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政党论文 >

新时代中国青年劳动观教育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31 21:34
【摘要】:劳动是人们生活中的重要内容,劳动观是人的发展和社会进步中不能忽视的思想问题。在“劳动”要达到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细致需求这一时代要求中,新时代中国青年劳动观教育应运而起。它不仅是为了新时代青年能够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而且从更深意义上是让个人的生命潜能获得充分和谐的发展。面对新呼吁,青年劳动观教育应从全新的时代根据、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积极借鉴在实践中探索出的历史经验,主动吸纳国内外有益思想资源,协同打造促使其有效发展的教育格局,以致中国青年劳动观教育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更加强劲的动力和更加充足的活力。首先,新时代中国青年劳动观教育要立足新方位确立的青年前进新坐标、要着眼新思想指引的青年奋进新方向,要彰显新目标赋予的青年光荣新使命,要解决新矛盾映照的青年美好新期待。其次,新时代中国青年劳动观教育也面临独特的现实挑战,即青年受传统就业观念影响难以理解新要求,受大众传播负面冲击难以认可新目标,因就业贡献与报酬不成比例难以认清新形势,因“壮志难酬”模糊了奋斗色彩难以担当新任务,因“养尊处优”软化了劳动意志难以把握新机遇。再次,中国青年劳动教育业已形成的历史经验,既是过去实践的概括,又是今后实践的原则,即充分认识劳动观教育的重要性,深入体现劳动观教育的时代性,拓展提升劳动观教育的内涵,以及共同构筑多元综合的教育模式。复次,古今中外优良的劳动观作为新时代中国青年劳动观教育的思想资源,给予它合理性支撑。又次,主要依托敬业奉献意识教育、精益求精态度教育、艰苦朴素精神教育与创新创业观念教育来建构其主要内容,传递新时代的劳动品格,引导新时代的中国青年在所构造的劳动精神承接面迈向认同、实现跃迁。最后,要从合理分类开展青年劳动观教育、实施国家战略中体现青年劳动观教育和创新方法和载体中推动青年劳动观教育这三大方面,着力推进青年劳动观教育理念与实践层面的持续革新,以利用如今各方面新优势来增强劳动观教育的灵活性,并加快完善劳动观教育新体系。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D432.6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悦;谷军;魏忠明;;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敬业”观对马克思劳动观的丰富和发展[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年04期

2 周莲芳;;对大学生科学劳动观教育的思考[J];成才之路;2011年12期

3 张凤莲;;马克思的劳动观及其创立的重要意义——基于阿伦特的误解和回应[J];长江丛刊;2016年33期

4 王富斌;;日本“小学职业教育指南”述评[J];知音励志;2017年02期

5 张蕾;;论科学劳动观对青少年全面发展的促进[J];现代基础教育研究;2017年02期

6 毕小茹;;劳动观融入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探究[J];考试周刊;2017年64期

7 李文杰;;科学劳动观是大学生文明素质应有之义[J];科技信息;2014年08期

8 汤;;新时期须形成新型劳动观[J];资料通讯;2003年02期

9 孙赫;;马克思劳动观及其资本主义批判路径[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9年18期

10 房金秋;;新时代高校大学生劳动观教育研究[J];大理大学学报;2019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张中元;魏景民;吴星源;;建立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适应的劳动观[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2 高鹏飞;吴琼;;论习近平劳动观的新时代内涵[A];2019年“一带一路”与长三角经济文化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9年

3 胡小伟;;浅析胡锦涛同志的劳动观[A];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问题研究——重庆市研究生马克思主义论坛论文集[C];2010年

4 朱文武;;习近平的劳动观探析[A];黔西南党校论坛(2018年第2期 总第62期)[C];201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吉林师范大学 马荣陆;树立正确的劳动观[N];吉林日报;2019年

2 裴小革;树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劳动观[N];中国改革报;2005年

3 薛德功;树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型劳动观[N];青岛日报;2006年

4 本报记者 夏欣;陈祖芬:给学生最基本的教育——劳动观[N];光明日报;2002年

5 杨维兵;劳动节 请审视我们的劳动观[N];衡阳日报;2016年

6 张成;自觉树立正确的“劳动观”[N];沈阳日报;2015年

7 张志鹏;宗教信仰对劳动观的塑造[N];中国民族报;2009年

8 王彦飞;培育勤奋诚实创新的劳动精神要树立马克思主义劳动观[N];工人日报;2013年

9 记者李艳龙;弘扬诚实劳动精神 形成正确劳动观[N];人民代表报;2012年

10 本报记者 王塔娜;“劳动奖励”教育孩子树立正确的劳动观[N];通辽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郑银凤;“90后”大学生劳动观教育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6年

2 王磊峰;安德烈·高兹的劳动观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5年

3 张琳;阿伦特劳动理论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瑞荣;新时代中国青年劳动观教育研究[D];兰州大学;2019年

2 岳鹏;黑格尔劳动观研究[D];深圳大学;2018年

3 高琴;习近平劳动观的技术哲学解读[D];东北大学;2016年

4 王海云;新疆职业技术院校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新疆大学;2017年

5 贾闻静;马克思劳动观及其当代价值研究[D];沈阳航空航天大学;2018年

6 贾亚琪;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教育研究[D];河南大学;2017年

7 刘佳音;体面劳动的马克思劳动观渊源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6年

8 冯方依;阿伦特视野中马克思的劳动观[D];兰州大学;2016年

9 贾鲁音;大学生就业视阈下的劳动观教育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2012年

10 颜秉玺;马克思劳动观探析[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69048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llw/269048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bd1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