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会战研究
发布时间:2021-05-06 19:25
南昌会战,是指继武汉会战后,中国军队在江西南昌以及周边地区抵御日本侵略军的有限攻势的会战。这次战役是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以后的首次较大的会战。此次会战从1939年3月17日日军进攻吴城开始,到5月9日蒋介石下令终止反攻南昌,从防御到反攻,共持续54天。南昌会战暴露出国民军队指挥上的问题以及中日之间实力的巨大差距。尽管南昌会战以城陷结局,反攻受挫落幕,但是意义重大。它使全世界,特别是日本军事当局认识到日军虽然占领了武汉三镇,但既未能迫使国民政府屈服,也未能击歼中国军队的主力,更没有摧毁中国广大军民的抗战意志。中国军队不仅继续进行抗战,还开始实施战役范围的反攻。第一章主要讲述南昌会战前的国际形势和国内状况。共分三节,第一节讲述国际形势的变化:西方国家为了自己的利益对日本采取绥靖的政策,美国继续扮演双重友人身份,苏联有心帮助却无奈放弃支援;第二节讲述会战前国内环境的恶劣情况:国家与民众生活艰难,中央与地方关系明里统一,实则矛盾重重,出现分裂;军队亟待整训补给;第三节讲述了日军侵华战略的变化,包括变化原因和变化要点。第二章主要讲述南昌会战前中国力量的备战的情况。包括国民党内外政策军事政治策略的...
【文章来源】:江西师范大学江西省
【文章页数】:7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选题背景和意义
1、选题背景
2、选题意义
(二)研究现状分析
1、国内研究现状
2、国外研究状况
(三)研究方法
(四)创新之处
一、南昌会战的历史背景
(一)南昌会战前的国际形势
(二)南昌会战前的国内局势
(三)日军侵华战略的变化
二、南昌会战前中国抗战力量积极备战
(一)国民政府积极组织备战
1、会战前期国民政府调整内外政策
2、国民政府调整军事政治策略
(二)中国共产党积极动员抗日
1、动员民众组织建立进步团体,开展抗战宣传
2、动员民众支援前线抗敌,配合军队作战
3、建立敌后抗敌武装
(三)民众积极参与抗日救亡运动
1、民众成立救亡组织
2、民众参加救助活动
三、南昌会战过程
(一)中日双方的兵力部署情况
1、日本军队部署情况
2、中国军队部署情况
(二)会战的进程
1、准备阶段(1938.12—1939.3.16)
2、防御阶段(1939.3.17-1939.3.27)
3、反攻阶段(1939.4.17-1939.5.9)
(三)南昌会战的结果
四、南昌会战的失败原因
(一)南昌会战中的中日实力对比差距悬殊
1、中日军队投入兵力对比
2、中日军队兵种对比
3、中日装备存在着巨大差异
(二)中日军队素质对比差距显著
1、日军军队素质
2、中国军队素质
(三)中国方面政略贯彻不力
1、国民党军队力量的涣散与失和
2、民众力量动员不力
3、国际力量的争取不到位
(四)中国军队战略战术存在失当
1、战略存在着失当
2、战术存在错误
(五)其它因素
1、保卫南昌的决心不坚决
2、战前准备不充分
3、日军集结并且投入了空前强大的支援力量
五、南昌会战的意义与教训
(一)南昌会战的意义
1、打击了日军侵略气焰
2、凝结了誓死抗争、浴血奋战的爱国精神财富
3、为后退决战战术思路提供了思考
(二)南昌会战的教训
1、必须放手发动群众,增强抗战力量
2、必须加强军队建设,提高军队素质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著)及科研情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赣鄱军民齐抗战 国共携手御外侮(下)[J]. 王晓春. 当代江西. 2015(09)
[2]共产党人支援江西正面战场抗战做出的重大贡献[J]. 蒋文澜.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14(04)
[3]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征兵制在江西的推行[J]. 龚喜林. 景德镇高专学报. 2014(02)
[4]民国时期的战争与南昌城市人口[J]. 孙伟,钟建安.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05)
[5]江西抗日救亡团体及其历史作用考察[J]. 游海华,刘建华,肖学平.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5)
[6]抗战时期江西何以成为中日必争之要地[J]. 万强. 党史文苑. 2008(07)
[7]抗日战争中期之国民党战场简评[J]. 李鹏. 江西社会科学. 2006(12)
[8]江西抗战十一次战役述评[J]. 廖信春,谢志民. 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4)
[9]中国共产党在江西正面抗日战场中作出的贡献[J]. 陈立立,李星. 江西社会科学. 2003(10)
[10]民国时期江西的战争与江西社会[J]. 廖信春.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 2000(03)
博士论文
[1]抗战时期第九战区军事史研究[D]. 隆鸿昊.首都师范大学 2014
[2]江西国统区社会动员研究,1928-1945[D]. 晏雪平.厦门大学 2009
硕士论文
[1]抗战时期江西省各界民众抗敌后援会初探[D]. 郑桥龙.南昌大学 2016
