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政党论文 >

在共享发展境域中实现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27 07:24
【摘要】: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中结合我国现阶段国情、民情以及社会发展趋势科学、果断地提出共享发展新理念,持续打造出我国社会各领域的共享发展新氛围、新环境,从而逐步开启关于我国社会科学发展思想新的里程碑。在此基础上,党的十九大又科学、适时地提出关乎我国“三农”发展前景、国家发展前途命运以及人民生产生活的重大战略工程,即乡村振兴战略。自中国共产党的十九大以来,党中央始终在共享发展理念的境域中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积极投身于乡村振兴的伟大战略工程之中,不断运用共享发展理念的科学内涵思想及其实践方式来对其进行引领与指导,努力攻克了许多“三农”发展问题,持续获得了较大的农业发展成就,不断博得了广大农业群众的认可,充分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农业发展自信,进一步巩固了党的执政领导地位。在共享发展理念的境域中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这必然是我国选择的一条正确的农业发展道路,是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其集体智慧的结晶,这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以及现实意义。共享发展理念与乡村振兴战略之间有着极其密切的联系,一方面,这体现为两者在理论起源、理论性质、理论实施目标、理论的建构与实践主体、理论的主导价值等方面存在着显性的联系;另一方面,两者也在具体实践以及宏观理论指导等方面存在着隐性关系,从而相互呈现出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总体态势。除此之外,乡村振兴战略对于共享发展理念也产生了巨大的飞跃作用。共享发展理念对于乡村振兴战略而言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意义,这具体就包括了它为乡村振兴战略积极明确了发展客体内容、有效提供了优秀的社会发展价值底蕴、科学奠定了理论实践及其发展成果分配享有的两个主体、适时构建出了科学合理的实践方式等四个方面,从而在进一步提升乡村振兴战略科学性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其发展的价值意义。与此同时,乡村振兴战略也对共享发展理念进行了相应的升华。这主要体现为它通过对全面共享理念的具体应用,更进一步地深化小康决胜阶段“全面”二字的内涵;通过对“公平正义”、“义大于天”、“以民为本”、“以民为贵”等合理价值观的不断应用与传播,持续发挥全民共享理念的社会发展效果评价功能,从而逐步增强其科学化水平;通过对共建共享理念的科学贯彻,进一步明确社会发展过程中共建与共享的内在关系;通过构建乡村振兴的渐进发展模式,充分为其应用于其他发展领域提供充足经验等。要实现我国农业向高质量方向发展,对此,这就需要以共享发展理念为基础为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积极明确要以农业基层政治、农业经济发展、农业生态环境以及农业社会文化等方面为基本的发展内容。以共享发展理念充分推动我国乡村振兴战略能够得以最终实现,这就必须要在农业日常发展事务及其发展过程中充分以全民共享理念积极奠定乡村振兴战略的基本发展价值观念、以共建共享理念充分构建出有中国社会主义特色的农业共建共享发展模式、以渐进共享发展理念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科学指引等,从而在大力增强乡村振兴战略的社会发展接地力及其实效性的基础上为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持久发展动力。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D422.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小侨;;乡村振兴下重庆市乡村发展道路的探索与创新——以重庆市铜梁区黄桷门村为例[J];重庆行政;2019年05期

2 ;2019年全国扶贫日乡村发展与脱贫攻坚论坛在京举办[J];山西农经;2019年19期

3 于新匣;;对德州市乡村发展战略的几点思考[J];新西部;2019年33期

4 ;聚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统筹衔接[J];新重庆;2019年09期

5 郑波;;文化产业促进乡村发展的路径[J];传媒国际评论;2015年00期

6 姜波;;安康市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衔接[J];陕西发展和改革;2019年03期

7 赵敏;;西安都市乡村转型实态调查[J];陕西建筑;2012年07期

8 罗达丽;;浅析乡村旅游在我国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作用[J];西部皮革;2018年20期

9 金明雄;;遵义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措施研究[J];乡村科技;2018年29期

