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治理与党风廉政评价指标体系建构研究
[Abstract]:For the first time, the 18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Party took the building of anti-corruption and building clean government as the fourth major construction of the party, for the first time, in the report of the party Congress, it made clear the objective of building a clean and honest government, and for the first time made the party's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a special issue. At the fourth Plenary session of the CPC Central Committee, we further put forward the national anti-corruption legislation and called for speeding up the construction of a clean and efficient government under the rule of law, which fully indicates that our Party has raised the building of a clean and clean government to a new height. Since the 18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Party, the efficiency of our party's investigation and handling of cases of violation of discipline and law by cadres has been extremely high, and the speed with which we have solved the problem of corruption and corruption around the masses has been unprecedented. This effectively responds to the expectations of the people. Led to the Party style, government style, social style of the improvement of the people, to promote the party style and clean governance. Although the third Central Committee of the 18th CPC Central Committee and the fourth Plenary session of the CPC Central Committee have drawn a road map for further deep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a clean government system,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and evaluation mechanism of the party style and clean government are not perfect and need to be improved urgently. Therefore,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construct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party style and clean government, to make scientific design to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party style and clean government in our country, and to establish the system of clean and honest administration of party style at present.
【作者单位】: 浙江万里学院廉政研究中心;
【基金】:宁波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经济发达地区党风廉政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的科学构建研究”(编号:G13-ZX11)
【分类号】:D262.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吴苑华;;世界体系视野中的马克思理论——乔万尼·阿瑞吉对马克思理论的理解[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2 刘金全;蔡志远;;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三个快速经济增长周期模式和成因的对比分析[J];学海;2011年01期
3 陈金波;邢孟军;;沿海发达地区党风廉政建设评价体系的重构论要[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14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纵博;郝爱军;;侦查机关刑事诉讼行为的评价机制研究[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9年01期
2 郝敬胜;;论邓小平“两个飞跃”战略思想的现实意义[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3 汪青松;;邓小平企业管理实践与理念的历史考察[J];安徽史学;2010年05期
4 李正华;;邓小平、陈云的改革思想比较[J];安徽史学;2011年04期
5 周新城;事关我国社会主义前途的一个大问题——科学地研究苏联演变问题的重大意义[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6 胡安全;;新时期中共党内教育活动的历史考察[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7 胡安全;;改革开放初期社会意识的嬗变与执政党的思想建设[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8 王新建;中国共产党利益整合的宽广视阈[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9 马小林;刘沧海;;以马克思主义态度对待当代社会思潮[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10 王开琼;;影响民族关系的因素及增进民族团结的策略[J];安顺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权文荣;;试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阶段[A];全国社科院系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第十六届年会暨理论研讨会论文集——党的领导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上)[C];2009年
2 程淑兰;;以人为本:中国共产党科学执政的本质要求[A];全国社科院系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第十六届年会暨理论研讨会论文集——党的领导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上)[C];2009年
3 廖胜华;;科学发展观地域化的广东类型[A];全国社科院系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第十六届年会暨理论研讨会论文集——党的领导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下)[C];2009年
4 黄卫平;郑超;;经济特区的政治逻辑——献给深圳经济特区30周年[A];地方政府发展研究·第6辑[C];2011年
5 彭先兵;倪新兵;;基于东莞看实施“和谐共享战略”建设幸福广东的路径[A];2011广东社会科学学术年会——地方政府职能与社会公共管理论文集[C];2011年
6 陈烨;;动态渐进规划体系中的总体规划评估机制解析[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王东;;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来源、哲学基础与四大难题[A];“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李雅儒;;论新一轮思想解放——改革和发展的目标是每个人的全面发展[A];改革开放与理论创新——第二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文集[C];2008年
9 魏向清;;关于构建双语词典批评理论体系的思考[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10 程中原;;毛泽东理论问题指示平议[A];毛泽东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第六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文辉;语言评价理论的价值哲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陈春常;转型中的中国国家治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宋桂霞;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收入分配差距调节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王强;马克思主义环境利益思想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韩艳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人的理论自觉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李慧勇;周恩来与“文革”后期中央行政体制的重新整合[D];南开大学;2010年
