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城县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26 15:43
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根基。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彻底改变了乡村的格局,乡村治理逐渐面临着一些现实困境,新乡贤的出现为破解乡村治理困境带来了活力和生机。理论界普遍认为新乡贤在当前乡村治理中大有可为,但各地的实践成效与理论预期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本文将借助国家和社会理论、治理理论、精英理论,采取文献分析法、实地调研法、历史分析法等,对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的现状和不足进行深入研究。通过分析乡贤治村的历史演进、古今乡贤治村对比,得出乡贤治村的两个必备条件:一是社会总体平稳,二是乡村自治的政治体制,这是乡贤得以产生和参与乡村治理的土壤和前提。从新乡贤治村的动因看,既有传统乡绅治村模式的历史惯性,也有现代乡村对精英群体的渴求和呼唤,还有社会贤能人士乡土情怀的驱使,以及中央和地方各级层面对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的政策支持,种种因素为新乡贤治村创造了条件和基础。通过对虞城县的实地调研,深度剖析了虞城县在成立乡贤参事会、吸引乡土人才返乡、弘扬乡贤文化等方面的创新经验和做法。虞城县通过新乡贤治村的实践,激发了乡村治理的内生动力,调动了群众自治的积极性,变“单向治理”为“双向互动”,变“一元独治”为“多元共治”,逐步...
【文章来源】: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河南省
【文章页数】:5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选题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相关文献综述
1.2.1 乡贤研究
1.2.2 乡村治理研究
1.2.3 乡贤治村研究
1.2.4 文献述评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2 相关概念界定及基础理论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乡贤
2.1.2 乡村治理
2.1.3 新乡贤治村
2.2 基础理论
2.2.1 国家-社会理论
2.2.2 治理理论
2.2.3 精英理论
3 乡贤治村的历史演变
3.1 传统乡绅在乡村治理中的作用
3.2 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的新变化
3.3 乡贤治村的经验借鉴与启示
3.3.1 古今乡贤治村对比
3.3.2 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的经验借鉴
3.3.3 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的基本动因
4 虞城县新乡贤治村的实践和成效
4.1 虞城县推动新乡贤治村的整体情况
4.2 虞城县新乡贤治村的有效做法
4.2.1 成立现代乡贤组织,搭建治村平台
4.2.2 吸引乡土人才返乡,扩充新乡贤队伍
4.2.3 开展系列评选表彰,弘扬乡贤文化
4.2.4 探索信用激励机制,厚植乡风文明
4.3 虞城县新乡贤治村的具体成效
4.3.1 带动了产业兴旺
4.3.2 维护了生态宜居
4.3.3 提升了乡风文明
4.3.4 推动了治理有效
4.3.5 带动了生活富裕
5 虞城县新乡贤治村中存在的问题
5.1 新乡贤的数量不足
5.2 新乡贤的组织化率不高
5.3 对新乡贤的认识还存在偏差
5.4 新乡贤组织与村“两委”协同性不够
5.5 对新乡贤的正向激励不够
6 推进虞城县新乡贤治村的对策建议
6.1 加强新乡贤的自身建设
6.1.1 大力培育新乡贤群体
6.1.2 推进新乡贤组织化建设
6.1.3 加强对新乡贤的教育培训
6.2 大力弘扬乡贤文化
6.2.1 加强对新乡贤治村成效的宣传
6.2.2 加大对新乡贤的正向激励力度
6.3 健全新乡贤治村的相关制度
6.3.1 理顺新乡贤组织与村“两委”的关系
6.3.2 完善新乡贤治村的法规制度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新乡贤与新时代乡村振兴[J]. 夏红莉. 内蒙古电大学刊. 2018(02)
[2]新乡贤文化促进乡村治理转型研究[J]. 吴奶金,杨雅莉,陈高威,刘飞翔. 农业科学研究. 2018(01)
[3]困境与路径:以新乡贤推进当代乡村治理[J]. 李金哲. 求实. 2017(06)
[4]新乡贤治村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 刘俊巧. 学理论. 2017(02)
[5]乡村治理视阈下现代乡贤培育和发展探讨[J]. 张露露,任中平.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8)
