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唯物主义视角的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政治路线研究
本文关键词: 新时期 中国共产党政治路线 历史唯物主义 出处:《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博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党的政治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决定着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发展方向,是党制定各方面工作方针和政策的依据。什么时候政治路线对了,党和党领导的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就兴旺发达;什么时候政治路线偏了或者错了,党和党领导的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就要遭受挫折,停滞不前。新时期党的政治路线是贯穿于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实践过程中的主线,是党和国家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生命线”。实践已经证明,新时期党的政治路线对于党的发展和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事业的发展从来都是起决定作用的,它是对党的具体工作路线和方针政策的统摄,是它们的“总纲”。它的确立,不仅为制订具体的路线、方针、政策提供了指导原则,而且有利于全面地、准确地贯彻具体的路线、方针、政策,防止和避免出现片面性。没有新时期党的政治路线的制定和贯彻、巩固和发展,就没有新时期以来党的发展巩固以及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事业的巨大成功。实践也还将继续证明,新时期党的政治路线是中国社会主义全面发展进步的唯一的正确的政治路线,它能否得到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全面系统地贯彻,关系着中国社会主义的命运。本文研究的立意不在于新时期党的政治路线发展史的研究,而是在于始终紧扣“党的政治路线正确与否,关系着党的兴衰以及党领导的事业的成败”这一基本原理,通过系统地对新时期党的政治路线的客观性、意义以及内涵的历史唯物主义剖析,进一步把握坚持和发展新时期党的政治路线的历史经验,充分论证新时期党的政治路线产生的历史性、全局性、根本性的影响,充分回答党是怎样在“摸索”中依靠一条正确的政治路线来领导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事业的稳步前进和实现党的发展这两个根本问题。本文的研究,首先就是考察“新时期党的政治路线是怎样形成的”,也就是关于发展历程问题的研究,这一部分会涉及到新时期党的政治路线制定的历史背景、必要性、可行性、具体内容以及新时期党的政治路线在实践中的贯彻、调整和发展等一系列基本问题,充分回答党是怎样依靠一条正确的政治路线来领导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事业的稳步前进和实现党自身的发展这两个根本问题。紧接这个问题后,就是以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剖析新时期党的政治路线的客观性和理论内涵,并透过新时期政治路线指导下的新局面来进一步从理论上和实践上论证新时期党的政治路线的伟大性。最后是立足于这个党在新时期的政治“主旋律”回答“怎么做”的问题,也就是关于基本历史经验的总结,借以进一步明确新时期党的政治路线是党的生命线的根本结论,借以从基本历史经验的层面和高度来明确未来继续坚持新时期党的政治路线不动摇的思路和方向。这是本文的重点,也是难点。由此线索可以确定“历史唯物主义视角的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政治路线研究”主要包含七个大的方面,分别是绪论、形成与发展历史梳理、客观性分析、理论内涵剖析、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阐释、历史经验总结以及结束语。文章结构相应地体现为以下七个部分:开篇是绪论部分。从厘清“党的政治路线”的基本内涵以及“党的政治路线与思想路线”、“党的政治路线与组织路线”、“新时期党的政治路线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等基本关系出发,交代选题的依据和价值,将重点放在选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上,并进一步说明相关研究的发展趋势及存在问题,介绍研究的思路、方法及创新点。第一章是考察新时期党的政治路线的形成和发展历史。分为前期探索、初步确立、成熟巩固三个部分。前期探索主要研究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以后中共八大对政治路线的探索,这个探索为新时期党的政治路线提供了思想渊源和理论先导,并从反面——中共八大政治路线中断给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带来重大挫折来论证其正确性;初步确立主要研究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对党的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由此即为新时期党的政治路线重新探索的起点;成熟巩固主要围绕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实践展开以后新时期党的政治路线的科学化、具体化以及鲜明化进行研究。本章的重点在于以历史的、具体的方法研究新时期党的政治路线,表明新时期党的政治路线在社会主义建设、改革以及执政党发展巩固上的决定作用。本章的特点在于通过对新时期党的政治路线历史进程的考察,充分阐明“新时期党的政治路线是对中共八大政治路线的恢复和发展”的基本观点以及“思想路线决定政治路线”、“组织路线保证政治路线”的基本原理。第二章是分析新时期党的政治路线形成的客观性。这种客观性是基于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发展的客观要求,立足于经济文化相对落后条件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选择,着重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国内外经验和教训的深刻总结,着眼于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必然结论。这四个客观性突出了新时期党的政治路线的伟大性和科学性。第三章是关于新时期党的政治路线的历史唯物主义内涵的探讨。从历史唯物主义视角出发,用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来剖析新时期党的政治路线的科学内涵,主要包括彻底显示了世界历史发展的一般性、深刻体现了社会有机体的时代特点、着力突出了改革和开放的历史作用、内在蕴含了国家职能的辩证关系以及高度阐发了人民群众的决定作用五个方面的内容。这五个方面突出了新时期党的政治路线的哲学理论内涵和社会实践内涵的高度统一,体现了新时期党的政治路线的本质属性。第四章是阐述新时期党的政治路线形成的意义。理论意义主要从新时期党的政治路线的形成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复归、新时期党的政治路线的形成丰富和发展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理论、新时期党的政治路线的形成是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这三个方面进行分述:而实践价值即为新时期党的政治路线具有的中国意义和世界意义。实践价值首先体现为新时期党的政治路线对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事业现实存在的特殊作用,其次也体现为新时期党的政治路线对于世界范围内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事业的普遍意义。更重要的在于,这种实践价值还将继续体现为新时期党的政治路线对于一种相继到来的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事业未来存在的指导意义。第五章是关于坚持和发展新时期党的政治路线的历史经验的概括总结。整体上主要从如何制定、如何贯彻、如何保障一条正确政治路线三个角度着眼,涉及到科学地对待马克思主义、准确把握基本国情,正确认识社会矛盾、正确地反对“左”、右两种错误倾向、以党内民主保障政治路线这四个方面。这几条历史经验与世界社会主义的经验教训相一致,是一般意义上的规律总结,带有一定的普遍性。最后是结束语部分。鲜明地提出“坚定新时期党的政治路线自信”的观点。通过论证新时期党的政治路线的确立、巩固和发展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形成之间的逻辑贯通,来说明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就是坚持了新时期党的政治路线自信,并进一步说明坚定新时期党的政治路线自信的必要性和正确性。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2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明伟;;从一组文献看中共八大的会风[J];党的文献;2006年05期
2 舒彬;;1977—1981: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是怎样指导解放思想的[J];党的文献;2008年06期
3 陈雪薇;;新中国60年的主要成就和基本经验[J];党的文献;2009年05期
4 张金才;;邓小平与中共八大的筹备[J];党的文献;2012年02期
5 陈鹤;;新世纪以来国外中共党史研究述评[J];党的文献;2012年02期
6 柳建辉;从新中国建设史角度总结“文化大革命”的历史教训[J];党史研究与教学;1998年05期
7 郑镇;从实事求是到与时俱进——党的思想路线的历史演进及其重大意义[J];党史研究与教学;2003年04期
8 齐卫平;;中共八大经济建设方针的再思考——“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评析[J];党史研究与教学;2010年02期
9 林炎志;;党的八大与改革开放[J];当代中国史研究;2006年05期
10 朱佳木;;从改革开放前后两个时期的历史性质及其相互关系上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J];当代中国史研究;2008年01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N];人民日报;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张敏;中国共产党党建主线演变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2 刘通;邓小平在拨乱反正中的历史作用[D];中共吉林省委党校;2013年
,本文编号:14655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angjiandangzheng/14655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