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的软实力研究
[Abstract]:If a political party wants to win a revolutionary victory, consolidate its political power and win the support of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it also needs soft power. In particular, the revolutionary party, since it does not possess the legitimate violence of the state, must mobilize the people to support its revolution. It relies mainly on its soft power. The soft power of political parties also comes from three aspects: culture, political values and foreign policy. The former two are the internal soft power of the political party, while the foreign policy is the soft power source of the political party. Since its founding,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has had strong soft power, so it has won the support of the people and won the victory of the revolution. Through its own correct line, principles and policies, it has made remarkable achievements in the great practice of modernization. However, with a view to long-term government, there is room for further improvement of the CPC's soft power.
【作者单位】: 上海社会科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文化软实力评估与增进方略研究”(项目编号:14BKS064)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2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清华大学社会学系社会发展研究课题组;孙立平;;“中等收入陷阱”还是“转型陷阱”?[J];开放时代;2012年03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王霞林;[N];光明日报;2005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艳房;;新中国领导人的国家形象战略思想及实践价值[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2 纪娅鹏;;国家形象概论[J];华章;2009年20期
3 邓艺;胡允银;范崇慧;张虹霞;;地区知识产权形象论[J];湖南有色金属;2010年06期
4 李向南;连水兴;;畸变的视镜:媒体与国家形象的建构——评何英《美国媒体与中国形象》[J];广西社会科学;2011年12期
5 潘一禾;;“国家形象”的内涵、功能之辨与中国定位探讨[J];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6 付长珍;;批判与重构:陈独秀的国民想象[J];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7 成麟;;当代中国政府形象定位研究[J];华商;2008年12期
8 桂林;;分配承诺、产权与经济效率[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2年02期
9 吴一敏;;中国国家形象及其定位研究综述[J];经济师;2012年05期
10 贺大兴;姚洋;;社会平等、中性政府与中国经济增长[J];经济研究;2011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洁;建构视角下的外宣翻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仇贤根;外宣翻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廉晓敏;俄罗斯国家形象的构建[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王传友;北京奥运会社会价值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5 张志奇;北京人民大会堂室内环境艺术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6 方成智;艰难的规整[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7 郑剑;社会资本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8 熊昌娥;医院软实力评价模型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9 李鉴修;文化软实力与党的对外宣传工作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10 袁赛男;哲学视域下的国家形象建设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何恒远;超越“华盛顿共识”:“北京共识”的转型意义[J];上海经济研究;2004年09期
2 刘宝三;;关于“中国模式”的几点思考[J];江汉论坛;2009年04期
3 乔榛;;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的“中国模式”创造[J];经济学家;2009年02期
4 姚洋;郑东雅;;重工业与经济发展:计划经济时代再考察[J];经济研究;2008年04期
5 郑永年;;国际发展视野中的中国经验[J];开放时代;2007年04期
6 王淑娟;;与特殊利益集团切割[J];南风窗;2009年2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权宗田,李映楠;中国文化现代化的历史进程、特点及时代反思[J];桂海论丛;2005年03期
2 陈始发,李海毓;试析中国文化现代化之若干重要问题[J];厦门特区党校学报;2005年03期
3 孙英春;;中国文化现代化的三个维度:民族本源、地区基础、全球视野[J];国际观察;2007年05期
4 权宗田;李映楠;;中国文化现代化发展的特点[J];理论参考;2007年11期
5 蔡莹;范俊;;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文化现代化[J];法制与社会;2009年22期
6 何传启;;中国文化现代化路径[J];w,
本文编号:222594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angjiandangzheng/22259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