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31 22:39
【摘要】:农民工是我国进行新型城镇化建设、统筹城乡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特殊群体。当前,新生代农民工接近两亿,已经成为农民工的主体。他们的发展与出路成为进一步推进城镇化建设的关键因素之一。一方面,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压力依然沉重,农民工聚集的主要城市承载能力已近临界。另一方面,广大农村地区发展滞后,农村发展缺乏产业支撑,农村社会精英净流出持续增大。保障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既可以有效解决城市融入困境,缓解大城市的人口压力,也可以就近安置农村劳动力,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对提高城镇化水平,建设新型城乡关系意义重大。然而目前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还处于起步阶段,国家层面没有宏观布局,地方政策五花八门,科学性、有效性有待提高。尽管返乡创业势在必行,但创业环境依然不乐观。 本文写作的目的在于探讨合理引导有能力的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有效路径,选择“推力—拉力”理论、“费景汉拉尼斯模型”以及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为分析工具,首先明确分析了当前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现状,即:创业步伐加快,创业典型增多;创业者面临多重压力;行业选择多样化,,经营模式集中化;个体差异、区域差异明显。在此基础上,找到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的三个主要动因:城市融入性障碍的“推力”;农村可利用资源的“拉力”以及自身发展的需要。然后从政府、创业资源和创业者本身三个方面,深入分析其返乡创业面临的困境。政府层面主要涉及到政府认识不科学、政策失位错位现象频发、尚未搭建有效的行政服务平台;创业资源困境主要包括融资困难、土地资源紧张、专业人才缺乏以及城乡信息互动不足;创业者自身困境包含创业者管理技术粗犷、发展战略狭隘,可持续性差、风险意识淡薄,抗打击能力差。然后根据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现状、动机与困境,明确了战略对策的方向。选取金堂县为典型案例,在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的基础上,从中借鉴经验吸取教训,最终提出推动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的三大战略:政策战略、人才战略与思想战略。
【图文】:
紧张是全国性问题,既有人为原因也有自然因素。对返乡创业而为突出,且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面是农业用地紧张。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从事农业生产比例较2011 年仅有 6.85%,远低于第一代农民工 23.7%。尽管这样,新的新特点对土地需求更为强烈:其一养殖业注重地域环境,对土业注重规模化、现代化,土地需求量大。所以,新生代农民工从矛盾更加突出。究其原因,首先我国农业用地先天不足,区域差高的中西部多山地丘陵。其次,农民的土地保护意识空前加强。象的影响,多数农民不愿把土地转租给别人,土地流转不顺畅。面是建设用地紧张。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统计,超过 35%的农为经营用地,还有 31.7%不得不到小城镇租用经营场地,仅有 5.5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412.6;F279.2
本文编号:2690568
【图文】:
紧张是全国性问题,既有人为原因也有自然因素。对返乡创业而为突出,且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面是农业用地紧张。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从事农业生产比例较2011 年仅有 6.85%,远低于第一代农民工 23.7%。尽管这样,新的新特点对土地需求更为强烈:其一养殖业注重地域环境,对土业注重规模化、现代化,土地需求量大。所以,新生代农民工从矛盾更加突出。究其原因,首先我国农业用地先天不足,区域差高的中西部多山地丘陵。其次,农民的土地保护意识空前加强。象的影响,多数农民不愿把土地转租给别人,土地流转不顺畅。面是建设用地紧张。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统计,超过 35%的农为经营用地,还有 31.7%不得不到小城镇租用经营场地,仅有 5.5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412.6;F279.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振华;;我国农民工返乡创业调查报告[J];调研世界;2011年08期
2 陈锡斌;;困境与出路:我国农村土地流转问题探讨[J];湖北社会科学;2010年03期
3 刘唐宇;;福建省农民工回乡创业的调查与思考[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4 袁书华;;农民工劳动力供给行为的经济学分析[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5 王兴周;;新生代农民工的群体特性探析——以珠江三角洲为例[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6 方英;谢建社;;非营利组织在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中的作用[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7 王道勇;;新生代农民工何去何从[J];记者观察(下半月);2011年01期
8 孟祥远;;城市化背景下农村土地流转的成效及问题——以嘉兴模式和无锡模式为例[J];城市问题;2012年12期
9 朱力;论农民工阶层的城市适应[J];江海学刊;2002年06期
10 时慧娜;;打工回流对农区经济发展影响的理论研究新视角[J];经济经纬;2008年06期
本文编号:26905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llw/26905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