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与第三世界国家外交关系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1-03-03 13:22
建国初期,国内政治经济形势发展艰难,如何迅速恢复被破坏的国民经济、如何巩固人民民主专政政权是最主要的任务。其中1949年10月—1952年底是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建立与初步发展阶段,1952年底初步建立了新民主主义秩序。1953年初—1956年底是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时期,促进了一体两翼的社会变革,也促进了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和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制度,改造结束后新中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国初期这一阶段,我们内部需要发展,外部需要和平,中国共产党根据现实环境对第三世界的国家展开了一系列的外交活动,并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上个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并长期关注并致力于与第三世界建立外交关系。在多年努力后,新中国最终经打破了西方的霸权主义,维护了国家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提升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使新中国成为一支不容忽视的国际力量。本文的引言部分主要内容包括研究的问题及意义、研究方法、国内外研究现状这三个部分组成;本文的第一章的主要内容是介绍建国初期与第三世界国家外交发展的概述,主要是从新中国的外交观念的构成和外交发展的国际背景、国内背...
【文章来源】:长春理工大学吉林省
【文章页数】:4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建国初期中国政府与第三世界国家外交的理论和背景
一、新中国的外交观念的构成
(一)国际主义的秩序观
(二)民族主义的秩序观
(三)国际主义与民族主义对立统一的秩序观
二、建国初期中国政府与第三世界国家外交发展的背景及特点
(一)国际背景
(二)国内背景
(三)鲜明特点
第二章 建国初期中国政府与第三世界国家外交具体实践
一、建国初期中国政府与亚洲国家的外交
(一)坚持求同存异原则与周边国家和平共处
(二)倡导和平谈判来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三)维护正义事业支持社会主义国家民族解放运动
(四)提供无私援助促进亚洲国家共同发展
二、建国初期中国政府与非洲国家的外交
(一)非洲国家群众组织代表团进行友好访问
(二)中非民间外交配合非洲各国反帝反殖运动
(三)出席万隆会议实现中非国家领导人首次会晤
(四)第一个非洲国家与新中国建交
三、建国初期中国政府与拉丁美洲国家的外交
(一)拉美国家受美国影响保持与台湾官方“外交”
(二)“以民促官”思想积极开展民间外交
第三章 建国初期中国与第三世界外交政策的得失及经验启示
一、新中国与第三世界国家外交政策的转变
(一)新中国与第三世界国家外交政策转变的理论依据
(二)新中国与第三世界国家外交政策的转变的具体表现
二、建国初期中国政府与第三世界外交得失及经验启示
(一)建国初期中国政府与第三世界外交获得的重大成就
(二)建国初期中国政府与第三世界外交中出现的失误
(三)建国初期中国政府与第三世界外交获得的经验启示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三个世界划分”理论对当代中国的深远影响[J]. 宫力. 中国社会科学. 2012(08)
[2]重新思考体系建构主义身份理论的概念与逻辑[J]. 季玲.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12(06)
[3]主体间认知差异与中国的外交决策[J]. 秦亚青. 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 2010(04)
[4]毛泽东“三个世界”理论提出的由来[J]. 汪清源,罗贤辉. 文史春秋. 2010(02)
[5]关系本位与过程建构:将中国理念植入国际关系理论[J]. 秦亚青. 中国社会科学. 2009(03)
[6]从新天下主义到和谐世界:中国外交理念选择及其实践意义[J]. 江西元. 当代亚太. 2007(12)
[7]冷战后中国负责任大国身份的建构[J]. 李宝俊,徐正源. 教学与研究. 2006(01)
[8]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国际关系理论?[J]. 李滨.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05(05)
[9]毛泽东的国际战略与第三世界[J]. 贺艳青. 中共党史研究. 2005(03)
[10]三个世界划分理论与当今时代的发展[J]. 李正鸿.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2)
博士论文
[1]中国平等互信外交思想研究[D]. 杨晓光.辽宁大学 2016
[2]毛泽东国际政治理论研究[D]. 刘洋.东北师范大学 2016
[3]新中国外交观念的构成与变迁研究[D]. 耿鹏涛.兰州大学 2016
[4]中国外交中的观念因素[D]. 杨晓萍.中共中央党校 2009
