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性保护地黑土对外源氮素的吸附特性及影响因素
发布时间:2021-06-13 20:21
为探究外源氮素在酸性保护地黑土中的迁移活性,采用批量平衡吸附试验,研究了不同影响因素条件下氮素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氮素在酸性保护地黑土中的吸附过程分为快速、减速与平衡吸附3个阶段,准二级动力学联合Elovich方程能够描述供试土壤对氮素的吸附动力学特征;随氮素初始浓度的增加,供试土壤对氮素的吸附量先增加后趋于平衡;当环境温度升高,供试土壤对氮素的吸附量随之增加;土壤中有机质含量由33.95 g/kg减少至19.9 g/kg时,其饱和吸附量下降了17.4%;吸附溶液中外源离子的加入将抑制土壤对氮素的吸附;对供试土壤进行碱化处理后能够促进土壤对氮素的固定,减少氮素流失。该研究结果可揭示氮素在酸性土壤中的环境行为,为减少地下水环境污染提供理论依据。
【文章来源】: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2020,42(05)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氮素在酸性保护地黑土中的吸附动力学曲线
土壤对氮素的吸附热力学曲线见图2。由图2可见,同一温度条件下,土壤对氮素的吸附量随溶液氮素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加,吸附溶液氮素的初始浓度<100 mg/L时,初始浓度对氮素的吸附量影响差异不大,吸附溶液中氮素在吸附初期浓度较低时,土壤胶体表面吸附点位较充足,存在大量吸附空位,氮素能够完成在土壤胶体表面的附着,使土壤对氮素进行较完全的吸附;当溶液氮素初始浓度>200 mg/L时,土壤对氮素的吸附量差异明显,随环境温度的升高吸附量也随之增加,3种环境温度条件(15,25,35 ℃)下氮素的饱和吸附量依次为1 968.5,2 522.8,2 948.2 mg/kg。
采用H2O2氧化法对酸性保护地黑土进行去有机质后,土壤的有机质含量由33.95 g/kg降至19.9 g/kg。在环境温度为25 ℃条件下,不同有机质含量土壤对氮素的吸附热力学曲线见图3。由图3可见,不同氮素平衡质量浓度下,有机质含量的降低使得土壤对氮素的吸附量减少了31.9~449.5 mg/kg,当氮素初始质量浓度为1 000 mg/L时,有机质含量的降低使得土壤对氮素的平衡吸附量由2 516.6 mg/kg下降至2 078.3 mg/kg,下降了17.4 %,土壤有机质含量的下降,使得土壤的团粒结构遭到破坏,相应的土壤内团聚体形式的胶结物质也随之减少[19],造成氮素与有机质含量减少的土壤结合能力减弱,氮素的吸附量降低。`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蔬菜制种基地发展现状及政策建议[J]. 纪高洁,何庆学,李树君. 中国瓜菜. 2018(09)
[2]表土处理对大豆田土壤团聚体特征及产量的影响[J]. 何松榆,刘建生,张明聪,金喜军,胡国华,战英策,赵金星,张玉先. 大豆科学. 2018(02)
[3]滨海旱作盐化潮土铵氮吸附特性研究[J]. 蒲晓,卢雁云,程红光,谢婧,张玉虎,陈陈,张宁.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17(09)
[4]设施菜地氮素淋溶影响因素研究进展[J]. 唐珧,刘平,白光洁,李丽君. 山西农业科学. 2017(03)
[5]低分子量有机酸对茶园土壤团聚体吸附Cu2+的影响[J]. 李欣雨,夏建国,李琳佳,宋承远.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7(02)
[6]离子型稀土矿区土壤中高岭土对氨氮的吸附研究[J]. 靖青秀,郭欢,黄晓东,王巍,钟盛文,黄亚祥. 中国矿业. 2016(12)
[7]青岛大沽河流域蔬菜基地土壤酸化现状分析研究[J]. 张大磊,刘霞,徐振,孙英杰,武桂芝,汤金龙. 青岛理工大学学报. 2016(03)
[8]酸性土壤中镉、铅的稳定剂修复技术[J]. 谭淳. 资源节约与环保. 2016(01)
[9]长期施肥对农田土壤氮素关键转化过程的影响[J]. 王敬,程谊,蔡祖聪,张金波. 土壤学报. 2016(02)
[10]长期施肥条件下土壤养分变化及其与土壤酸度的关系[J]. 李玲,王继红,兰丽丽,孙越,李芳明.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2017(01)
