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自然地理论文 >

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盐沼土壤有机碳组分、来源及结构特征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16 23:42
【摘要】:碳循环是全球变化的研究热点之一,互花米草盐沼是较短时间内由光滩(裸地)快速演替而形成的年轻的生态系统,其对土壤碳汇、土壤有机质及肥力的贡献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因此,研究互花米草对土壤碳循环过程的影响,对于系统认识互花米草在盐沼土壤改良及碳循环中的生态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在江苏盐城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 Loisel.)盐沼建立以下样地:光滩(MF)、互花米草建群1年(SAF2011)、5年(SAF2007)、12年(SAF2000)、23年(SAF1989)以及碱蓬(SSF1989)。采集0-3m深度土壤柱状样品,分析土壤柱状样有机碳(SOC)、顽固性有机碳(RC)、活性有机碳(LC)含量,土壤有机碳和顽固性有机碳的δ13C值;表层土壤(0-20cm)可溶性有机碳(DOC)、微生物量碳(MBC)含量,土壤有机碳13C核磁共振波谱,研究互花米草盐沼土壤有机碳的组分、来源以及结构特征。结果表明: 1.互花米草对盐沼土壤有机碳组分有显著影响。除建群1年的互花米草样地外,各样地土壤有机碳在垂直剖面上均呈现由表层向深层逐渐降低,到50cm左右深度后逐渐趋于稳定;不同建群时间互花米草盐沼土壤有机碳在水平方向表层含量差异显著(P0.05);光滩样地垂直剖面上活性有机碳含量呈现由表层到深层逐渐降低的趋势,介于0.10~0.91g/kg;建群23年的互花米草样地表层顽固性有机碳含量高于光滩样地,活性有机碳含量整体变化不大,在0.02~0.93g/kg范围内波动。各样地表层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含量为:互花米草滩碱蓬滩光滩;微生物量碳含量为:互花米草滩碱蓬滩光滩。互花米草建群后,土壤中活性碳库含量显著增加(P0.05)。 2.互花米草对盐沼土壤有机碳来源有显著影响。随着建群时间的增长,互花米草对表层土壤有机碳的贡献率呈递增趋势,建群1年、5年、12年、23年的互花米草样地分别占6.90%、43.21%、47.92%、62.44%;0-100cm范围内,随深度的增加各样地互花米草对土壤有机碳的贡献率逐渐下降,100~150cm深度,互花米草对土壤有机碳的贡献率分别降至0.18%、1.26%、1.56%、0.65%;互花米草对表层土壤顽固性有机碳和活性有机碳贡献率较高,顽固性有机碳和活性有机碳含量均随深度增加先降低后趋于稳定。 3.土壤有机碳结构以烷氧碳和芳香碳为主,其中芳香碳的平均比例(35.85%)最高,其次为烷氧碳(32.83%)和羧基碳(20.62%),烷基碳的平均比例(10.36%)最低,其中建群5年的互花米草样地土壤芳香碳、烷氧碳、烷基碳含量最高,建群23年的互花米草样地土壤羧基碳含量最高。土壤中烷基碳/烷氧碳以及疏水碳/亲水碳都在建群5年的样地比值最高,建群23年的样地比值最低;烷基碳/烷氧碳在建群5年后达到最高值0.44,烷基化程度最高;疏水碳/亲水碳达到最高值0.97,土壤碳库稳定性高于其它样地。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S156.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石元值;马立锋;韩文炎;阮建云;;第五讲:茶叶中重金属元素的原子荧光光谱测定法[J];中国茶叶;2008年04期

2 宋连清;互花米草及其对海岸的防护作用[J];东海海洋;1997年01期

3 陈庆强;周菊珍;孟翊;顾靖华;胡克林;;长江口盐沼土壤有机质更新特征的滩面趋势[J];地理学报;2007年01期

4 王颖;张振克;朱大奎;杨z龊,

本文编号:26675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zrdllw/26675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7c4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