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党建论文 >

执政党能力建设:政治认同的关键

发布时间:2018-05-05 12:53

  本文选题:政治认同 + 执政党能力建设 ; 参考:《理论探索》2015年06期


【摘要】:政治认同是影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实现的最主要因素之一。当代中国崇高信仰难以普遍确立、社会问题解决不力、法治思维方式尚未在权力系统形成习惯等因素程度不同地影响到中国社会的政治认同感。中国共产党作为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执政党,只有紧跟时代发展步伐,不断进行意识形态建设以此增加政治认同的凝聚性资源,进行制度建设以此增加政治认同的稳定性资源,进行经济建设以此增加政治认同的功绩性资源,进行国家安全建设以此增加政治认同的战略性资源。执政党的能力建设应该确立群众性思维、法治化思维、实践性思维、创新性思维和世界性思维等思维方式。
[Abstract]:Political identity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s affecting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Chinese Dream. It is difficult to establish the lofty beliefs in contemporary China, solve social problems ineffectively, and the mode of thinking by law has not yet formed habits in the power system and so on, which affect the political identity of Chinese society in different degrees. As the ruling party leading the cause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can only keep up with the pace of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and constantly carry out ideological construction in order to increase the condensed resources of political identity. The system construction can increase the stable resources of political identity, the economic construction to increase the meritorious resources of political identity,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national security to increase the strategic resources of political identity. The ability building of the ruling party should establish the mode of thinking such as mass thinking, rule of law thinking, practical thinking, innovative thinking and world thinking.
【作者单位】: 晋中学院;
【基金】:山西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基金项目“实现‘中国梦’视域下的政治认同方略研究”(晋规办字〔2013〕2号),负责人王淑琴
【分类号】:D2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王绍光;;不应淡忘的公共决策参与模式:群众路线[J];民主与科学;2010年01期

2 张贤明;;以完善和发展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J];政治学研究;2014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史军;;流行病防控的伦理分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2 杨勇兵;;科学发展观——科学的执政哲学[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3期

3 张志勇;;人与制度关系的哲学研究综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3期

4 张君平;;罗尔斯正义论体系的三元结构[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3期

5 孙强;杨秋军;;党内潜规则的实质辨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4期

6 何丽;刘管平;巫丛;;海外对华城市史研究综述[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1年02期

7 何志鹏;;“自然的权利”与权利理论的发展[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2期

8 赵芳春;;论我国税法的价值选择[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7年02期

9 颜运秋;陈健誉;;集体合同纠纷与公益诉讼[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8年01期

10 伏创宇;;论公务员不服从违法命令的若干问题[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全林;;坚持科学发展观,正视大学发展创新的代价[A];安徽省第五届“兴皖之光”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交叉学科卷)[C];2005年

2 颜杰峰;;党内民主建设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3 李怀涛;;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4 杨生平;;新中国60年我国意识形态理论回顾与反思[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5 陈明凡;;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共和国的灵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6 赵春明;;改革: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与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7 邱国良;郑延恒;;论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的民主沟通[A];2009年全国高校学生工作年会论文集[C];2009年

8 高峰;;社会秩序何以可能?——基于存在论的研究视角[A];2010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危机预警预控管理系统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9 廖荣辉;;在新形势下检察机关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路径选择[A];第二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6年

10 李培龙;;试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制度的根基及其实践[A];第三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道宇;课程效能生成的原理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晋入勤;企业国有产权交易法律制度创新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田鹏;认同视角下的欧盟语言政策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刘卫先;后代人权利论批判[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5 王员;建国初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基本经验[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胡雪梅;科学人才观的理论内涵与实践应用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赵一强;知识社会价值的道德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8 周秋君;中国与欧盟:一种集体身份动态系统的建构主义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李晓亮;阿富汗战争:苏联高层决策研究(1979-1989年)[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张红峰;大学组织变革中的博弈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阮晓毅;我国柑橘产业化中的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邵江婷;基于社区发展的我国农业生态补偿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董芳芳;湖北省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胡纯;基于社区发展的农村劳动力教育培训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5 陈姝媛;再犯罪人员特殊公共服务供给主体的责任分析[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6 张丽;我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运行中的公正问题探讨[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7 吴三三;基于新农村视角下的农民宗教信仰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8 曾焕平;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阶段教育公平的实证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9 朱汉明;基于农民权益的植物新品种保护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10 张磊;我国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丁忠甫;;论基层的政治认同[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2 孔德永;;政治认同的逻辑[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3 薛中国;;政治认同概念解读[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4 ;现代政治认同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政治意义[J];吉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5 程波辉;;论构建现代政治认同的政治基础[J];铜仁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6 袁其波;;政治认同的概念与特征初探[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7 杨勇;娄淑华;;论政治认同[J];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8 刘包产;;当前中国政治认同问题研究述评[J];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1期

9 资帅;;政治认同建设与构筑和谐社会[J];今日中国论坛;2008年06期

10 胡岳鹏;倪大伟;;政治认同与利益表达相关性探析[J];前沿;2008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陈自强;;“创造性政治”视角下农民政治认同的现代性转换[A];全国博士生论坛“现代化进程中的农村与农民问题”论文集[C];2012年

2 周敏凯;;政治认同建构与和谐社会建设[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7年

3 方旭光;;政治认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治基础[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7年

4 袁文伟;;扩大公民权利 强化政治认同[A];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历程与经验——陕西省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党史分会场论文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薛中国;关于“政治认同”的一点认识[N];光明日报;2007年

2 本报记者 白乐;学者建议 欧洲公民学习欧盟语言促进政治认同[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3 齐卫平;当代中国政治认同的“接续”与“重构”[N];学习时报;2012年

4 黄铸;中华民族应该坚持何种政治认同[N];中国民族报;2013年

5 曲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孔德永;动态理解政治认同与政治稳定[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6 陈春燕 戴玉;提高大学生政治认同的新途径[N];吉林日报;2010年

7 王岳川;精神对峙与价值滑动[N];中华读书报;2002年

8 李欣宏 刘佳祥 田长春;信息化条件下心理动员面临新挑战[N];中国国防报;2008年

9 记者 姚学文;创新活动载体 力戒形式主义[N];湖南日报;2009年

10 扬州市江都区法院院长 袁江华;核心价值观促进法院科学发展[N];江苏法制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戴均;当代中国转型社会的政治认同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素华;对政治认同的功能和资源分析[D];复旦大学;2005年

3 孔德永;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政治认同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4 韩晓峰;大学生政治认同状态模型理论构建与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5 方旭光;政治认同的基础理论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6 张国平;当代政治认同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7 元修成;我国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政治认同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5年

8 薛中国;当代中国政治认同心理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贝贝;社会转型期中国公民政治认同问题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2 马冰冰;论和谐社会进程中的政治认同建设[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3 程波辉;转型期中国政治认同重构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4 张璐;利益、制度与价值—政治认同的逻辑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5 孟令辉;城乡政治认同比较实证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6 王志超;网络空间中公民政治认同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7 高雅;政治认同视域下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基础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5年

8 郎翠艳;当前大学生政治认同状况的实证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9年

9 张俊伟;当代大中学生政治认同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10 张晓妍;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利益分化与政治认同[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8477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angjiandangzheng/18477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a67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