[6]“新乡贤”在乡村治理中的作用、困境及对策研究[J]. 王文峰. 未来与发展. 2016(08)
[7]国内新乡贤文化研究综述[J]. 钱静,马俊哲.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 2016(04)
[8]论传统乡贤与现代新乡贤的内涵界定与社会功能[J]. 张兆成.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4)
[9]用新乡贤文化推动乡村治理现代化[J]. 黄海. 西部大开发. 2016(06)
[10]古代乡贤与乡村治理[J]. 胡彬彬. 文史知识. 2016(06)
博士论文
[1]转型期中国乡村治理研究[D]. 王长安.吉林大学 2007
本文编号:2939992
【文章来源】: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河南省
【文章页数】:5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选题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相关文献综述
1.2.1 乡贤研究
1.2.2 乡村治理研究
1.2.3 乡贤治村研究
1.2.4 文献述评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2 相关概念界定及基础理论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乡贤
2.1.2 乡村治理
2.1.3 新乡贤治村
2.2 基础理论
2.2.1 国家-社会理论
2.2.2 治理理论
2.2.3 精英理论
3 乡贤治村的历史演变
3.1 传统乡绅在乡村治理中的作用
3.2 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的新变化
3.3 乡贤治村的经验借鉴与启示
3.3.1 古今乡贤治村对比
3.3.2 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的经验借鉴
3.3.3 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的基本动因
4 虞城县新乡贤治村的实践和成效
4.1 虞城县推动新乡贤治村的整体情况
4.2 虞城县新乡贤治村的有效做法
4.2.1 成立现代乡贤组织,搭建治村平台
4.2.2 吸引乡土人才返乡,扩充新乡贤队伍
4.2.3 开展系列评选表彰,弘扬乡贤文化
4.2.4 探索信用激励机制,厚植乡风文明
4.3 虞城县新乡贤治村的具体成效
4.3.1 带动了产业兴旺
4.3.2 维护了生态宜居
4.3.3 提升了乡风文明
4.3.4 推动了治理有效
4.3.5 带动了生活富裕
5 虞城县新乡贤治村中存在的问题
5.1 新乡贤的数量不足
5.2 新乡贤的组织化率不高
5.3 对新乡贤的认识还存在偏差
5.4 新乡贤组织与村“两委”协同性不够
5.5 对新乡贤的正向激励不够
6 推进虞城县新乡贤治村的对策建议
6.1 加强新乡贤的自身建设
6.1.1 大力培育新乡贤群体
6.1.2 推进新乡贤组织化建设
6.1.3 加强对新乡贤的教育培训
6.2 大力弘扬乡贤文化
6.2.1 加强对新乡贤治村成效的宣传
6.2.2 加大对新乡贤的正向激励力度
6.3 健全新乡贤治村的相关制度
6.3.1 理顺新乡贤组织与村“两委”的关系
6.3.2 完善新乡贤治村的法规制度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新乡贤与新时代乡村振兴[J]. 夏红莉. 内蒙古电大学刊. 2018(02)
[2]新乡贤文化促进乡村治理转型研究[J]. 吴奶金,杨雅莉,陈高威,刘飞翔. 农业科学研究. 2018(01)
[3]困境与路径:以新乡贤推进当代乡村治理[J]. 李金哲. 求实. 2017(06)
[4]新乡贤治村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 刘俊巧. 学理论. 2017(02)
[5]乡村治理视阈下现代乡贤培育和发展探讨[J]. 张露露,任中平.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8)
[6]“新乡贤”在乡村治理中的作用、困境及对策研究[J]. 王文峰. 未来与发展. 2016(08)
[7]国内新乡贤文化研究综述[J]. 钱静,马俊哲.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 2016(04)
[8]论传统乡贤与现代新乡贤的内涵界定与社会功能[J]. 张兆成.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4)
[9]用新乡贤文化推动乡村治理现代化[J]. 黄海. 西部大开发. 2016(06)
[10]古代乡贤与乡村治理[J]. 胡彬彬. 文史知识. 2016(06)
博士论文
[1]转型期中国乡村治理研究[D]. 王长安.吉林大学 2007
本文编号:29399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llw/29399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