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后中国共产党留用日籍人员个案分析
发布时间:2017-03-25 20:05
本文关键词:战后中国共产党留用日籍人员个案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根据形势的需要,留用了一批日籍人员。本文选取其中四位典型人物林弥一郎、大XZ有章、山边悠喜子及金丸千寻,分析他们留在中国的过程以及意义。战后他们因为各种原因被中国共产党留用,有的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有的参加了中国的医务、煤矿、铁路等各项工作,在中国共产党的队伍里接受革命思想的熏陶,逐渐改变了自己的思想,认清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是非正义战争,与中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在解放战争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回国后也一直是促进中日友好的中坚力量。文章的第一部分主要阐述战后中国共产党留用日籍人员的背景。日本战败后,日本军队抛弃了移民到中国的日本侨民,竟自溃逃,使大量的日本人滞留在中国。尽管中国方面积极开展遣返工作,但仍有部分日本侨民留在了中国;与此同时,一部分侵华日军被中国共产党的军队俘虏,还有的战俘在被押往西伯利亚的途中逃跑,也留在了中国。而这时,中国共产党方面遇到了医疗卫生和军事等方面缺乏技术人员的问题,所以中共审时度势,决定留用日籍人员。文章第二部分例举中国共产党留用日籍人员的典型代表。在整个解放战争中中共留用的日籍人员数量较多,本文只选取他们当中四个典型代表作为论述对象。第一个代表是原侵华日军飞行员林弥一郎。日本战败后,他作为日本关东军第二航空军团第四教练飞行队队长,在带领部下及其家属逃亡时被东北民主联军俘虏。第二个代表是日本共产党大XZ有章,他在国内因反对侵华战争被捕入狱,十年后以事实上的“被驱逐出境”的条件刑满获释。后在朋友的保释下来到中国东北,由关东军监视在“满映”工作。日本战败后,中国共产党接管了“满映”并将其改为东北电影公司,他自愿加入了东北电影公司。第三个代表是生活在伪满洲国的山边悠喜子。日本战败的时候她还是一个刚刚毕业的中学生,为了生计,加入了东北民主联军。第四个代表是“满铁”检车员金丸千寻。“满铁”解散后,他流落街头,生活无着,是中国共产党的队伍救了他的命,为了报答,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的队伍。他们留在中国后,开始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思想,走上了新的人生道路。文章第三部分主要论述被留用的日籍人员在中国的思想转变过程及对解放战争做出重大贡献,回国后又一直致力于中日友好事业。日军航空队长林弥一郎战败被东北民主联军俘虏,受到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的礼遇,为其真诚所感动,决定帮助中国共产党建立航空学校、培养飞行人才。回国后他成立了中日友好团体组织,终生都为中日友好努力。日共党员大XZ有章接触中国共产党之后,认识到中国共产党与日本共产党信奉的信念有相同之处,自愿加入了中共的东北电影公司,说服在东北的日本人加入到支援解放战争的煤炭生产中。回国后他积极支持各种中日友好组织,坚持为中日友好做贡献。山边悠喜子加入东北民主联军,当了一名随军护士。刚开始她经常想家,情绪很不稳定,后来在队伍里亲身体会了中国共产党的军队与人民之间的鱼水深情,把自己的医护工作和中国的解放事业结合起来,对中国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如今年事已高的她依旧在为中日友好不懈努力。金丸千寻在中共西满军区军工部制造军械,与中国同事完全融合到了一起。回国后积极参与各种促进中日友好的组织活动,并为中国养父母建立纪念碑。日籍人员留用时期的经历,对他们的人生产生了重大影响,对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起到了重要作用。回国后,他们依然奋斗在中日友好事业第一线。最后,对中国共产党留用日籍人员的政策进行分析。被留用的日本人在与中国共产党的队伍接触过程中,被中国共产党人以及中国人民博大的胸襟、善良的品格所感动,思想发生了转变,为解放战争做出了贡献。首先在军事方面,被留用的飞行员为中国共产党培养了大批优秀的飞行员并帮助中共建立空军学校。如林弥一郎,他本是日军航空部队“隼”战斗队队长,被东北民主联军俘虏后毅然加入中国共产党的队伍,带领之前的下属一起帮助中共建立空军。