMA-LSAT v1.0反映的全球陆地表面气温距平序列显示了与其他数据集大体一致的增温特征,即1901~1930s、1980s前期~2000s中期两个明显的升温期,和1940s~1970s以及最近的18年两个变暖减缓期。1901年以来,新数据集...
【文章页数】:147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
1.2.1 全球气温数据集的发展现状和问题
1.2.2 全球陆地表面气温变化主要特征
1.2.3 全球气温变化趋势估算的不确定性
1.3 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
1.4 主要研究内容
1.5 技术路线
1.6 创新点 第二章 资料和方法
2.1 CMA-LSAT v1.0数据集
2.1.1 数据融合方法
2.1.2 数据质量控制和均一化方法
2.1.3 数据集的优势
2.2 其他数据集介绍
2.3 研究方法
2.3.1 台站的选取方法
2.3.2 区域平均序列构建方法
2.3.3 趋势估计和统计检验
2.3.4 EOF和SVD分析方法
2.3.5 环流指数
2.4 研究时段及其他说明 第三章 全球陆地表面平均气温变化
3.1 年平均气温变化特征
3.1.1 陆地表面平均气温时间序列
3.1.2 陆地表面气温变化的空间图式
3.1.3 不同地形条件下气温变化特征
3.2 季节气温变化特征
3.3 各大陆陆表气温变化主要特征
3.4 与其他数据集估算结果的比较
3.5 讨论和本章小结
3.5.1 全球陆地变暖的区域差异和原因
3.5.2 全球陆地变暖的阶段性
3.5.3 本章结论 第四章 全球陆地最高最低气温和日较差变化
4.1 最高最低气温和日较差长期变化
4.1.1 最高最低气温和日较差站点分布情况
4.1.2 最高最低气温和日较差的长期变化
4.2 最高最低气温变化的非对称性
4.3 最高最低和日较差变化的空间特征
4.3.1 最高和最低气温变化空间特征
4.3.2 日较差变化空间特征
4.4 讨论和本章小结
4.4.1 与前人研究结果的比较
4.4.2 日较差长期变化的原因
4.4.3 本章结论 第五章 全球陆地气候阶段性变暖减缓典型区域特征和机理
5.1 中国东北阶段性变暖减缓现象
5.1.1 区域范围
5.1.2 年平均气候变暖减缓特征
5.1.3 气候变暖减缓的季节差异
5.1.4 气候变暖减缓的月际差异
5.2 中国东北阶段性变暖减缓的独特性
5.3 中国东北阶段性变暖减缓的环流背景
5.4 讨论和本章小结
5.4.1 气候变暖减缓的原因和影响
5.4.2 本章结论 第六章 陆地气候变暖对地势高度的依赖关系
6.1 HKH区域和资料
6.2 HKH区域变暖速率与海拔之间的关系
6.2.1 HKH区域气温长期变化
6.2.2 年平均气温变化和海拔之间的关系
6.2.3 季节平均气温变化和海拔高度之间的关系
6.3 HKH区域极端气温变化与海拔之间的关系
6.4 讨论和本章小结
6.4.1 与前人研究结果的比较和EDW原因
6.4.2 本章结论 第七章 全球陆地表面气温趋势估计中的误差
7.1 陆地表面气温趋势估计中的城市化影响
7.1.1 城市化对北半球气温趋势估计的影响评估
7.1.2 中国城市化对全球气温趋势估计的影响评估
7.2 早期台站缺失对气温趋势估计的影响
7.3 不同统计方法对气温趋势估计的影响
7.3.1 不同全球序列构建方法的影响
7.3.2 不同趋势估计方法的影响
7.4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8.1 主要结论
8.2 主要创新点
8.3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本文编号:4045219
【文章页数】:147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
1.2.1 全球气温数据集的发展现状和问题
1.2.2 全球陆地表面气温变化主要特征
1.2.3 全球气温变化趋势估算的不确定性
1.3 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
1.4 主要研究内容
1.5 技术路线
1.6 创新点 第二章 资料和方法
2.1 CMA-LSAT v1.0数据集
2.1.1 数据融合方法
2.1.2 数据质量控制和均一化方法
2.1.3 数据集的优势
2.2 其他数据集介绍
2.3 研究方法
2.3.1 台站的选取方法
2.3.2 区域平均序列构建方法
2.3.3 趋势估计和统计检验
2.3.4 EOF和SVD分析方法
2.3.5 环流指数
2.4 研究时段及其他说明 第三章 全球陆地表面平均气温变化
3.1 年平均气温变化特征
3.1.1 陆地表面平均气温时间序列
3.1.2 陆地表面气温变化的空间图式
3.1.3 不同地形条件下气温变化特征
3.2 季节气温变化特征
3.3 各大陆陆表气温变化主要特征
3.4 与其他数据集估算结果的比较
3.5 讨论和本章小结
3.5.1 全球陆地变暖的区域差异和原因
3.5.2 全球陆地变暖的阶段性
3.5.3 本章结论 第四章 全球陆地最高最低气温和日较差变化
4.1 最高最低气温和日较差长期变化
4.1.1 最高最低气温和日较差站点分布情况
4.1.2 最高最低气温和日较差的长期变化
4.2 最高最低气温变化的非对称性
4.3 最高最低和日较差变化的空间特征
4.3.1 最高和最低气温变化空间特征
4.3.2 日较差变化空间特征
4.4 讨论和本章小结
4.4.1 与前人研究结果的比较
4.4.2 日较差长期变化的原因
4.4.3 本章结论 第五章 全球陆地气候阶段性变暖减缓典型区域特征和机理
5.1 中国东北阶段性变暖减缓现象
5.1.1 区域范围
5.1.2 年平均气候变暖减缓特征
5.1.3 气候变暖减缓的季节差异
5.1.4 气候变暖减缓的月际差异
5.2 中国东北阶段性变暖减缓的独特性
5.3 中国东北阶段性变暖减缓的环流背景
5.4 讨论和本章小结
5.4.1 气候变暖减缓的原因和影响
5.4.2 本章结论 第六章 陆地气候变暖对地势高度的依赖关系
6.1 HKH区域和资料
6.2 HKH区域变暖速率与海拔之间的关系
6.2.1 HKH区域气温长期变化
6.2.2 年平均气温变化和海拔之间的关系
6.2.3 季节平均气温变化和海拔高度之间的关系
6.3 HKH区域极端气温变化与海拔之间的关系
6.4 讨论和本章小结
6.4.1 与前人研究结果的比较和EDW原因
6.4.2 本章结论 第七章 全球陆地表面气温趋势估计中的误差
7.1 陆地表面气温趋势估计中的城市化影响
7.1.1 城市化对北半球气温趋势估计的影响评估
7.1.2 中国城市化对全球气温趋势估计的影响评估
7.2 早期台站缺失对气温趋势估计的影响
7.3 不同统计方法对气温趋势估计的影响
7.3.1 不同全球序列构建方法的影响
7.3.2 不同趋势估计方法的影响
7.4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8.1 主要结论
8.2 主要创新点
8.3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本文编号:40452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qxxlw/4045219.html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