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独秀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研究 高晓燕 郑州大学
发布时间:2021-03-23 21:35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历史进程,这一过程的实现是历史必然性与现实可能性的统一。中国革命的现实状况和马克思主义的特质使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成为必然。同时,马克思主义思想在中国的早期传播为这一历史过程的实现创造了土壤,而陈独秀由民主主义者到马克思主义者的转变,以及他在学界的领袖地位,使其成为推动这一进程的历史人物。陈独秀在建党前后通过翻译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创办马克思主义性质的刊物及发表马克思主义的演讲和文章,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奠定了思想基础;陈独秀积极进行建党活动,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组织基础;建党后,陈独秀积极领导工人运动,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奠定了阶级基础;陈独秀在共产国际的指导下,领导中共与国民党合作进行北伐战争,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奠定了实践基础。陈独秀在建党早期不仅进行了积极的实践活动,同时也对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行了理论探索。首先,陈独秀强调武装革命的重要性,并对建立民众为主体的国民军进行了探索;其次,对于党的民主建设,陈独秀接受列宁关于民主集中制的理论;再次,统一战线理论是陈独秀在建党早期关于革命道路所作出的有益探索,他对工人阶级、农民阶级、资产阶级的革命性及其在统一战线中所处的地位进行分析,为中共的统一战线理论奠定了基础:最后,陈独秀在党的建设过程中,一直强调保持党的独立自主的重要性,处理好中共与共产国际及其他党派的关系。陈独秀在建党前后对毛泽东、瞿秋白等人在思想上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特别是对毛泽东同志的影响,是其思想形成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陈独秀对革命理论的探索和他所进行的实践活动,为毛泽东思想的产生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文章来源】:郑州大学河南省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6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2 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
2.1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与传播
2.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内涵
3 陈独秀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背景
3.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必然性
3.2 陈独秀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现实可能性
4 陈独秀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活动
4.1 传播马克思主义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思想基础
4.2 创建中国共产党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组织基础
4.3 领导工人运动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奠定阶级基础
4.4 参加国共合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奠定实践基础
5 陈独秀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探索
5.1 关于武装斗争
5.2 关于党的民主建设
5.3 关于统一战线
5.4 关于党的独立自主
6 陈独秀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地位
6.1 为马克思主义革命者提供了思想指引
6.2 为毛泽东思想的形成提供了实践经验
7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新世纪以来陈独秀研究述评[J]. 周建超,魏吉华. 中共党史研究. 2009(12)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经典之作——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的历史启示[J]. 吴宏亮.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08(04)
[3]近十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研究述评[J]. 郭德宏. 党史研究与教学. 2004(04)
[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J]. 雍涛. 毛泽东思想研究. 2000(06)
[5]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及涵义[J]. 师吉金. 锦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7(04)
[6]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与冲突──兼评陈立夫回忆录中的一个观点[J]. 张翼星. 安徽大学学报. 1996(01)
硕士论文
[1]陈独秀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D]. 崔学明.西南交通大学 2005
本文编号:19923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angjiandangzheng/19923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