其次医疗方面,留下来的日本医生大多技术高超,帮助中共解决了解放战争中的医疗难题;还有更多像山边悠喜子一样的日本护士,帮助伤病员早日恢复健康,有力地支持了中国人民的解放战争。最后在后勤保障方面,大XZ有章说服留在中国的日本人积极参与鹤岗的煤炭生产,为解放战争提供了能源;金丸千寻在东北解放区的军工厂帮助解放军制造迫击炮,为解放战争提供枪炮武器。被留用的日本人不仅为中国人民的解放战争做出了贡献,回到日本后他们还成立或参加各种中日友好团体组织,倡导友好,反对战争。通过对上述四个典型人物的分析,可知中国共产党战后留用的日籍人员,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熔炉里,通过政治学习,通过与中国军人的共同战斗、生活,思想产生了深刻的变化,不仅在解放战争中做出重要贡献,回到日本后,不论中日关系如何变化,始终坚持为中日两国的友好事业不懈努力,成为改善中日关系、促进民间和平运动发展的重要力量。综上所述,抗日战争结束后中国共产党留用日籍人员的政策是具有宽阔胸怀、长远眼光的英明决策,其深远意义影响至今。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 日籍人员 留用政策 典型代表
【学位授予单位】: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K266;D231
【目录】:
- 中文摘要4-7
- Abstract7-13
- 绪言13-16
- 研究意义13-14
- 研究背景14-16
- 第一章 中共留用日籍人员背景16-21
- 1.1 日侨战俘“客观存在”16-18
- 1.2 中共方面缺乏技术人才18-21
- 1.2.1 缺乏医务人员18-19
- 1.2.2 缺乏军事人才19-21
- 第二章 被留用人员的典型代表21-31
- 2.1 原侵华日军林弥一郎21-24
- 2.1.1 日军航空队队长21-22
- 2.1.2 中共空军教练员22-24
- 2.2 日本共产党员大XZ有章24-26
- 2.2.1“满映”课长25
- 2.2.2 东北电影公司职员25-26
- 2.3 日本侨民山边悠喜子26-28
- 2.3.1 伪满中学毕业生27
- 2.3.2 东北民主联军随军护士27-28
- 2.4“满铁”员工金丸千寻28-31
- 2.4.1“满铁”车检技术员28-29
- 2.4.2 中共军工厂工人29-31
- 第三章 中共留用日籍人员的意义31-45
- 3.1 解放战争对日籍人员的影响31-42
- 3.1.1 原军人林弥一郎31-34
- 3.1.1.1 协助中共建立空军学校31-33
- 3.1.1.2 成立促进中日友好的组织33-34
- 3.1.2 日本共产党大XZ有章34-36
- 3.1.2.1 为战后在华日本人“寻家”34-35
- 3.1.2.2 说服鹤岗日侨开采煤炭35-36
- 3.1.3 日本侨民山边悠喜子36-39
- 3.1.3.1 在部队中逐渐转变思想36-37
- 3.1.3.2 参加反战和平团体37-39
- 3.1.4“满铁”员工金丸千寻39-42
- 3.1.4.1 为解放军制造迫击炮39-41
- 3.1.4.2 成立“龙华会”41
- 3.1.4.3 为中国养父母建立纪念碑41-42
- 3.2 日籍人员在解放战争中的作用42-45
- 3.2.1 医疗卫生方面42-43
- 3.2.2 空军建设方面43
- 3.2.3 其他方面43-45
- 总结45-49
- 致谢49-50
- 参考文献50-5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章慕荣;台湾光复后日俘处理问题[J];南京社会科学;2005年10期
2 武寅;步平;胡德坤;唐启华;张振濵;臧运祜;王希亮;陆发春;史桂芳;张卫波;曾景忠;李淑娟;夏卫东;孙瑜;段永富;张量;戴建兵;徐勇;李倩;居之芬;张生;袁成毅;岳谦厚;高晓燕;暨爱民;李晓方;孟晓旭;;笔谈:九一八事变与中日关系史研究[J];抗日战争研究;2011年04期
3 张天南;;“中国——永生难忘的第二故乡”——中国人民解放军日籍老战士的心声[J];劳动保障世界;2008年11期
4 于苏军;;百万日本侨浮葫芦岛大遣返[J];文史精华;2007年05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本报记者王云峰;[N];辽宁日报;2011年
本文关键词:战后中国共产党留用日籍人员个案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6769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angjiandangzheng/2676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