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创建时期发展工人党员政策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09 17:38
本文关键词:中共创建时期发展工人党员政策研究
【摘要】: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政党,是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20世纪初,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从纷繁复杂的思潮中选择马克思主义作为救治中国的良方,进而寄希望于中国工人阶级。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引下,在世界罢工浪潮的感召下,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开始介绍欧美、日本等国的工人运动,并学习组织工人运动的新经验。同时,他们很快着力调查研究中国国工人阶级生存状况,了解中国工人阶级心声。这正是中共创建时期发展工人党员政策产生的背景。中共创建时期关于发展工人党员的政策经历了一个演变过程。一大之前,早期中共党组织注重在学生和知识分子中间发展党员。当时的中共党人认为中国工人阶级尚未觉悟,在革命之初只能以容易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学生和知识分子为杠杆来撬动中国革命。并考虑到俄国共产党发展党员以少而精为妙,加之他们一时难以破解的“工学界限”等问题,致使这一阶段发展党员以学生和知识分子为主。一大之后到二大召开之前,中共党组织发展党员的政策并未出现偏向性。由于当时的中共党人普遍认为中国无产阶级文化程度较低、没有阶级觉悟符合入党条件的少之又少,因而他们视中国工人阶级为潜在的革命力量,当前主要作为宣传对象,而不作为主要的发展对象。二大到三大前后,中共党组织发展党员的政策开始着力于发展工人党员。在采取了建立联合战线的策略、提高了对中国工人阶级的认识以及接受了共产国际的指导等多种因素的作用下,中共二大作出了发展工人党员减省报审环节的规定。在这一政策的推动下,第一批工人党员群体成长起来。这批工人党员是通过接受党的思想宣传、参加工人罢工等途径熟悉党,进而认同党的宗旨,加入党的组织的。他们的文化程度虽然不高,但识字明理。虽然年青,却在工友中间颇有威望。他们成为各地方基层党组织的主力军,在党的建设中,在革命实践中,发挥了很大作用。首先,第一批工人党员群体的加入壮大的了党的队伍,改善了以知识分子为主体党员构成,给党的肌体注入了新鲜血液,对党自身的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其次,第一批工人党员群体中的优秀分子参与中共的决策过程,为党作出较为符合实际的政策起了促进作用。最后,他们成为党开展工人运动的骨干力量,并在后来的革命事业中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研究这一时期发展工人党员政策的得与失,对新时期加强党的建设,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着重要的借鉴与启示作用。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 创建时期 工人党员 政策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231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11
- 绪论11-17
- (一) 本选题的研究意义和研究现状11-14
- 1、研究意义11-12
- 2、研究现状12-14
- (二) 本文的逻辑结构和创新之点14-17
- 1、逻辑结构14-16
- 2、本文创新之点16-17
- 一、中共发展工人党员政策产生的背景17-24
- (一) 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初识马克思主义,赞成俄式革命道路17-18
- 1、放弃资本主义制度,选择社会主义制度17
- 2、发现社会革命的新力量,寄希望于劳工阶级17
- 3、以俄为师,采取暴力革命的手段17-18
- (二) 早期马克思主义者介绍国际工运,获取组织工会的新经验18-19
- 1、认识到工人阶级团结才有力量18-19
- 2、学习组织工人运动的具体方法19
- (三) 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展开工人调查,了解工人心声19-24
- 1、关于就业问题20
- 2、关于工时与工资20-21
- 3、关于食宿方面21
- 4、关于工作环境及身体状况问题21-22
- 5、关于生老病死22
- 6、关于物质盘剥22-23
- 7、关于人格侮辱23-24
- 二、中共发展工人党员政策演变及原因24-33
- (一) 中共早期组织不太注重发展工人党员24-26
- 1、《中国共产党宣言》作为发展党员的标准24-25
- 2、不太注重在学生和知识分子中间发展党员的原因25-26
- (二) 中共一大不偏好、不排斥发展工人党员26-28
- 1、《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党纲》关于发展党员的内容26-27
- 2、第一个党纲未偏向发展工人党员的原因27-28
- (三) 二大作出发展工人党员的特别规定28-33
- 1、发展工人党员减省报审环节28-29
- 2、发展工人党员减省报审环节的原因29-33
- 三、中共第一批工人党员群体发展途径、发展状况及作用33-46
- (一) 中共发展工人党员的途径33-35
- 1、对工人阶级进行思想宣传,感召工人入党33
- 2、打破“工学界限”,取得工人信任33-35
- 3、在领导工人运动的斗争中,发展工人党员35
- (二) 第一批工人党员群体发展状况35-41
- 1、一大之前,发展工人党员只是个别现象35-36
- 2、一大到二大,注重吸收工人当中的骨干分子入党36
- 3、二大到三大,工人党员数量增加明显36-37
- 4、工人党员成为各地第一基层党组织的核心37-41
- (三) 第一批工人党员群体对党的建设的作用41-43
- 1、工人党员增加改善了党组织的构成成分41-42
- 2、工人党员中的优秀分子参与了重大决策过程42-43
- 3、工人党员的加入使党开始思考如何教育党员的历史性课题43
- (四) 第一批工人党员群体在革命实践中发挥的作用43-46
- 1、打开工人运动的局面43-44
- 2、成为工人运动的骨干力量44
- 3、在大革命中顽强奋战,为革命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44-46
- 四、关于中共发展工人党员政策的若干思考46-49
- (一) 围绕中心任务,优化党员结构46
- (二) 重视发挥基层核心党员的作用,增加党的凝聚力和吸引力46-47
- (三) 注重吸收基层党员参与党的决策47-48
- (四) 工人党员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生力军48-49
- 结语49-50
- 参考文献50-54
- 攻读硕士期间研究成果54-55
- 致谢5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黄启权;;王荷波传[J];党史研究与教学;1983年07期
2 赵子云;;革命先驱王荷波[J];炎黄纵横;2007年12期
,本文编号:82183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angjiandangzheng/8218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