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政党论文 >

留住与流动:大学生村官政策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25 20:43
  开展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从1995年在江苏省徐州市丰县试点,至今已经经历了20年的时间。2008年,大学生村官计划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并在全国推广,开创了大学生村官工作的新篇章。大学生村官为广大农村地区带去了知识与活力,他们在参与农村社会治理、带领农民创业致富、传播先进文化等方面都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绩。随着大学生村官计划的不断推进,对于大学生村官计划的争论越来越多,也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比如大学生村官身份合法性缺失、部分地区大学生村官流失现象严重、大学生村官长期从事边缘化工作、激励措施的不完善、考评工作的相对滞后、聘任到期后的出路等。这些问题的产生既有政策设计本身的原因,也有政策执行的原因。加强对大学生村官政策的分析和研究,弄清是什么、找出为什么、明确怎么办,对大学生村官计划今后的走向和广大农村地区的持续发展意义重大。本研究首先从公共政策基本特征入手,对我国大学生村官政策的内容设计进行分析和评价,认为在政策文本的设计上存在目标不明确、优惠政策不稳定、任职合法性缺失、选聘过程显失公平以及价值导向存在矛盾等五个问题;然后进一步对大学生村官政策的在实际执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评价,提... 

【文章来源】:南京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留住与流动:大学生村官政策研究


图4-1史密斯的过程模型??

拉夫,互动模型,麦克,政策执行


?W??建割??图4-1史密斯的过程模型??4.?1.?2麦克拉夫林的互动模型??美国学者麦克拉夫林(M.Mclaughlin)在《互相调适的政策执行》中提到,??政策执行过程实际上就是执行方和受影响方两个群体的互动,互动的结果将影响??政策执行的效果。麦克拉夫林用了四个方面来解释该模型:一是虽然两者的需求??和观点不一样,但是双方都必须让步和妥协W达到都能接受的平衡点;二是政策??执行者可根据受影响者的需求而变化执行的手段和目标;兰是这种互动调适的??过程是双向的,双方是平等的主体;四是受影响者的观点将反馈到政策上,W左??右执行者观点。因此,在该模塑中,有两个方面发生互动,一是政策执行者一方,??二是受政策实施影响的一方。政策执行的过程就是寻找双方都能接受的调适策略??的过程。@??①T.B.?Smith.?The?Policy?Implementation?Process[J].?Policy?Science,?1973,4(2).???转引自桑玉成,刘百呜.公共政策学导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化1991.??28??

村官,就业情况,大学生,江苏省


这时候正是需要一份稳定工作和收入的时候,谁会愿意在这时候重??新回到大学校园再用2-3年的时间去换取虚无漂缴的"第H次就业",也许3年??后等待他们的是又一次"报名参加村官选聘"。??通过W上分析可W得见,真正较为可行且符合大学生村官意愿的出路,就剩??下续聘留村继续工作(包括参加村"两委"选举)、选拔到乡镇岗位工作(包括??推选进入乡镇班子)、参加公务员招录考试(包括事业单位考试)这H条,这也??是相对符合在职大学生村官意愿,并且在实践中得到证明的。??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新型城镇化视野下大学生村官的胜任力探析[J]. 姜雯,齐铭鑫,戈洪伟.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 2015(02)
[2]完善政策举措 构建激励平台——对大学生村官流失现象的调研报告[J]. 张志善.  前进. 2014(12)
[3]大学生村官应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找准位置、发挥作用[J]. 杨天华,兰巍,陈杨青.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11)
[4]我国大学生村官政策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 黄丽,石红枚.  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 2014(04)
[5]大学生村官组织承诺与离职倾向关系实证研究[J]. 陈彦桦.  企业科技与发展. 2014(15)
[6]大学生村官流动领域研究综述[J]. 李涛,陈彦桦.  安徽农学通报. 2014(09)
[7]浅析大学生村官政策的产生[J]. 姜恩来,郭乙言,徐博函.  赤子(中旬). 2013(11)
[8]大学生村官的困境与出路[J]. 张乐,刘晓霞.  现代交际. 2013(11)
[9]大学生村官期满分流及其路径研究——以苏北Y县为例[J]. 马德峰.  中国软科学. 2013(09)
[10]我国大学生村官公共服务能力提升的探析[J]. 杨长福,贾丽娜.  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 2013(03)

硕士论文
[1]基于胜任素质模型的大学生村官素质提升研究[D]. 陈怡萱.湘潭大学 2014
[2]大学生村官的出路问题研究[D]. 胡玲玲.南昌大学 2014
[3]“选聘大学生村官”政策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 潘文阁.湘潭大学 2014
[4]大学生村官工作长效机制问题研究[D]. 张乐.吉林农业大学 2014
[5]大学生村官社会流动探析[D]. 何振球.中共江苏省委党校 2014
[6]大学生村官政策实施问题及对策分析[D]. 廖东.西南财经大学 2014
[7]大学生村官政策激励机制研究[D]. 顾沁雯.南京师范大学 2014
[8]大学生村官激励机制的研究[D]. 姜虹宇.吉林财经大学 2014
[9]大学生村官队伍建设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D]. 孙丹.苏州大学 2014
[10]甘肃省大学生村官工作现状研究[D]. 丁迪凡.兰州大学 2014



本文编号:29383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llw/29383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057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