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度娱乐或去娱乐:国学经典出版的再反思
本文选题:过度娱乐 + 去娱乐 ; 参考:《中国出版》2015年20期
【摘要】:作为传统文化代表的国学经典在大众化普及过程中改变原有的精英化、学术化风格,娱乐化特征愈演愈烈,由此也带来了国学经典出版过度娱乐的问题。在批判此问题的过程中,有人提出国学经典出版的去娱乐化,认为只有去娱乐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本文认为国学经典的普及推广应强调娱乐的严肃性与理性,以期在当下社会文化背景下进一步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Abstract]:As to change the original traditional elite culture represents the popularization process of classic Ancient Chinese Literature Search in public, academic style, entertainment features intensified, which also brought the problem of excessive Ancient Chinese Literature Search classic publishing entertainment. In the process of criticizing this problem, people put forward to Ancient Chinese Literature Search entertainment classics published, that only to entertainment it is the key to solve the problem. This paper argues that the seriousness and rationality of the popularization of classical Ancient Chinese Literature Search should emphasize entertainment, in order to further promote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culture in contemporary social and cultural background.
【作者单位】: 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分类号】:G122;G239.2
【参考文献】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王琪森;[N];文汇报;2006年
2 冯峨;[N];中国艺术报;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朱娟娟;国学经典的出版现状及价值利用[D];山东艺术学院;2014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明毫;;“情感真人秀”类型电视栏目的兴起及发展进路[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2 陈文忠;;文学是人学,文论即人论[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3 周露露;;从马克思的异化理论看新闻实践活动中的异化现象及扬弃之路[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3期
4 董素青;;电视——一只代罪的狐狸[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6期
5 刘丹丹;;真实与细节——《读库》的审美趣味与人文选择[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9期
6 郭捚;;网络审美文化反思[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9期
7 臧永亮;尹淑媛;;作为娱乐的电视[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4期
8 李杏华;;中国的设计之路任重而道远——2010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的启示[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5期
9 李奇;;探析我国电视婚恋类节目的发展现状——以“非诚勿扰”为例[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2年01期
10 李方;;论读图时代的影响[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胡蓓蓓;;结构与圈层:媒介文化视域中流动的“话语空间”——从“黄山门”事件进展引发的思考[A];中国传媒大学第五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曹国新;;旅游软实力:旅游业本土意识与国际营销的理论基础[A];中国旅游评论2011[C];2011年
3 于翠玲;;媒介演变与文化传播的独特景观——中国编辑出版史的认识价值[A];中国编辑研究(2007)[C];2007年
4 于翠玲;;中国编辑学与西方媒介论的比较[A];中国编辑研究(2008)[C];2009年
5 陈红兵;陈玉海;;解析新卢德主义对电视的声讨[A];全球化视阈中的科技与社会——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2007)论文集[C];2007年
6 宋奎波;陈红兵;;媒介分析学派的媒介技术社会影响思想述评[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7 史艳兰;;从物的消费到符号消费——石林景区导游词的象征分析[A];全球化背景下的云南文化多样性[C];2010年
8 徐瑾;;互联网时代上海高校媒介素养调查报告[A];“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2007):媒介素养与公民素养论文集[C];2007年
9 韩瑞霞;;互联网对拉斯维尔5W模式的冲击[A];中国传媒大学第一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7年
10 马彩红;;浅析中国电视的“审美疲劳”[A];中国传媒大学第一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建营;生态文明视域下的武术发展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卢迎春;论当代中国大众传媒的政治功能[D];苏州大学;2010年
3 侯东阳;中国舆情调控机制的渐进与优化[D];暨南大学;2010年
4 董素青;消费电视[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雷冬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预期目标的偏离与调控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6 张慧子;新媒体时代公民隐私的侵害与保护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7 孟欣欣;大众文化视野下现代体育的视觉化生存[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8 赵瑞华;媒介文化与休闲异化[D];暨南大学;2011年
