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官不为”的表现、诱因及其治理路径
本文选题:领导干部 + 为官不为 ; 参考:《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17年04期
【摘要】:"为官不为"作为一种公共权力与责任严重脱节的政治现象,主要表现为"消极不为"、"避责不为"、"廉而不为"和"能低不为"等。其主观诱因是"不想为"、"不敢为"和"不善为",客观诱因是权力边界模糊不清、干部管理存在短板、责任追究力度不大等。基于此,治理"为官不为",首先是要加快推进建立以确权、制权为核心的权力责任清单制度,力促"为官要为";其次是要探索推行尽职免责相关制度,使得"为官敢为";再次是要健全完善干部激励机制,推动"为官乐为";最后是要科学构建干部能力提升机制,实现"为官有为"。
[Abstract]:As a serious disconnection between public power and responsibility, the political phenomenon of "not acting as an official" is mainly manifested in "negative inaction", "avoiding responsibility and not doing", "being honest but not doing" and "being low and not doing" and so on. The subjective inducements are "not wanting to do", "not dare to do" and "not doing well". The objective inducement is that the boundary of power is blurred, the management of cadres is short and the investigation of responsibility is not strong enough. Based on this, the first step in governing "not acting as an official" is to accelerate the establishment of a system of lists of rights and responsibilities with the core of "confirming power and making power" as the core; secondly, to explore the implementation of a system related to the exemption from liability for due diligence. Thirdly, it is necessary to perfect and perfect the cadres' incentive mechanism and promote "for the officials to be happy". Finally, we should scientifically construct the mechanism for the promotion of cadres' ability and achieve the goal of "doing well for the officials."
【作者单位】: 华南理工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华南理工大学社会治理研究中心;华南理工大学廉政理论研究中心;
【基金】:吉林省委决策咨询办公室专项委托项目“建立健全有吉林特色的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机制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262.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汉瑞;;全面上水平 领导干部是关键[J];求知;2000年05期
2 汪丽艳;;领导干部要正确对待自身之过[J];求知;2000年09期
3 ;“原汁原味”的资料 别开生面的教科书 《公开选拔领导干部的实践与探索》[J];干部人事月报;2000年05期
4 边骥;;《公开选拔领导干部的实践与探索》是一本什么样的书?[J];干部人事月报;2000年08期
5 ;切实加强对年轻领导干部的监督[J];党建;2000年12期
6 杨国海;领导干部要管好自己的业余生活[J];党建研究;2000年01期
7 胡华丁;领导干部要过好“亲属关”[J];党建研究;2000年04期
8 王益灵;领导干部要增强责任意识[J];党建研究;2000年07期
9 龙再先;党员领导干部要自觉接受监督[J];党建研究;2000年09期
10 ;对年轻领导干部的监督要突出针对性[J];党建研究;2000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任文硕;;以科学发展观指导领导干部影响力的提升[A];研究领导科学 实现科学领导[C];2008年
2 郭庆松;;试论领导干部公开选拔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A];社会主义与中国现代化 政治·法律与社会: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9年
3 涂水良;;领导干部在加强机关效能建设中的责任[A];江西省行政管理学会2009年年会暨江西省机关效能研讨会优秀论文集[C];2009年
4 刘远我;;县处级正职领导干部的职务分析研究[A];全国教育与心理统计与测量学术年会暨第八届海峡两岸心理与教育测验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5 贾亚平;;领导干部要做端正作风的表率[A];西南六省、区、市卫生系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协作片第十五次年会论文汇编[C];2002年
6 ;对旬阳县推行领导干部“双考双评”考核考评工作机制的调查[A];安康市社科联——全市组织系统2004年度调研成果论文集[C];2004年
7 杨利民;;以执政能力建设为重点 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能力和水平[A];“创新领导科学 增强执政能力”座谈会论文集[C];2004年
8 钱武华;;正确的政绩观是领导干部执政能力的关键[A];“创新领导科学 增强执政能力”座谈会论文集[C];2004年
9 中共仪陇县委党校课题组;;强化领导干部先进性素质 努力提高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A];科学发展观与领导能力提升研究[C];2006年
10 范立军;赵建民;高飞;;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提高领导干部驾驭大局的能力[A];科学发展观与领导能力提升研究[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领导干部要做廉洁自律表率[N];宝鸡日报;2007年
2 马志鹏;领导干部要慎重交友[N];北京日报;2007年
3 崔国钧 李志民 徐广基;领导干部要坚持“八慎”[N];中国矿业报;2007年
4 汪洋;领导干部要带头读书[N];重庆日报;2007年
5 武兴才;领导干部下基层“六忌”[N];中国审计报;2007年
6 闵行区文广局党委书记、局长 王洪;浅论提高领导干部的领导力[N];东方城乡报;2007年
7 余心声;论领导干部的作风[N];贵州日报;2007年
8 东方言;领导干部廉洁信息公开越快越好[N];甘肃经济日报;2006年
9 魏向君;提高领导干部信息素养的必要性[N];甘肃日报;2007年
10 余心声;论领导干部的作风[N];贵阳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婧;新时期党政领导干部的领导能力研究[D];中央财经大学;2015年
2 秦彪生;中共党员领导干部思想道德教育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3 张丽娟;我国党政领导干部道德评价标准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4 尹杰钦;领导干部道德素质论[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5 于学强;中国党政领导干部选拔理论初探[D];中共中央党校;2006年
6 邹健;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中的党政领导干部问责制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7 廖文;领导干部廉政观教育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4年
8 陈位志;执政党领导干部驾驭社会建设能力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9年
9 孙泽兵;党政领导干部竞争性选拔考试制度创新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10 张志军;当代中国领导干部管理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伟;论领导干部创新能力的培养[D];吉林大学;2009年
2 黄立清;党政领导干部法律素质的实证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3 张灯;党政领导干部问责制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0年
4 罗媛;我国领导干部引咎辞职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完善路径[D];湘潭大学;2010年
5 王俊;论领导干部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关键[D];吉林大学;2006年
6 狄占石;领导干部科学发展观知行状况调查与思考[D];郑州大学;2006年
7 张磊;中国领导干部问责制发展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8 周娟;领导干部公仆意识教育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9 宋遂民;我国党政领导干部问责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10 王洪;现代基层党政领导干部的创新素质提升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82269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angjiandangzheng/18226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