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出版论文 >

抗战大后方校园生活的多维图景——以《齐鲁大学校刊》为中心的考察

发布时间:2021-04-22 19:41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齐鲁大学由济南迁往成都,在艰苦的条件下坚持办学,是大后方高等教育实践的典型代表。学校的工作重心集中在抗战救亡活动、教育教学及学术研究、学生社团及学生实践、日常娱乐及节庆活动、校友联谊和西方差会的关系等方面,呈现出人性化、专业化、趣味化的大后方校园生态。处于特殊的时代环境下,大后方的校园生活始终贯穿着"抗战保国"的使命感,"救亡图存"成为大后方青年学生普遍的责任意识。 

【文章来源】: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20(03)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一、以抗战救亡活动为中心
二、注重教育教学及学术研究
三、鼓励学生社团及学生实践
四、广泛开展娱乐及节庆活动
五、加强校友联谊与西方差会的关系
六、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战争下的失序:抗战大后方城市民众犯罪问题初探——以成都、重庆为中心的考察[J]. 朱海嘉.  历史教学问题. 2018(03)
[2]抗战大后方的民众教育馆——以四川省和重庆市为中心的研究[J]. 朱煜.  近代史研究. 2017(04)
[3]战争、国家与性别:抗战大后方的妇女节纪念[J]. 任祖凤.  北京社会科学. 2016(02)
[4]中国共产党抗战大后方工作研究的几个基本问题[J]. 周勇,周昌文.  抗日战争研究. 2015(04)
[5]关于中国抗战大后方研究的几个基本问题[J]. 周勇.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6)
[6]报纸文艺副刊与大后方抗战诗歌——以重庆版《新华日报》《大公报》为例[J]. 张立新.  文艺争鸣. 2015(02)
[7]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工业政策及其绩效述论[J]. 李俊.  社会科学家. 2013(02)
[8]抗战大后方刑事审判改革研究[J]. 张伟.  河北法学. 2013(03)
[9]抗战时期大后方的文化特点与功用[J]. 张顺昌.  重庆社会科学. 2012(11)



本文编号:31543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chubanfaxing/31543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4c0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