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政党论文 >

“项目治村”的运作逻辑

发布时间:2021-02-10 07:54
  农村税费改革以来,财政转移支付取代农业税,中央和地方政府以“项目”作为主要形式,逐步成为农村公共品生产和供给的主要资金来源。大量名目繁多的“项目”经由各级政府职能部门“进驻村庄”,推动了农村公益事业和公共服务的发展。在此过程中,“项目”不仅仅承担了农村公共物品的生产和供给职能,亦成为影响村庄治理的关键变量,项目资金的额度、形态与项目的运作方式均对乡村社会治理产生深远影响。本论文以鄂西陈村为个案研究对象,通过对大量实地调研材料的研究分析来展现陈村实现“项目”治理的过程及其内在机制与运作逻辑,进而探寻“项目”与村庄治理之间的关系以及“项目治村”何以可能的问题。项目的运行在陈村由来已久,并从“争取项目”、“经营项目”到“项目持续”,实践出了一套较为完善的运作经验。而“项目治村”之所以能够成为现实,关键在于其独特的内在机制。这套机制主要由相应的政策制度基础、陈村当地的社区基础和“幸福村落”创建中多层级行动单元的积极合作三个方面构成。因此,“项目治村”的实现必须依靠“外部项目资源”和“村落内生力量”的合力推进。项目是实现村庄治理良性循环的“载体”,只有充分调动村民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其自组织能力和... 

【文章来源】:华中师范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一、问题缘起
    二、研究综述
        (一)国家与社会关系视角下的中国乡村治理研究
        (二)项目制的相关研究
    三、研究方法与主要概念界定
        (一)研究方法与思路
        (二)主要概念界定
    四、个案概况
第二章 项目在陈村
    一、陈村的“项目传统”
    二、项目的“新情况”
        (一)村民眼中的“项目”
        (二)项目建设中的“新问题”
        (三)项目建设与“幸福村落”创建
第三章 从“项目进村”到“项目治村”的微观运作
    一、争取项目
        (一)“跑项目、找关系”
        (二)“作动员,做铺垫”
    二、经营项目
        (一)“整体规划”与“虚实结合”
        (二)“精明算计”与“做好分配”
        (三)“尊重民意”与“明确责任”
    三、项目持续
        (一)项目验收
        (二)项目再引进
第四章 “项目治村”的内在机制
    一、“项目治村”的制度基础
        (一)项目制的治理逻辑
        (二)“一事一议”财政奖补
    二、“项目治村”的社区基础
        (一)治村能人的积极运作
        (二)村落自主性的充分发挥
    三、多层级行动单元的合作
        (一)注重村民需求的民主表达
        (二)注重互惠的合作共治
        (三)“项目”与“幸福村落”的融合互补
第五章 总结与反思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经营性治理:新集体化时代的村庄治理模式及其自在逻辑[J]. 纪晓岚,朱逸.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2)
[2]项目制与基层政府动员——对社会管理项目化运作的社会学考察[J]. 陈家建.  中国社会科学. 2013(02)
[3]“项目治国”的成效与限度——以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为分析对象[J]. 张良.  人文杂志. 2013(01)
[4]“钓鱼”与“反钓鱼”——配套性转移支付过程中的博弈[J]. 刘圣中,曾明,谭笑宇.  新视野. 2013(01)
[5]“资源消解自治”——项目下乡背景下的村治困境及其逻辑[J]. 李祖佩.  学习与实践. 2012(11)
[6]项目制:一种新的国家治理体制[J]. 渠敬东.  中国社会科学. 2012(05)
[7]我国公共政策执行的示范方式失效分析——基于示范村建设个案的研究[J]. 韩国明,王鹤.  中国行政管理. 2012(04)
[8]财政资金的专项化及其问题 兼论“项目治国”[J]. 周飞舟.  社会. 2012(01)
[9]项目制的分级运作机制和治理逻辑——对“项目进村”案例的社会学分析[J]. 折晓叶,陈婴婴.  中国社会科学. 2011(04)
[10]农村社区认同与农民行为逻辑——对新农村建设的一些思考[J]. 吴理财.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2011(03)

硕士论文
[1]部门、资本下乡与村庄再合作[D]. 陆文荣.上海社会科学院 2012
[2]中国农村公共产品项目式供给研究[D]. 刘文高.华中科技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02704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llw/302704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e0e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