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出版论文 >

从著作权主体看音乐作品的权利保护

发布时间:2018-07-20 20:28
【摘要】: 音乐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不言自明,音乐作品的法律保护也随着卡拉OK收费和音乐界名人诉讼案件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各国法律也将音乐作品作为艺术作品加以保护,但司法实践中对音乐作品的保护并非尽善尽美,有关法律原则在音乐作品保护中还需具体化。本文即结合有关音乐作品侵权案件对音乐作品著作权保护中的特殊问题做出分析、研究。 论文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音乐作品著作权主体的探析。采用实证研究、对比研究等方法分析、论证了音乐作品的构成要件。强调乐谱并非音乐作品的唯一表现形式,只要音乐作品具有特定的组织形式,可重复表演,就应该受到法律保护,这也为保护尚未形成乐谱的音乐作品提供理论依据。其次,本部分还从实际创作角度分析认定了词曲作者、配器者、特定区域居民的著作权主体地位,为下文音乐作品的著作权保护做铺垫。 第二部分音乐作品著作人身权的保护。采用个案研究、文献资料法讨论音乐作品著作权人身权保护的必要性,以及如何保护著作权主体的发表权、署名权、修改权和保护作品完整权,尤其对发表权的行使方式、署名权的文字表述、修改权与修改行为的区别进行重点分析。 第三部分音乐作品著作财产权的保护。阐释了音乐作品表演权、改编权和信息网络传播权三项著作财产权。首先指出表演权与表演者权的区别,分析了表演在音乐作品传播中的重要作用,但也不应将表演这种“二次创作”拔高为著作权法上的创作;其次论证了改编在音乐创作中的作用和法律性质,它是音乐创作的常用技法,并与配器存在交叉关系,对原作改编达到一定创新程度的构成演绎作品;最后介绍保护音乐作品信息网络传播权的意义和方法。
[Abstract]:The role of music in modern society is self-evident, and the legal protection of music works has been widely concerned with karaoke fees and celebrity lawsuits. The laws of various countries also protect musical works as works of art, but the protection of musical works in judicial practice is not perfect, and the relevant legal principles need to be concretized in the protection of musical works. This paper analyzes and studies the special problems in the copyright protection of music works according to the infringement cases of music works. The paper is divided into three parts. The first part is the analysis of the subject of music works copyright. Using empirical research, comparative study and other methods, this paper demonstrates the composing elements of music works. It is emphasized that music score is not the only form of expression of music works. As long as music works have a specific organizational form and can be performed repeatedly, they should be protected by law, which also provides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protection of music works that have not yet formed music scores. Secondly, from the angle of actual creation, this part also analyzes and confirms the copyright subject status of the songwriter, orchestrate, and residents of the specific area, which paves the way for the copyright protection of the following music works. The second part is the protection of personal rights of music work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necessity of the protection of the personal rights of the copyright of music works and how to protect the rights of publication, authorship, modification and integrity of the works, especially the exercise of the right of publication. The text expression of the right of authorship,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right of modification and the act of modification are analyzed emphatically. The third part is the protection of the property right of music works. This paper explains the three rights of music performance, adaptation and information dissemination. First of all, it points out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right of performance and the right of performers, and analyzes the important role of performance in the dissemination of music works, but it should not elevate the "second creation" of performance into the creation of copyright law. Secondly, it demonstrates the function and legal nature of adaptation in music creation, which is a common technique of music creation, and has a cross relationship with orchestration, and it can be used in composing and deducting works with a certain degree of innovation in the adaptation of the original work. Finally, it introduces the significance and method of protecting the right to network communication of music works.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D923.4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叶金强;;论违约导致的精神损害的赔偿[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2年02期

2 叶金强;;动产抵押制度:价值目标之偏离与矫正[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4年01期

3 胡玉浪;;劳动报酬谈判权研究[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8年01期

4 胡玉浪;;劳动报酬优先权研究[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8年02期

5 张宇润;证券法律机制及其整体的合力[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6期

6 余玮;方苏琴;;格式条款的价值分析及司法规制[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7 陈蓉;;网络环境下著作权合理使用的判断标准[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8 熊静;;论我国专利权请求权制度的完善[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01期

9 阳高峰;;缔约过失类型化探析[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4期

10 赵文婧;;侵权行为中精神抚慰金的评算[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朱慧;;复制技术变迁与版权制度的产生和变革——版权制度利益均衡的调整[A];2006年度(第四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6年

2 蒋光辉;;无权处分合同效力的法经济学分析[A];2008年度(第六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上)[C];2008年

3 李光宇;王典;;论虚拟财产引发的法律问题[A];2008年度(第六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上)[C];2008年

4 刘平;;完善我国知识产权侵权责任制度的法经济学思考[A];2010年度(第八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上册)[C];2010年

5 阚有清;;图书馆服务与著作权的合理使用[A];福建省图书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向芬;;略论电视节目的传媒知识产权保护——由《舞林大会》引发的电视节目侵权的思考[A];中国传媒大学第一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7年

7 代净;;解构与重塑:国家侵权精神损害赔偿制度——以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制度为参照[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8 张沧;;外观设计专利实质性授权条件研究[A];专利法研究(2003)[C];2003年

9 张利;;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侵权判定原则适用模型研究[A];专利法研究(2005)[C];2006年

10 王刚;纪萍萍;;艾滋病治疗中的药品专利问题[A];专利法研究(2006)[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潘晓宁;商标权限制制度比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吴一鸣;英美物权法之大陆法解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陈琦;海上人身损害赔偿制度论[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4 方兴顺;TRIPS协定下地理标志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周丽霞;数字图书馆版权获取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贾翱;公司法上新股发行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徐鹏;论传播技术发展视野下的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D];吉林大学;2011年

8 刘雪凤;知识产权全球治理视角下NGO功能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9 刘安宁;船舶抵押权立法的比较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10 周海涛;强制保险法律制度国际比较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汉明;基于农民权益的植物新品种保护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杨初钊;建筑作品著作权法律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王镭;商标反向混淆侵权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郑先彬;版权法下计算机软件反向工程制度的构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张汉政;我国旅游业知识产权保护之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冯国亮;债权人撤销权若干法律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叶传禄;著作权侵权赔偿责任及赔偿数额的确定[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王伟娜;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法制完善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丁勇;私法上的违法建筑[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钱松;我国司法鉴定人民事责任法律属性思考[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13468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chubanfaxing/213468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fcb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