[2]抗战时期江西地区的荣军管理研究[D]. 付楠.江西师范大学 2015
[3]抗战时期江西的难民垦殖[D]. 熊云腾.华中师范大学 2011
[4]徐州会战中国军队失利的原因[D]. 郑钟明.首都师范大学 2009
[5]南浔会战研究[D]. 万月梅.江西师范大学 2006
[6]民国后期江西推行新县制的历史考察[D]. 吴雯.江西师范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172486
【文章来源】:江西师范大学江西省
【文章页数】:7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选题背景和意义
1、选题背景
2、选题意义
(二)研究现状分析
1、国内研究现状
2、国外研究状况
(三)研究方法
(四)创新之处
一、南昌会战的历史背景
(一)南昌会战前的国际形势
(二)南昌会战前的国内局势
(三)日军侵华战略的变化
二、南昌会战前中国抗战力量积极备战
(一)国民政府积极组织备战
1、会战前期国民政府调整内外政策
2、国民政府调整军事政治策略
(二)中国共产党积极动员抗日
1、动员民众组织建立进步团体,开展抗战宣传
2、动员民众支援前线抗敌,配合军队作战
3、建立敌后抗敌武装
(三)民众积极参与抗日救亡运动
1、民众成立救亡组织
2、民众参加救助活动
三、南昌会战过程
(一)中日双方的兵力部署情况
1、日本军队部署情况
2、中国军队部署情况
(二)会战的进程
1、准备阶段(1938.12—1939.3.16)
2、防御阶段(1939.3.17-1939.3.27)
3、反攻阶段(1939.4.17-1939.5.9)
(三)南昌会战的结果
四、南昌会战的失败原因
(一)南昌会战中的中日实力对比差距悬殊
1、中日军队投入兵力对比
2、中日军队兵种对比
3、中日装备存在着巨大差异
(二)中日军队素质对比差距显著
1、日军军队素质
2、中国军队素质
(三)中国方面政略贯彻不力
1、国民党军队力量的涣散与失和
2、民众力量动员不力
3、国际力量的争取不到位
(四)中国军队战略战术存在失当
1、战略存在着失当
2、战术存在错误
(五)其它因素
1、保卫南昌的决心不坚决
2、战前准备不充分
3、日军集结并且投入了空前强大的支援力量
五、南昌会战的意义与教训
(一)南昌会战的意义
1、打击了日军侵略气焰
2、凝结了誓死抗争、浴血奋战的爱国精神财富
3、为后退决战战术思路提供了思考
(二)南昌会战的教训
1、必须放手发动群众,增强抗战力量
2、必须加强军队建设,提高军队素质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著)及科研情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赣鄱军民齐抗战 国共携手御外侮(下)[J]. 王晓春. 当代江西. 2015(09)
[2]共产党人支援江西正面战场抗战做出的重大贡献[J]. 蒋文澜.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14(04)
[3]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征兵制在江西的推行[J]. 龚喜林. 景德镇高专学报. 2014(02)
[4]民国时期的战争与南昌城市人口[J]. 孙伟,钟建安.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05)
[5]江西抗日救亡团体及其历史作用考察[J]. 游海华,刘建华,肖学平.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5)
[6]抗战时期江西何以成为中日必争之要地[J]. 万强. 党史文苑. 2008(07)
[7]抗日战争中期之国民党战场简评[J]. 李鹏. 江西社会科学. 2006(12)
[8]江西抗战十一次战役述评[J]. 廖信春,谢志民. 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4)
[9]中国共产党在江西正面抗日战场中作出的贡献[J]. 陈立立,李星. 江西社会科学. 2003(10)
[10]民国时期江西的战争与江西社会[J]. 廖信春.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 2000(03)
博士论文
[1]抗战时期第九战区军事史研究[D]. 隆鸿昊.首都师范大学 2014
[2]江西国统区社会动员研究,1928-1945[D]. 晏雪平.厦门大学 2009
硕士论文
[1]抗战时期江西省各界民众抗敌后援会初探[D]. 郑桥龙.南昌大学 2016
[2]抗战时期江西地区的荣军管理研究[D]. 付楠.江西师范大学 2015
[3]抗战时期江西的难民垦殖[D]. 熊云腾.华中师范大学 2011
[4]徐州会战中国军队失利的原因[D]. 郑钟明.首都师范大学 2009
[5]南浔会战研究[D]. 万月梅.江西师范大学 2006
[6]民国后期江西推行新县制的历史考察[D]. 吴雯.江西师范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17248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angjiandangzheng/31724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