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氧水解对玉米秸秆厌氧发酵特性的影响研究
【图文】:
1.1.1 研究意义能源是人类生活质量保障的基础,更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它的这些重要性使其一直受到全世界的密切关注。从图1-1的能源消费比例中可以看出化石燃料一直是人类所需能源的主要提供者。但是能源不可再生的特点导致其储量逐渐减少,渐渐不能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需求[4]。虽然随着勘探技术的革新,化石燃料近年已探明的产量在逐渐增长,但据相关的研究者们粗略估计,地球上已探明的静态石油还可供人类开采40-50年、天然气64年、煤炭226年,预计石油和煤炭可供人类再使用160-200年[5]。也就是说,如果不能尽快找到可以替代一次能源的新型能源,那么人类将很快面临能源枯竭的可怕前景。目前,可以用作替代品的可再生能源的研究正受到世界各国研究学者们的瞩目。图 1-1 世界能源消费结构图Fig. 1-1 World energy consumption structure随着社会的进步,对能源的消耗也在不断地变多,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能耗的增长速率已经达到了年均8.25%。据BP2017全球能源报告统计
图 1-2 2016 年世界石油储量分布图Fig. 1-2 World oil reserve distribution in 2016生物质能源在世界一次能源供应结构中占比10%左右,是在原有能源结构:石油、煤天然气后出现的一种新型重要能源[9]。在可再生能源的供能量中占比75%[10]。生物质能来源是储存于生物体内的太阳能,通过生物或化学的方法对生物质原料进行处理,进而为可被直接利用的清洁能源[11-12]。生物质原料的种类复杂多样,农作物秸秆、畜牧废弃物市有机废物、能源作物等都可以作为生物质能的原料。这对于地域辽阔,,生物质资源丰中国来说,选择生物质能源进行开发和研究是最为符合我国国情的[13]。目前世界上对生能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沼气、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这三种高品位能源的转化。其中沼气作种高热值的气体,在用于传统薪柴、燃煤等厨房燃料的替代上有巨大的优势,表1-1的数示出使用沼气作为厨房能源的用户的室内环境明显要优于燃煤用户[14]。而且目前沼气发术的研究也已经比较成熟,对于缓解农村的能源短缺有重要的意义。表1-1 沼气用户和燃煤用户的室内环境质量比较 单位:kg/mTable 1-1 Comparison of indoor environment quality of biogas users and coal-fired users项目 CO SO2CO2总悬浮颗粒物沼气用户 2.138 0.116 0.057 0.238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S216.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傅国志;马宗虎;叶骏;田立;冯小清;;新鲜玉米秸秆厌氧发酵特性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5年32期
2 朱洪艳;王粟;裴占江;高亚冰;王向鹤;燕红;刘杰;;餐厨垃圾与牛粪混合厌氧发酵产沼气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15年20期
3 迟德龙;刘波;;谈黑龙江玉米秸秆综合利用[J];农机使用与维修;2015年07期
4 贾丽娟;俞芳;宁平;熊向峰;王红斌;刘天成;王博涛;;温度底物浓度和微量元素对牛粪厌氧发酵产沼气的影响[J];农业工程学报;2014年22期
5 秦涛;;中国农村生物质能源发展现状与展望[J];防护林科技;2014年06期
6 袁旭峰;高瑞芳;李培培;朱万斌;王小芬;崔宗均;;复合菌系MC1预处理对玉米秸秆厌氧发酵产甲烷效率的提高[J];农业工程学报;2011年09期
7 蔡伟娜;陆小青;;温度对污泥厌氧发酵产酸过程的影响[J];净水技术;2011年04期
8 余紫苹;彭红;林妲;阮榕生;王娜;胡铮;刘玉环;张锦胜;;植物半纤维素结构研究进展[J];高分子通报;2011年06期
9 刘和;刘晓玲;邱坚;陈坚;;C/N对污泥厌氧发酵产酸类型及代谢途径的影响[J];环境科学学报;2010年02期
10 纪占武;郑文范;;关于发展生物能源化解能源危机的思考[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方俊涛;响应曲面方法中试验设计与模型估计的比较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2 王晶;基于响应曲面法的多响应稳健性参数优化方法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3 郁红艳;农业废物堆肥化中木质素的降解及其微生物特性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夏挺;高固浓度玉米秸秆厌氧发酵产酸特性及其对产沼气的影响[D];沈阳农业大学;2017年
2 燕秋丽;玉米秸秆预处理及其酶解发酵制备生物乙醇的研究[D];暨南大学;2016年
3 毛春兰;不同底物浓度下初始pH值影响厌氧发酵效果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4 孟祥博;牛粪和玉米秸秆混合底物两相发酵工艺产甲烷效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5 张洪宾;不同原料及其配比对厌氧发酵过程中脱氢酶、辅酶F_(420)以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年
6 王冰;厌氧反应器污泥颗粒化过程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68035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xnylw/26803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