10 李忠鹏;;乡村振兴与城镇化需相互增进[J];当代县域经济;201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秀忠;;乡村振兴的道路和逻辑[A];新时代学刊2019年第2辑(总第2卷)[C];2019年

2 王佩;;乡村振兴背景下的“艺术乡建”策略研究[A];第十六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经管社科)[C];2019年

3 王逍;;畲族乡村发展成效与问题反思[A];福建省畲族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6年

4 杜华东;;公共财政促进乡村旅游发展对策研究——以攀枝花市为例[A];2015中国第一届公共经济学·理论服务实践研讨会论文集[C];2015年

5 杨洁;任绍斌;;国外乡村发展政策研究及其对我国的启示[A];规划60年:成就与挑战——201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0城乡治理与政策研究)[C];2016年

6 秦红增;;文化农民:新世纪乡村发展的主导者[A];人类学与乡土中国——人类学高级论坛2005卷[C];2005年

7 万宇;崔立宏;;乡村振兴谋发展 魅力沈阳展宏图[A];第十六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经管社科)[C];2019年

8 熊海峰;张宜帆;;乡村振兴目标下文旅融合的路径选择[A];两岸创意经济研究报告(2018)[C];2018年

9 耿莎莎;王丰;王丽娜;王宇峰;;城乡一体化导向下的乡村发展与建设规划策略研究——以方城县域新农村建设规划为例[A];规划60年:成就与挑战——201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5乡村规划)[C];2016年

10 李树超;周新;;“乡村儒学”讲堂成效调研报告[A];国际儒学发展报告(2014-2015)[C];201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王静 通讯员 袁广斌;延安大学乡村发展研究院成立[N];延安日报;2019年

2 通讯员 陈剑锋;“百日攻坚行动”开拓乡村发展新空间[N];湖州日报;2019年

3 毕耕;“软硬兼顾”解决数字乡村发展难题[N];太原日报;2019年

4 记者 林瑞琪 通讯员 吴广钟;闽清乡村发展有了“新引擎”[N];福州日报;2019年

5 本报通讯员 申红 陶君峰 李虹瑾;激活乡村发展一池春水[N];日照日报;2019年

6 记者 范文忠 张科勇;唤醒沉睡资源 助力乡村发展[N];绍兴日报;2019年

7 记者 李玲;文化振兴为全市乡村发展注入活力[N];池州日报;2018年

8 记者 孙武斌;我市“两进两回”激发乡村发展活力[N];金华日报;2019年

9 本报记者 李万东;吉耀武:甘做乡村发展的铺路石[N];辽宁日报;2019年

10 记者 伏广进 通讯员 孙冬妍 苏宜婷;高新区花果山街道打造联村共建机制 激发乡村发展新动力[N];连云港日报;201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孙云霞;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中的乡村社会治理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8年

2 殷勤;“三农”问题的国家治理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3 纪程;话语视角下的乡村改造与回应[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4 杨彬如;多维角度的中国低碳乡村发展研究[D];兰州大学;2014年

5 丁武民;乡村发展过程中的金融支持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镘弥;乡村旅游发展背景下的海岛民居建筑空间重组关系初探[D];四川美术学院;2019年

2 田波;易地扶贫搬迁助推乡村振兴的效益评价[D];西南大学;2019年

3 万信;在共享发展境域中实现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9年

4 杨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面临的问题及其解决路径[D];中共辽宁省委党校;2019年

5 路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效率提升研究[D];中共湖北省委党校;2019年

6 丁柯文;乡村振兴的实现机制、发展水平与路径选择研究[D];辽宁大学;2019年

7 唐斌;广州市南沙区榄核镇乡村产业振兴实践研究[D];广西大学;2019年

8 张可心;基于产业兴旺的乡村振兴战略模式研究[D];西北大学;2019年

9 刘琴;参与式艺术的乡村现场[D];西安美术学院;2019年

10 钱凯旋;苏北地区乡村振兴实践中的政府职能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9年



本文编号:26831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llw/26831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f69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