硕士论文
[1]中国共产党政党外交政策演变研究(1949-1978)[D]. 王可卿.中共广东省委党校 2017
[2]新中国对非医疗援助外交研究[D]. 马小龙.华东师范大学 2017
[3]建国初期周恩来外交思想研究[D]. 刘宇悦贤.辽宁师范大学 2017
[4]论周恩来的东南亚外交政策(1949-1965)[D]. 陈璐.上海社会科学院 2017
[5]邓小平外交战略思想研究[D]. 黄雅琦.牡丹江师范学院 2016
[6]中国对外援助状况研究(1949-2010)[D]. 于涌泉.吉林大学 2016
[7]周恩来外交思想探究[D]. 李晓旭.渤海大学 2016
[8]万隆会议期间周恩来对新中国外交的贡献研究[D]. 田昊帛.辽宁大学 2016
[9]抗战时期毛泽东外交思想研究[D]. 刘常辉.辽宁大学 2016
[10]论邓小平对毛泽东国际战略思想的继承与发展[D]. 汤波.西华大学 2016
本文编号:3061339
【文章来源】:长春理工大学吉林省
【文章页数】:4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建国初期中国政府与第三世界国家外交的理论和背景
一、新中国的外交观念的构成
(一)国际主义的秩序观
(二)民族主义的秩序观
(三)国际主义与民族主义对立统一的秩序观
二、建国初期中国政府与第三世界国家外交发展的背景及特点
(一)国际背景
(二)国内背景
(三)鲜明特点
第二章 建国初期中国政府与第三世界国家外交具体实践
一、建国初期中国政府与亚洲国家的外交
(一)坚持求同存异原则与周边国家和平共处
(二)倡导和平谈判来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三)维护正义事业支持社会主义国家民族解放运动
(四)提供无私援助促进亚洲国家共同发展
二、建国初期中国政府与非洲国家的外交
(一)非洲国家群众组织代表团进行友好访问
(二)中非民间外交配合非洲各国反帝反殖运动
(三)出席万隆会议实现中非国家领导人首次会晤
(四)第一个非洲国家与新中国建交
三、建国初期中国政府与拉丁美洲国家的外交
(一)拉美国家受美国影响保持与台湾官方“外交”
(二)“以民促官”思想积极开展民间外交
第三章 建国初期中国与第三世界外交政策的得失及经验启示
一、新中国与第三世界国家外交政策的转变
(一)新中国与第三世界国家外交政策转变的理论依据
(二)新中国与第三世界国家外交政策的转变的具体表现
二、建国初期中国政府与第三世界外交得失及经验启示
(一)建国初期中国政府与第三世界外交获得的重大成就
(二)建国初期中国政府与第三世界外交中出现的失误
(三)建国初期中国政府与第三世界外交获得的经验启示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三个世界划分”理论对当代中国的深远影响[J]. 宫力. 中国社会科学. 2012(08)
[2]重新思考体系建构主义身份理论的概念与逻辑[J]. 季玲.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12(06)
[3]主体间认知差异与中国的外交决策[J]. 秦亚青. 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 2010(04)
[4]毛泽东“三个世界”理论提出的由来[J]. 汪清源,罗贤辉. 文史春秋. 2010(02)
[5]关系本位与过程建构:将中国理念植入国际关系理论[J]. 秦亚青. 中国社会科学. 2009(03)
[6]从新天下主义到和谐世界:中国外交理念选择及其实践意义[J]. 江西元. 当代亚太. 2007(12)
[7]冷战后中国负责任大国身份的建构[J]. 李宝俊,徐正源. 教学与研究. 2006(01)
[8]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国际关系理论?[J]. 李滨.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05(05)
[9]毛泽东的国际战略与第三世界[J]. 贺艳青. 中共党史研究. 2005(03)
[10]三个世界划分理论与当今时代的发展[J]. 李正鸿.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2)
博士论文
[1]中国平等互信外交思想研究[D]. 杨晓光.辽宁大学 2016
[2]毛泽东国际政治理论研究[D]. 刘洋.东北师范大学 2016
[3]新中国外交观念的构成与变迁研究[D]. 耿鹏涛.兰州大学 2016
[4]中国外交中的观念因素[D]. 杨晓萍.中共中央党校 2009
硕士论文
[1]中国共产党政党外交政策演变研究(1949-1978)[D]. 王可卿.中共广东省委党校 2017
[2]新中国对非医疗援助外交研究[D]. 马小龙.华东师范大学 2017
[3]建国初期周恩来外交思想研究[D]. 刘宇悦贤.辽宁师范大学 2017
[4]论周恩来的东南亚外交政策(1949-1965)[D]. 陈璐.上海社会科学院 2017
[5]邓小平外交战略思想研究[D]. 黄雅琦.牡丹江师范学院 2016
[6]中国对外援助状况研究(1949-2010)[D]. 于涌泉.吉林大学 2016
[7]周恩来外交思想探究[D]. 李晓旭.渤海大学 2016
[8]万隆会议期间周恩来对新中国外交的贡献研究[D]. 田昊帛.辽宁大学 2016
[9]抗战时期毛泽东外交思想研究[D]. 刘常辉.辽宁大学 2016
[10]论邓小平对毛泽东国际战略思想的继承与发展[D]. 汤波.西华大学 2016
本文编号:30613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angjiandangzheng/30613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