9 杨娟;中国媒介生产融合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华金余;从赵树理到赵本山[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思童;从受众探析中国纪录片发展范式[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陈欣跃;新时代的电视媒体影响力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方敏;“功夫王”赛事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4 李惠;中国电视综艺娱乐节目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5 李静;提高电视节目文化品位的思考[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6 郭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在结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7 郭湘仁;论情感类电视节目中的伪人文关怀[D];湘潭大学;2010年
8 吴演丽;论尼尔·波兹曼的电视文化思想[D];湘潭大学;2010年
9 袁佳穗;虚拟环境下的人际互动[D];湘潭大学;2010年
10 邹龙;1978-2008:论述王朔30年创作主体意识与叙事特征[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新祥;简论出版传播的起源与发展[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2 王建辉;现代出版的内涵[J];出版科学;2000年04期
3 蔡艳山;;试论我国大众文化的普及性[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年03期
4 郑孝萍;;大众媒介影响下大众文化的特征[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5 方厚枢;;我国古代出版事业[J];编创之友;1981年03期
6 杨军;;试论传统出版文化与现代出版文化的关系[J];现代出版;2013年03期
7 陶东风;研究大众文化与消费主义的三种范式及其西方资源——兼谈“日常生活的审美化”并答赵勇博士[J];河北学刊;2004年05期
8 刘晗;文学经典的建构及其在当下的命运[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9 杨坤道;;论国学经典的教育价值判断[J];教育评论;2013年03期
10 闫媛;;评“国学快餐化”[J];宁夏党校学报;2007年0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周奕;大众传播语境下的文化经典传播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1年
2 李金宝;中国畅销书的发展及其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3 傅晨茜;理工科大学生国学经典阅读现状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光彩;张君平;牛蔚欣;;当代,我们该怎样倡导国学经典[J];才智;2009年16期
2 常崇宜;;谭平、万平新著《国学经典导论》读后[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3 付金才;;国学经典与创新能力[J];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4期
4 刘安然;滕玉宇;康颖欢;李瑞丽;;国学经典与大学生形塑问题研究[J];才智;2011年17期
5 韩治国;;国学经典进高职课堂的探索和实践——以肇庆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2年S2期
6 ;沐浴国学经典 浸润美好童年[J];北京教育(普教版);2009年09期
7 秦望;;与孩子一起背国学经典[J];河南教育(基教版);2010年02期
8 徐梓;;无用之用,是为大用——浅谈国学经典教育之“用”[J];少年儿童研究;2010年18期
9 ;“育灵童国学经典教材”专家研讨会在京举行[J];中国教师;2010年13期
10 任厚瑰;;学国学经典,颂教育赞歌[J];新课程(中);201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牛水枝;;在武术教学中品味“国学经典”[A];2014年5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4年
2 ;周友生[A];中国楹联学会会员大典[C];2006年
3 ;陈毅刚[A];中国楹联学会会员大典[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计亚男;国学经典教育就是素质教育[N];光明日报;2009年
2 齐艳霞;为什么要读“国学经典”[N];四平日报;2009年
3 通讯员 李亚丽;木头营子乡大力开展“国学经典名句、文明健康用语”“四进”活动[N];赤峰日报;2010年
4 记者 耿建扩;邢台:用国学经典塑造道德城市[N];光明日报;2012年
5 文颀;用歌唱和朗诵传播国学经典[N];中国文化报;2013年
6 解放军报社原社长、著名文艺评论家 黄国柱;用咏诵和歌唱传承国学经典的精髓[N];中国艺术报;2013年
7 “中华经典系列咏诵”总策划 刘世民;用歌声弘扬国学经典[N];中国艺术报;2013年
8 丹石;一座通向国学经典的思想津梁[N];中国组织人事报;2014年
9 本报记者 刘宇男;别让青少年的成长缺少国学经典“滋养”[N];四川日报;2014年
10 李北陵;阅读国学经典 提升国民素质[N];今日信息报;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朱娟娟;国学经典的出版现状及价值利用[D];山东艺术学院;2014年
2 梁阅;国学经典在高校德育中的应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3 张茜;试论用国学经典提升金融企业员工的人文学养[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4 曾小亮;中小学国学经典的四维教学模式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3年
5 王丽娜;民国时期国学经典的教育观念变迁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2年
6 谢惠民;试论用国学经典提升现役军人的人文素养[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7498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chubanfaxing/17498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