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党建论文 >

“深耕者”与“鼓动家”:论共产党早期乡村革命中的“农运派”

发布时间:2018-03-08 01:23

  本文选题:农民运动 切入点:动员 出处:《社会》2017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查阶级"是中国共产党革命中重要的组织动员技术,它同时蕴含着强调经济标准的"算阶级"和强调情绪鼓动与暴力斗争的"闹革命"两种面相。既往的学术研究将"闹革命"理解为革命实践中的过火与偏差而未追溯其渊源。本文尝试对"闹革命"这一传统进行发生学意义上的再考察。研究发现,"闹革命"主要来自"大革命"时期国民党中央农民部设立的农民运动讲习所,以彭湃为代表的农运干部构成了其具体"担纲者"。本文综合运用多种史料,通过对农讲所以及农运派干部具体实践的考察,呈现其作为革命的"深耕者"与群众的"鼓动家"的精神气质,进而在具体的历史处境中理解"闹革命"这一具体的组织动员形态,更为深入地理解早期乡村革命的复杂历史面貌。
[Abstract]:"checking classes" is an important organizational mobilization technique in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revolution. At the same time, it contains two kinds of facets: "calculating class" emphasizing economic standard and "making revolution" which emphasizes emotional agitation and violent struggle. Previous academic research has interpreted "noisy revolution" as "excessive and deviated" in revolutionary practice. This paper attempts to re-examine the tradition of "noisy revolution" in the sense of genesis. The study shows that the "noisy revolution" mainly comes from the peasant movement workshop set up by the Central Peasant Department of the Kuomintang during the "Great Revolution" period. The rural movement cadres, represented by Peng Pai, constitute their specific "leaders". This paper makes comprehensive use of various historical materials, and 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concrete practice of the agricultural lectures and the cadres of the rural movement, It presents its spiritual temperament as a revolutionary "deep plougher" and "agitator" of the masses, and then understands the specific organizational mobilization form of "making revolution" in the specific historical situation.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the complex historical face of the early rural revolution.
【作者单位】: 中国政法大学社会学院;中国政法大学历史社会学与中共党史研究中心;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政治社会学视野下的中央苏区土地革命再研究(1927—1934)”(15YJC840022)的阶段性成果 中国政法大学2015年青年教师资助计划的支持~~
【分类号】:D23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梁尚贤;关于“国民党与广东农民运动”[J];广东党史;2001年02期

2 郭利民;一九二三年至一九二七年湖南农民运动发展形势图及说明[J];湖南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8年03期

3 陈万安;全国农民运动的先导[J];华南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3期

4 秦英君;《中国现代农民运动史》评介[J];中州学刊;1990年02期

5 杨永明;瞿秋白与农民运动[J];宜宾师专学报;1995年04期

6 高鸿丹;周其鉴与北江农民运动[J];广东党史;2000年02期

7 陈晓蓉;略论浙东衙前农民运动[J];江西社会科学;2003年11期

8 秦爱民;李大钊与中国农民运动理论[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9 杜俊华;毛泽东与大革命后期的四川农民运动[J];四川党史;2003年01期

10 肖桂林;李颖莉;;论李大钊在京东反“旗地变民”农民运动中的作用[J];党史文苑;2010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季甄馥;;瞿秋白关于农民的理论贡献[A];瞿秋白研究文丛(第二辑)[C];2009年

2 姜志良;;瞿秋白与江苏农民运动[A];瞿秋白研究新探——纪念瞿秋白同志诞辰一百周年座谈会论文集[C];1999年

3 胡文澜;;李大钊与河南农民运动[A];李大钊研究论文集[C];1999年

4 张三民;;瞿秋白农民运动思想的产生与发展及其对丹阳农运的影响[A];瞿秋白研究论丛——纪念瞿秋白同志英勇就义65周年专集[C];2000年

5 季甄馥;;瞿秋白关于农民的理论贡献[A];瞿秋白研究文丛(第二辑)[C];2008年

6 孙伟平;;湖南农民运动“好得很”还是“糟得很”——从价值评价论的视角、理论和方法看[A];毛泽东研究2012年卷[C];2013年

7 姜志良;;瞿秋白与江苏农民运动[A];瞿秋白百周年纪念-全国瞿秋白生平和思想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8 林明;;试论杨善集的农民运动思想[A];旗帜飘扬——中共琼崖第一次代表大会人物研究论文选[C];2010年

9 吴克辉;;浅析中共琼崖一大召开前后农民运动的发展[A];竹林里风雷——中共琼崖一大学术研讨会论文选[C];2009年

10 王月美;;试论瞿秋白对毛泽东唯物史观哲学思想的贡献[A];瞿秋白研究论丛——纪念瞿秋白同志英勇就义65周年专集[C];200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韦鸣飞 孙敏;桂林农民运动:秋收烽火在桂林燃烧[N];桂林日报;2011年

2 ;继续高涨的淄博农民运动[N];淄博日报;2007年

3 记者 刘炬;湘潭各界代表重走农民运动考察之路[N];长沙晚报;2011年

4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黄家猛;毛泽东与战区农民运动委员会的成立[N];光明日报;2012年

5 黄利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桂林东乡农民运动[N];桂林日报;2011年

6 本报记者 屠正聪;衙前:竖起农民运动第一旗[N];台州日报;2011年

7 华中农业大学文法学院 毕耕 李永雪 薛娜;毛泽东为何主编《农民问题丛刊》[N];光明日报;2013年

8 本报记者 郑大中;方志敏:江西赤胆农民王[N];上饶日报;2011年

9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N];新华每日电讯;2001年

10 ;农民运动领袖 阮啸仙[N];人民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葛传根;中共早期宣传工作研究(1921-1927)[D];中共中央党校;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朱延明;瞿秋白对“民粹主义”的认识与批判——以《中国革命和农民运动的策略》为中心[D];清华大学;2004年

2 白林驰;中共早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转型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3 赵刚;中国共产党在大革命中的领导作用研究[D];延边大学;2003年

4 高斯;恽代英传媒政治观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5 杨泰龙;武汉国民政府时期的谭平山述评[D];湘潭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5818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angjiandangzheng/158181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5c0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