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质热解炭的高值化利用研究
【图文】:
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绪 绪论1 生物质能源概述能源作为全球经济发展的命脉,一直是人们普遍关注的热点话题。2018 年的《BP能源统计年鉴》表明,2017 年全球一次能源消耗总量超过 135 亿吨油当量,,其中传石燃料(煤、石油和天然气)的占比高达 85.2%。近年来,虽然我国的能源结构持续,但煤炭仍是能源消费中的主要燃料,2017 年其占比约为 61%(如图 1.1 所示)[1]。燃料的过度使用带来了全球性的“能源危机”,由此所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严峻煤发电产生的污染物主要为氮氧化物(NOx)、硫氧化物(主要为 SO2)以及固态颗粒主要为 PM10 和 PM2.5),同时也加剧了导致全球性气候异常的温室气体 CO2的排放此,必然需要大力发展环境友好的可再生能源。
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替代化石能源总量约 5800 万吨标准煤[5]。但这与我国的生物质资源总储量相比微小。因此,未来的生物质能源将具有极其广阔的发展空间。 生物质能源化主要技术目前,生物质的能源化转化技术大体上可分为生物法和物理化学法两大类(如图)。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K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唐明国;李英杰;吴世洪;刘海;刘桂良;杨静;;基体表面粗糙度对疏松热解炭密度的影响[J];炭素技术;2017年02期
2 喻主路;张建辉;;人工心瓣含硅低温热解炭涂层热处理分析[J];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年03期
3 唐明国;吴世洪;刘海;刘桂良;杨静;;工艺参数对疏松热解炭微观结构的影响[J];炭素技术;2015年05期
4 梁峰;李楠;李轩科;鄢文;;添加炭黑和碳纳米管对酚醛树脂热解炭的结构及抗氧化性的影响(英文)[J];新型炭材料;2012年04期
5 于守泉;张伟刚;;热处理温度对热解炭及炭/炭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J];无机材料学报;2010年03期
6 沈伯雄;鲁锋;朱国营;曹新新;姚燕;张增辉;;废轮胎热解炭黑及其改性后的特性研究[J];环境工程学报;2010年07期
7 沈伯雄;鲁锋;刘亭;;废轮胎热解炭黑的改性[J];化工学报;2009年09期
8 谭洪;张磊;韩玉阁;;不同种类生物质热解炭的特性实验研究[J];生物质化学工程;2009年05期
9 吴文军;朱永平;张伟刚;;在氧化铁表面沉积热解炭及其气化与还原[J];新型炭材料;2007年02期
10 朱钧国,张秉忠,杨冰,彭新立,梁彤翔,徐小平;制备致密热解炭层的新工艺研究[J];新型碳材料;199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唐明国;李英杰;吴世洪;刘海;刘桂良;;基体表面粗糙度对疏松热解炭密度的影响[A];中国金属学会炭素材料分会第二十九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5年
2 郭华军;李新海;张宝;王志兴;彭文杰;郭永兴;;锂离子电池用酚醛树脂热解炭材料的研究[A];2004年全国冶金物理化学学术会议专辑[C];2004年
3 张丽娟;张曼曼;朱慧敏;韩润平;;微波辅助化学改性热解炭的表征[A];河南省化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4 卢锦花;李贺军;王兰英;白瑞成;;插层改善碳/碳复合材料韧性的研究[A];2004年材料科学与工程新进展[C];2004年
5 陈洁;于澍;熊翔;;PAN基碳纤维阳极氧化表面处理及其对热解炭沉积的影响[A];复合材料:创新与可持续发展(上册)[C];2010年
6 白朔;吴峻峰;刘树和;徐红军;罗川;周序科;成会明;;各向同性热解炭材料的制备与表征[A];第19届炭—石墨材料学术会论文集[C];2004年
7 吴文军;张伟刚;;氧化铁表面沉积热解炭及气化[A];第三届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年会论文摘要集(下)[C];2006年
8 许力;吴峻峰;白朔;;含硼各向同性热解炭材料的石墨化研究[A];第22届炭—石墨材料学术会论文集[C];2010年
9 刘树和;白朔;成会明;;热解炭[A];第19届炭—石墨材料学术会论文集[C];2004年
10 朱钧国;杨冰;张秉忠;邵友林;徐世江;徐小平;吕庆军;黄锦涛;;流化床中包覆燃料颗粒的制备及应用[A];中国颗粒学会2004年年会暨海峡两岸颗粒技术研讨会会议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8条
1 记者 白清荣;废轮胎热解炭黑走出国门[N];中国化工报;2014年
2 记者 乔地;热解炭化技术让秸秆“山鸡变凤凰”[N];科技日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晏利扬;热解炭化技术巧解病死动物难题[N];中国环境报;2013年
4 葛熔金;湖州病死动物热解炭化资源得到再利用[N];中国畜牧兽医报;2013年
5 陈瑞申 赵宏伟;抢占再生能源研发制高点 营造绿色能源产业链[N];中华建筑报;2010年
6 杨海燕;柴变“天然气”市场广阔[N];云南科技报;2007年
7 ;推动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N];解放日报;2011年
8 本报记者 唐景莉 通讯员 谈铮渭 程龙;深度融合的“甜蜜果实”[N];中国教育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廖寄乔;热解炭微观结构对C/C复合材料性能影响的研究[D];中南大学;2003年
2 周洁;热解炭黑的表面特性及其资源化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3 冯尚蕾;核石墨热解炭涂层的辐照损伤及熔盐浸渗特性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2014年
4 杨瑛;棉秆直接热解炭化工艺参数试验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4年
5 李江鸿;C/C-TaC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6 郑照强;紫茎泽兰微波热解行为及产物综合利用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7 雷宝灵;炭/炭复合材料及其制动摩擦磨损微结构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8 周伟;耐高温炭基吸波剂的调控、结构及性能研究[D];中南大学;2014年
9 吴幼青;不同热解过程产物炭的理化性质及石油焦催化气化反应特性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10 韩彦雪;热解炭与活化炭理化特性及其应用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影影;生物质热解炭的高值化利用研究[D];浙江大学;2019年
2 虞勇;低温各向同性热解炭微观结构及性能的研究[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8年
3 曹建刚;污泥理化性能对污泥热解机理及热解炭特性的影响研究[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8年
4 赵晨希;松子壳热解特性及其工艺参数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4年
5 周作艳;废旧轮胎热解炭黑的改性及应用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17年
6 李威龙;低温各向同性热解炭涂层结构和性能研究[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6年
7 王永军;废旧工程轮胎热解炭黑的复合改性及其在力车胎中的应用[D];青岛科技大学;2016年
8 喻主路;沉积条件对人工心瓣含硅低温热解炭微观结构的影响[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9 钟华锋;人工机械心瓣热解炭的微观结构及性能研究[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10 韦静;人工心瓣热解炭涂层结合强度研究[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6634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xnylw/26634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