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自动跟踪发电控制系统的开发与设计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TK514
【图文】:
图 1-1 美国最大的太阳能发电项目Fig. 1-1 The largest solar generation project of the United States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我们在保护生电,积极发展核电,鼓励支持农村、边远地区和条件适宜、太阳能、地热、风能等新型可再生能源。2005 年至 20 51%,年均增长 14.7%。2008 年可再生能源利用量达到
图 1-2 西藏香茂乡的太阳能发电 The solar generation project of Xiangmao village of Tibe踪系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目前能源短缺的问题。目前,光伏转换,即把光能转化为电能。电池板的主态硅三种,在这三中材料中,单晶硅材料的光达到 20%[10-11]。因此,在没有出现更高效的光能电池板的发电量是比较关键的。阳能电池板的发电效率和它相对于太阳的角度有板被太阳光直射时,即电池板的感光面和太阳发量最大,即发电效率最高。当太阳偏移时,太阳角会小于垂直时的夹角,其发电量就会变小,而电量也越来越小。
能使许多偏方式,太阳能发电,国内外大部分的方式。这种方式存大型的太阳能跟踪太阳能自动跟踪发统能按设计要求产它适用在大型的太式的太阳能发电站着太阳的空间位置能发电板的空间位即感光平面和太阳统结构如图 1-3 所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英开发出低成本塑料太阳能电池[J];青海电力;2011年S1期
2 ;美国13岁少年发明树状太阳能电池[J];科技传播;2011年17期
3 常丽君;;纸上太阳能电池[J];初中生学习(高);2011年06期
4 ;科学家研发纸质太阳能电池制造技术[J];热带农业科学;2011年06期
5 ;新技术将太阳能电池光电效率提高80%[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年16期
6 吴明;;太阳能的开发[J];认证技术;2010年06期
7 ;M13病毒可将太阳能电池效率提高三成[J];技术与市场;2011年06期
8 ;产品资讯[J];大众用电;2011年08期
9 ;日本研制出新型太阳能轿车[J];中南汽车运输;1994年06期
10 徐美君;;德研发光子高密度集中法以提高太阳能电池效率[J];玻璃与搪瓷;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海波;;太阳能电池输出特性的分析及检测[A];中国航海学会航标专业委员会沿海、内河航标学组联合年会学术交流论文集[C];2003年
2 李美成;;太阳能电池表面纳米微结构研究[A];第七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第7分册)[C];2010年
3 尚会霞;罗艳红;孟庆波;占肖卫;;有机染料锚数对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性能的影响[A];全国第八届有机固体电子过程暨华人有机光电功能材料学术讨论会摘要集[C];2010年
4 李冬梅;罗艳红;孟庆波;;量子点敏化太阳能电池--新材料的设计、制备及器件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4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5 刘铭;杨君友;冯双龙;朱虎;;量子点敏化太阳能电池研究进展[A];第七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第6分册)[C];2010年
6 黄昀f ;吴季怀;林建明;黄妙良;;高效染料钠晶TiO_2太阳能电池[A];2000'全国光催化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0年
7 孟昭渊;;太阳能电池应用[A];江苏省能源研究会成立二十周年纪念暨第十届学术年会热电专委会第十二届年会暨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4年
8 王信春;;富铟与富铜CuInSe_2薄膜的光电性能[A];2011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9 胡昊伟;黄敏;;谈太阳能路灯原理[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2卷)[C];2009年
10 李永舫;;用于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高效共轭聚合物光伏材料[A];2011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全球效率最高太阳能电池设计成功[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3年
2 记者 张鹏;国内最大太阳能电池封装玻璃生产线建成投产[N];焦作日报;2008年
3 本报记者 聂翠蓉;太阳能电池家族又添新丁[N];科技日报;2008年
4 记者 王晴 通讯员 德胜 军华 巍伟;首条太阳能电池片生产线投产[N];湖南日报;2008年
5 王智勇;美国推出太阳能电池新型切割电锯[N];中国建材报;2009年
6 中轻;全球太阳能电池市场今年将萎缩三成以上[N];消费日报;2009年
7 黄仪佳;夏普将在意大利生产太阳能电池[N];中国石化报;2008年
8 本报记者 王晓苏;新光导技术使太阳能电池更廉价[N];中国能源报;2009年
9 李山;德混合太阳能电池技术获突破[N];科技日报;2010年
10 记者 俞永均 通讯员 吴晶景 郭学钧;我市太阳能电池出口猛增2.7倍[N];宁波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一婷;基于酞菁铜的太阳能电池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2 李福民;反型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李国龙;聚合物太阳能电池中光吸收增强效应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4 宋明辉;聚光多结太阳能电池的设计、制备及可靠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5 陶晨;反型体异质结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6 薛丽丽;有机/聚合物太阳能电池:活性层结构、形貌及光伏性能[D];吉林大学;2010年
7 邹业;有机小分子太阳能电池的效率优化及衰减性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8 郭桂全;太阳能电池正面银浆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9 庞杰;知识流动理论框架下的科学前沿与技术前沿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10 宋鑫;量子点敏化太阳能电池:制备及光电转换性能的改进[D];天津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春;基于太阳能的嵌入式路灯控制系统的研究与应用[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2 刘瑞;利用不同阴极缓冲层改善有机小分子Pentacene/C_(60)太阳能电池的性能[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3 和川;用电化学阻抗谱研究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电子传输与复合特性[D];复旦大学;2010年
4 赵爱婷;三芳基咪唑的富勒烯衍生物的合成及其在CdSe量子点太阳能电池的应用[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5 张兴良;太阳能电池CuInS_2薄膜和ZnS薄膜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6 白静璐;SCNTs和PPDIF应用于聚合物太阳能电池中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7 张春萍;CuO薄膜的制备及其光伏特性研究[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8 徐丹;敏化太阳能电池中染料的合成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9 国霞;含噻吩和噻唑基元的共轭聚合物的合成和光伏性能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10 马艳红;太阳能电池聚合物材料及DNA大分子的分子模拟[D];吉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74818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xnylw/27481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