硕士论文
[1]有机肥配施化学氮肥对土壤中氮素转化及双季稻氮素利用率的影响[D]. 茹美.浙江大学 2015
[2]不同酸化强度的黑土氮素转化的研究[D]. 乔彦娇.大连交通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228265
【文章来源】: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2020,42(05)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氮素在酸性保护地黑土中的吸附动力学曲线
土壤对氮素的吸附热力学曲线见图2。由图2可见,同一温度条件下,土壤对氮素的吸附量随溶液氮素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加,吸附溶液氮素的初始浓度<100 mg/L时,初始浓度对氮素的吸附量影响差异不大,吸附溶液中氮素在吸附初期浓度较低时,土壤胶体表面吸附点位较充足,存在大量吸附空位,氮素能够完成在土壤胶体表面的附着,使土壤对氮素进行较完全的吸附;当溶液氮素初始浓度>200 mg/L时,土壤对氮素的吸附量差异明显,随环境温度的升高吸附量也随之增加,3种环境温度条件(15,25,35 ℃)下氮素的饱和吸附量依次为1 968.5,2 522.8,2 948.2 mg/kg。
采用H2O2氧化法对酸性保护地黑土进行去有机质后,土壤的有机质含量由33.95 g/kg降至19.9 g/kg。在环境温度为25 ℃条件下,不同有机质含量土壤对氮素的吸附热力学曲线见图3。由图3可见,不同氮素平衡质量浓度下,有机质含量的降低使得土壤对氮素的吸附量减少了31.9~449.5 mg/kg,当氮素初始质量浓度为1 000 mg/L时,有机质含量的降低使得土壤对氮素的平衡吸附量由2 516.6 mg/kg下降至2 078.3 mg/kg,下降了17.4 %,土壤有机质含量的下降,使得土壤的团粒结构遭到破坏,相应的土壤内团聚体形式的胶结物质也随之减少[19],造成氮素与有机质含量减少的土壤结合能力减弱,氮素的吸附量降低。`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蔬菜制种基地发展现状及政策建议[J]. 纪高洁,何庆学,李树君. 中国瓜菜. 2018(09)
[2]表土处理对大豆田土壤团聚体特征及产量的影响[J]. 何松榆,刘建生,张明聪,金喜军,胡国华,战英策,赵金星,张玉先. 大豆科学. 2018(02)
[3]滨海旱作盐化潮土铵氮吸附特性研究[J]. 蒲晓,卢雁云,程红光,谢婧,张玉虎,陈陈,张宁.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17(09)
[4]设施菜地氮素淋溶影响因素研究进展[J]. 唐珧,刘平,白光洁,李丽君. 山西农业科学. 2017(03)
[5]低分子量有机酸对茶园土壤团聚体吸附Cu2+的影响[J]. 李欣雨,夏建国,李琳佳,宋承远.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7(02)
[6]离子型稀土矿区土壤中高岭土对氨氮的吸附研究[J]. 靖青秀,郭欢,黄晓东,王巍,钟盛文,黄亚祥. 中国矿业. 2016(12)
[7]青岛大沽河流域蔬菜基地土壤酸化现状分析研究[J]. 张大磊,刘霞,徐振,孙英杰,武桂芝,汤金龙. 青岛理工大学学报. 2016(03)
[8]酸性土壤中镉、铅的稳定剂修复技术[J]. 谭淳. 资源节约与环保. 2016(01)
[9]长期施肥对农田土壤氮素关键转化过程的影响[J]. 王敬,程谊,蔡祖聪,张金波. 土壤学报. 2016(02)
[10]长期施肥条件下土壤养分变化及其与土壤酸度的关系[J]. 李玲,王继红,兰丽丽,孙越,李芳明.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2017(01)
硕士论文
[1]有机肥配施化学氮肥对土壤中氮素转化及双季稻氮素利用率的影响[D]. 茹美.浙江大学 2015
[2]不同酸化强度的黑土氮素转化的研究[D]. 乔彦娇.大连交通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22826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zrdllw/32282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