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自然地理论文 >

基于遥感方法的阿拉善盟荒漠化研究

发布时间:2025-07-18 23:11
  阿拉善盟地处亚洲大陆腹地,为内陆高原,具有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其生态环境相当脆弱,土地荒漠化问题严重,不但恶化当地和相邻地区的生态环境,而且对当地20多万人口的生存环境造成巨大威胁。该地区荒漠化防治显得尤为重要,而防治的前提是对阿拉善盟土地荒漠化程度现状以及土地荒漠化过程的驱动因素的了解。本文使用遥感方法,利用2000~2012年的MODIS产品和TRMM产品对近些年阿拉善盟土地荒漠化程度及荒漠化过程中两大驱动因素——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变化的相对作用进行了分析和讨论,研究发现: 1、使用MODIS-NDVI产品获得的植被覆盖度指标能很好地在区域尺度上评价阿拉善盟荒漠化程度。结果表明,2000~2012年阿拉善盟荒漠化问题严重,重度荒漠化比例最大,比例为45.57%~88.84%,其次是中度荒漠化土地,比例达到10.39%~45.44%,再次是轻度荒漠化土地,比例为0.65%~10.04%,非荒漠化土地极少,比例仅有0.12%~0.6%。额济纳旗在阿拉善盟三个旗中荒漠化问题最为严重,其次是阿拉善右旗,再次是阿拉善左旗。2000~2012年阿拉善盟重度荒漠化土地占有比例呈下降趋势,中度荒漠...

【文章页数】:8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图目录
表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世界荒漠化现状
        1.1.2 我国荒漠化现状
        1.1.3 阿拉善荒漠化现状
        1.1.4 荒漠化危害
    1.2 问题提出
    1.3 研究进展
        1.3.1 荒漠化评价指标
        1.3.2 荒漠化遥感监测
        1.3.3 荒漠化与气候变化
    1.4 研究内容
    参考文献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及数据
    2.1 研究区概况
        2.1.1 地理位置
        2.1.2 行政区划
        2.1.3 气候特征
        2.1.4 地形地貌
        2.1.5 水文特征
        2.1.6 自然资源
        2.1.7 社会经济概况
        2.1.8 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2.2 数据来源
        2.2.1 MODIS数据
        2.2.2 TRMM数据
    参考文献
第三章 阿拉善盟荒漠化状况及动态变化
    3.1 研究背景
    3.2 研究方法
    3.3 结果与分析
        3.3.1 阿拉善盟荒漠化分布格局
        3.3.2 阿拉善盟荒漠化动态变化
        3.3.3 不同分辨率数据评价结果比较
    参考文献
第四章 降水时间序列变化
    4.1 研究背景
        4.1.1 干旱区水研究
        4.1.2 TRMM数据的应用
    4.2 研究方法
        4.2.1 降水的空间分布
        4.2.2 趋势分析
        4.2.3 趋势显著性检验
    4.3 结果与分析
        4.3.1 TRMM 3B43数据适用性
        4.3.2 降水空间分布
        4.3.3 降水变化趋势
    参考文献
第五章 地表温度时间序列变化
    5.1 研究背景
    5.2 研究方法
    5.3 结果与分析
        5.3.1 地表温度空间分布
        5.3.2 地表温度变化趋势
    参考文献
第六章 NDVI时间序列变化
    6.1 研究背景
    6.2 研究方法
    6.3 结果与分析
        6.3.1 NDVI空间分布
        6.3.2 NDVI变化趋势
        6.3.3 NDVI与降水、地表温度的相关关系
    参考文献
第七章 人类活动与自然因素在荒漠化过程中的相对作用
    7.1 研究背景
    7.2 研究方法
        7.2.1 荒漠化加重区域的识别
        7.2.2 植被生长-自然因素响应模型
        7.2.3 残差分析
        7.2.4 人类活动与自然因素在荒漠化过程中的相对作用
    7.3 结果与分析
        7.3.1 荒漠化加重区域的识别
        7.3.2 回归模型的建立
        7.3.3 残差分析
        7.3.4 人类作用评估
        7.3.5 讨论
    参考文献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8.1 主要成果和结论
    8.2 存在的问题和展望
在读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本文编号:405758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zrdllw/405758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40b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