涡流发生器对太阳能空气集热器性能影响研究
【图文】:
FPSAC)的结构如图1-1 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其具有架构简单、运行可靠,维修简便等优点,并且在运行中无泄漏、阻塞和二次能量转换等弊端。所以它在产品干燥、制取生活用热水及
为太阳能空气集热器的传热介质,由于其导热系数、比的集热效率较低;同时,由于热量不能及时传递引起吸外辐射热损失增多。因此,探究增强集热板与空气换热器的效率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型太阳能空气集热器研究现状高太阳能空气集热器的集热效率,,国内外学者们分别从集热器的安装倾角、操作条件、透明盖板、吸热涂层、集热板。作为太阳能空气集热器的核心部件之一——集的换热特性对集热器的热性能影响巨大,因此对它形式iao 等[5]最先将新型波纹型设计在太阳能空气集热器中换热特性对集热性能的作用;高文峰等[6, 7]运用数值模拟置波纹的空气集热器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波纹高度比、对集热效率的影响。
【学位授予单位】:燕山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K513.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鹏;;异型涡流发生器的数值分析[J];电子世界;2018年07期
2 吴映芳;赵春妮;张立新;朱英伟;;涡流发生器在风力发电机组叶片上的应用[J];天津科技;2018年09期
3 高峰;王旭东;张涵;;非对称来流下微型涡流发生器边界层流动控制[J];空军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年06期
4 徐志明;熊骞;王景涛;韩志敏;;腰槽开孔矩形翼涡流发生器的传热和流阻特性[J];化工进展;2017年06期
5 徐志明;吴翰;刘坐东;王景涛;;矩形通道中低肋涡流发生器抑垢效果分析研究[J];热能动力工程;2017年06期
6 张进;刘景源;张彬乾;;微型涡流发生器对超临界翼型减阻机理实验与数值分析[J];实验流体力学;2016年04期
7 王凯;张彬彬;李敬;赵庆军;;超音流动中一种非对称斜坡型微型涡流发生器结构的参数优化[J];工程热物理学报;2016年11期
8 ;702所船用涡流发生器技术日渐成熟[J];中国水运;2014年11期
9 石清;李桦;;控制超临界翼型边界层分离的微型涡流发生器数值模拟[J];空气动力学学报;2011年04期
10 汪健生;张金凤;孙健;;小尺度涡流发生器强化传热机理的研究[J];工程热物理学报;2007年S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何宏伟;刘铁中;蒋增煈;黄中杰;王振果;高恩和;;使用涡流发生器对某型飞机进行失速特性改善的研究[A];中国力学大会——2013论文摘要集[C];2013年
2 周健;欧平;田晓虎;;后向斜面涡流发生器控制参数数值研究[A];2017年(第三届)中国航空科学技术大会论文集(上册)[C];2017年
3 吴映芳;朱英伟;;涡流发生器在风力发电机组叶片上的应用[A];风能产业(2018年9月)[C];2018年
4 陈逖;孙明波;范晓樯;刘卫东;;射流式涡流发生器对于边界层分离控制作用的数值模拟研究[A];第三届高超声速科技学术会议会议文集[C];2010年
5 钟园;刘凯礼;张智华;;短舱涡流发生器的低速增升研究[A];第九届全国流体力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6年
6 张伟伟;翟建;高传强;张艳华;刘凌;;涡流发生器控制细长旋成体侧向力[A];中国力学大会——2013论文摘要集[C];2013年
7 徐家宽;白俊强;黄江涛;乔磊;;数值涡流发生器在改善机翼分离特性中的应用研究[A];中国力学大会——2013论文摘要集[C];2013年
8 刘光远;贾智亮;陈学孔;;基于涡流发生器的跨声速风洞侧壁边界层控制研究[A];第十届全国流体力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8年
9 徐向南;张华;;DBD涡流发生器特性及其在角区流动控制中的数值研究[A];中国力学大会-2015论文摘要集[C];2015年
10 刘光远;贾智亮;杨昕鹏;;基于涡流发生器的2.4米跨声速风洞侧壁边界层控制研究[A];2018年全国工业流体力学会议摘要集[C];201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陶仕博;基于涡流发生器的大跨桥梁风振控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7年
2 韩志敏;涡流发生器的强化传热与抑垢特性研究[D];东北电力大学;2019年
3 陈逖;高超声速进气道内激波/边界层干扰及射流式涡流发生器的流动控制方法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4 温娟;直接空冷凝汽器空气侧流动换热问题的大涡模拟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14年
5 张悦;基于记忆合金的高超声速进气道流动控制方法及验证[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5年
6 李超;低压涡轮叶栅流动分离控制及机理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7年
7 马杰;超声速旋转弹箭气动特性与流体分离控制[D];南京理工大学;2016年
8 陈植;超燃冲压发动机隔离段流动机理及其控制的试验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5年
9 俞建阳;DBD等离子体诱导涡结构控制附面层流动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汪亮;基于端壁涡流发生器的压气机叶栅角区分离控制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7年
2 褚中良;涡流发生器对太阳能空气集热器性能影响研究[D];燕山大学;2019年
3 王海洋;涡流发生器尾涡特性的计算及实验研究[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9年
4 姜虹旭;基于涡流发生器的流动控制与降噪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9年
5 喻虎;基于功率优化和振动控制的风机叶片驱动系统集成设计与实现[D];上海交通大学;2017年
6 刘渊博;基于表面改性和涡流发生器强化传热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8年
7 柯炜铭;基于同向射流和涡流发生器的风力机翼型失速控制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8年
8 程永林;矩形通道内四面体涡流发生器MgO颗粒污垢特性研究[D];东北电力大学;2018年
9 贺姗姗;圆管内三角翼涡流发生器CaCO_3污垢特性的数值模拟[D];东北电力大学;2018年
10 吴翰;低肋涡流发生器MgO颗粒污垢特性研究[D];东北电力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266705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xnylw/26670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