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党建论文 >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获得政治认同的原因及启示

发布时间:2018-05-05 12:54

  本文选题:抗日战争 + 中国共产党 ; 参考:《理论学刊》2015年11期


【摘要】:历史选择了中国共产党,这一选择的决定时期是抗日战争。这一时期社会主要矛盾充分演绎、中华民族空前觉醒、各政治派别纷纷走上前台,为历史的选择准备了基础。虽然民族存亡之际,国共两党都为历史所铭记,但中国共产党以其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的形象、以其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目标、以其自身的成熟和强大的领导力量获得了相比较的政治优势和政治认同,从而奠定了建立新中国的政治基础。分析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政治地位消长的经验教训,对今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的启示。
[Abstract]:History chose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the decision time of this choice was the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 In this period, the main contradictions of the society were fully deducted, the Chinese nation was awakening unprecedentedly, the political factions went to the front desk and prepared the foundation for the choice of history. Although the two Party of the Kuomintang and the Communist Party had been remembered by history at the time of national survival,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with its China The image of the national liberation vanguard, with its goal of the new democratic society and its own mature and powerful leadership, has obtained the political and political identity of the new China, thus laying a political foundation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a new China. The Chinese dream of great national rejuvenation has important enlightenment.

【作者单位】: 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基金】: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委托项目“中国特色协商民主目标体系与发展路径研究”(项目编号:14JZDW003)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进程中的协商民主制度化研究”(项目编号:14AZZ003)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23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房晓军;;毛泽东保持党的纯洁性思想的主要内涵和现实启示[J];理论学刊;2015年02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习近平;[N];人民日报;2014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于江;;中国国家治理:历史进程、借鉴超越、困境回应和体系建构[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15年04期

2 王资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规律探讨[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5年10期

3 杨崇磊;杨宁;;论政治制度资源开发的内生逻辑及其实现——基于国家治理现代化视角[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15年05期

4 郝宇青;马婧;;观念·制度·社会:实施权力清单制度面临的三大难题[J];晋阳学刊;2015年05期

5 包心鉴;;“四个全面”:当代中国政治现代化的新境界[J];理论探讨;2015年05期

6 魏晓文;董仲磊;;我国多党合作思想形成与发展基础的四维透视[J];理论学刊;2015年09期

7 赵开开;郑曙村;;习近平对马克思主义民主观的新发展[J];吉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5年03期

8 林国标;;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中国传统文化大众化一体化发展[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5期

9 欧阳军喜;夏清;;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历史文化根源[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6期

10 王钰鑫;;“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形成的历史脉络述论[J];理论导刊;2015年1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素华;;政治认同的辨析[J];当代亚太;2005年12期

2 杨金刚;现代化进程中政治认同的危机与转型[J];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05年01期

3 张江华;;政治认同与党的长期执政[J];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4 陈道银;;政治认同建设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J];天府新论;2006年05期

5 孔德永;;对转型时期我国公民政治认同重构模式的思考[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6年06期

6 丁忠甫;;论基层的政治认同[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7 孔德永;;政治认同的逻辑[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8 薛中国;;政治认同概念解读[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9 孔德永;;当代中国社会政治认同问题研究刍议[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10 ;现代政治认同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政治意义[J];吉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陈自强;;“创造性政治”视角下农民政治认同的现代性转换[A];全国博士生论坛“现代化进程中的农村与农民问题”论文集[C];2012年

2 周敏凯;;政治认同建构与和谐社会建设[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7年

3 方旭光;;政治认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治基础[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7年

4 袁文伟;;扩大公民权利 强化政治认同[A];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历程与经验——陕西省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党史分会场论文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薛中国;关于“政治认同”的一点认识[N];光明日报;2007年

2 本报记者 白乐;学者建议 欧洲公民学习欧盟语言促进政治认同[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3 齐卫平;当代中国政治认同的“接续”与“重构”[N];学习时报;2012年

4 黄铸;中华民族应该坚持何种政治认同[N];中国民族报;2013年

5 曲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孔德永;动态理解政治认同与政治稳定[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6 陈春燕 戴玉;提高大学生政治认同的新途径[N];吉林日报;2010年

7 王岳川;精神对峙与价值滑动[N];中华读书报;2002年

8 李欣宏 刘佳祥 田长春;信息化条件下心理动员面临新挑战[N];中国国防报;2008年

9 记者 姚学文;创新活动载体 力戒形式主义[N];湖南日报;2009年

10 扬州市江都区法院院长 袁江华;核心价值观促进法院科学发展[N];江苏法制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戴均;当代中国转型社会的政治认同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素华;对政治认同的功能和资源分析[D];复旦大学;2005年

3 孔德永;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政治认同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4 韩晓峰;大学生政治认同状态模型理论构建与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5 方旭光;政治认同的基础理论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6 张国平;当代政治认同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7 元修成;我国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政治认同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5年

8 薛中国;当代中国政治认同心理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贝贝;社会转型期中国公民政治认同问题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2 马冰冰;论和谐社会进程中的政治认同建设[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3 程波辉;转型期中国政治认同重构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4 张璐;利益、制度与价值—政治认同的逻辑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5 孟令辉;城乡政治认同比较实证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6 王志超;网络空间中公民政治认同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7 高雅;政治认同视域下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基础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5年

8 胡俊;西南边疆民族地区村干部政治认同研究[D];云南民族大学;2015年

9 李海洋;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从业人员党的政治认同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5年

10 郎翠艳;当前大学生政治认同状况的实证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84776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angjiandangzheng/184776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c32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