7 靳书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性超越[D];南开大学;2010年
8 陈红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现路径[D];南开大学;2010年
9 张秀阁;援越抗美与中越关系的演变[D];南开大学;2010年
10 燕泰翔;中国工农关系演进与农业发展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秦晓宇;论科学发展观对邓小平发展理论的继承和创新[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2 张珍;高中语文阅读评价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陈庆祥;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4 陈达;毛泽东民主思想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5 任婉丽;中国共产党对社会进步评价尺度的探索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陶春敏;新旧版高中化学教材中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比较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7 刘燕杰;现阶段高校研究生兼职本科辅导员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钱啸寅;职业教育开放实训中心运行绩效评估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吴波;和谐社会构建中民营企业社会责任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白宇;邓小平中国式现代化思想的发展历程及现实启示[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金全;从“软着陆”到“软扩张”——论我国经济增长的阶段性和宏观经济调控的政策取向[J];经济学动态;2003年05期
2 刘树成;中国经济波动的新轨迹[J];经济研究;2003年03期
3 刘树成;新一轮经济周期的背景特点[J];经济研究;2004年03期
4 刘金全,刘志刚;我国经济周期波动中实际产出波动性的动态模式与成因分析[J];经济研究;2005年03期
5 刘树成,张晓晶,张平;实现经济周期波动在适度高位的平滑化[J];经济研究;2005年11期
6 刘伟;苏剑;;供给管理与我国现阶段的宏观调控[J];经济研究;2007年02期
7 刘树成;论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的新阶段[J];经济研究;1996年11期
8 陈金波;荣欣;;新形势下高校廉洁文化建设的困境与对策[J];廉政文化研究;2013年04期
9 陈金波;;论现代大学制度下高校廉评体系的构建[J];前沿;2012年02期
10 汤艳文;敬NB嘉;刘春荣;;中国地方政府廉政建设测评体系的指标研究[J];社会;2008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德斌;;论权利是法律发展的评价指标[J];长春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2 汤柏生;章建雷;张秀明;刘艳彬;;构建宁波社会管理创新评价指标体系的探讨[J];宁波经济(三江论坛);2012年05期
3 ;张家港市首创试行“书香城市”评价指标体系[J];共产党员;2012年21期
4 雷泓霈;;强迫读书不如培养学习性格[J];公民导刊;2007年11期
5 田琳琳;;地方法治政府评价指标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才智;2013年16期
6 李放;;江苏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及评价指标[J];公共管理高层论坛;2006年02期
7 肖军勇;刘刚;蒋家杰;;政府形象评价指标体系探析[J];知识经济;2007年10期
8 王之云;;建设“幸福江山”评价指标体系初探[J];统计科学与实践;2013年02期
9 黄庆,曹津燕,瞿卫军,刘洋,石昱,肖云鹏;专利评价指标体系(一)——专利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和构建[J];知识产权;2004年05期
10 汤正刚;;科学发展观与科学的发展评价指标[J];长江论坛;2006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戴磊;孙文强;田永华;;能源节约评价指标与分析方法[A];2010全国能源与热工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张国旺;李丽;;综合占用经济效益评价指标的思考[A];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5卷[C];1999年
3 翟印礼;周虹;;关于国家小城镇标准化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A];论城乡统筹发展与政策调整——城乡统筹发展与政策调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4 罗贺;秦英祥;李升;杨淑珍;;云计算环境下服务监管角色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A];第十四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2年
5 罗正伦;;我国城乡统筹评价指标体系的探讨[A];成渝地区城乡统筹与区域合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王雷;;我国体育场馆赛后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7年
7 彭国华;杜七一;张莉;许凯;;湖北省跆拳道道馆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A];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C];2011年
8 夏英煌;;地勘单位综合实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探讨[A];资源·环境·产业——中国地质矿产经济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9 陈明;张云峰;;城镇化发展质量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1.城市化与区域规划研究)[C];2012年
10 杜玉兰;高希;;我国信用评级市场开放度评价指标体系[A];江苏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成立30周年暨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孙爱华;省政府出台实施意见评价指标[N];中国气象报;2013年
2 吴申;如何确立地勘单位评价指标体系[N];中国矿业报;2004年
3 长江水利委员会总工程师办公室主任 吴道喜;健康长江评价指标体系[N];人民长江报;2007年
4 记者 郑静;我市召开经济社会发展考核评价指标汇报会[N];临汾日报;2007年
5 周东;新版国家高新区评价指标体系出台[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8年
6 高杰;环保写入评价指标体系[N];中国环境报;2008年
7 杨娟 丁建福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构建县级政府教育职责评价指标[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8 记者 夏元;生态城区评价指标出台 慢行路遮阴率要达到80%[N];重庆日报;2012年
9 亚敬;智慧城市评价指标2.0发布[N];人民邮电;2012年
10 谢楠;城镇化发展需建立评价指标体系[N];中国矿业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杨卫泽;宜居生态市建设理论及其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9年
2 李东印;科学采矿评价指标体系与量化评价方法[D];河南理工大学;2012年
3 方丽玲;城乡统筹发展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4 徐茂华;我国政府以人为本评价指标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5 夏春艳;核电厂主控室人机界面评价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游友珍;水泥企业社会责任会计评价指标系统建模及优化研究[D];南华大学;2012年
2 陈依红;中国广告创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3年
3 王海雨;青岛市城乡统筹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其应用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4 赵睿杰;电子资源全程评价指标体系及综合评价模型构建[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崔启迪;安徽省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长安大学;2014年
6 乔安花;ICU护士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1年
7 贺延国;东北半干旱抗旱灌溉区节水农业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估方法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6年
8 王兆平;辐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评价体系的构建[D];吉林大学;2007年
9 毛文涛;黑龙江省少年投掷运动员身体形态与机能评价指标的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4年
10 杨岳;中国社会保障评价指标体系实证研究[D];北京工商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2112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angjiandangzheng/22112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