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期满再择业意向研究
发布时间:2021-04-02 13:20
大学生村官计划1995年在江苏省率先试行,从少数几个省的试点,逐步发展到现阶段全国范围的广泛施行,该计划充分体现了国家对农村基层工作的重视以及从基层培养社会发展所需后备人才的决心。日益壮大的大学生村官队伍成为农村基层建设的一支重要的生力军,他们通过基层工作锻炼和提高了自身素质,但随着大学生村官计划开展,也出现了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任职期满的出路问题就是当前摆在大学生村官和社会面前的其中一个重要问题。国家对大学生村官期满出路一直都高度关注,2009年中组部明确了大学生村官期满后的五条出路:“留任村干部、考录公务员、自主创业、继续学习、另行择业”。不过,从大学生村官期满流动的现实情况来说,这五条政策性出路可行性比较低,而且很大一部分大学生村官认为期满出路不顺畅。为了能够实现期满有效的流动,使大学生村官面临期满再择业时能有个满意的开始,深入了解他们的再择业意向就显得尤为重要。面对期满出路的选择,大学生村官的期满再择业意向面临着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他们再择业意向是主观意愿和理性选择的综合体现,但在主观意愿难以实现的情况下,他们更倾向于做出理性选择。大学生村官主观意愿集中于经上级相关部门向上推荐可...
【文章来源】:安徽大学安徽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5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问题的提出
三、相关的研究
四、研究目的
五、研究对象
六、研究方法和分析策略
(一) 研究方法
(二) 分析策略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
一、大学生村官
二、再择业意向
第三章 大学生村官期满再择业意向现状
一、主观意愿
(一) 转编
(二) 创业
二、理性选择
(一) 考录
(二) 选拔
(三) 续签
第四章 大学生村官期满再择业意向存在的问题与成因
一、存在的问题
(一) 再择业意向单一化集中
(二) 自我利益诉求性强
(三) 再择业对外在因素依赖性强
(四) 个人兴趣重视度降低
(五) 官本位意识强烈
二、成因分析
(一) 社会发展的不确定性
(二) 农村基层组织的乡土性
(三) 大学生村官政策执行的低效性
(四) 大学生村官自我心理困境
第五章 促进期满大学生村官再择业的对策建议
一、严格源头选入,打好出路根基
二、重视村官工作,提高保障水平
三、提前了解期满再择业意向,分类进行就业指导培训
四、提高出路政策实效性,扩宽期满再择业出路
五、努力积累经验,强化主动意识
第六章 结论与不足
一、结论
二、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一:大学生村官的基本资料表
附录二:大学生村官的主要工作
致谢
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西部地区大学生村官留村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甘肃省183份问卷调查[J]. 崔玲,张艳荣.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6)
[2]大学生村官期满流动政策效果分析——以苏北地区为例[J]. 段鑫星,张祎,张申申. 学海. 2012(06)
[3]大学生们的治村生涯[J]. 燎原. 南风窗. 2012(15)
[4]基于社会网络视角的大学生村官创业意愿研究[J]. 范明,肖璐. 农业经济问题. 2012(05)
[5]乡土性与现代性——关于城中村居民价值观市民化的思考[J]. 赵昆. 齐鲁学刊. 2012(03)
[6]青海省大学生村官扎根基层的意愿及影响因素分析[J]. 蒋萍. 知识经济. 2012(05)
[7]大学生村官入职动机调查研究——以江苏省为例[J]. 齐鹏,罗娜,苏益南. 安徽农业科学. 2012(01)
[8]论农村基层组织的结构与功能[J]. 贺雪峰. 天津行政学院学报. 2010(06)
[9]飘移之间:大学生村官的身份建构与认同[J]. 郑庆杰. 青年研究. 2010(05)
[10]乡土中国的转型与后乡土性特征的形成[J]. 陆益龙. 人文杂志. 2010(05)
本文编号:3115345
【文章来源】:安徽大学安徽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5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问题的提出
三、相关的研究
四、研究目的
五、研究对象
六、研究方法和分析策略
(一) 研究方法
(二) 分析策略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
一、大学生村官
二、再择业意向
第三章 大学生村官期满再择业意向现状
一、主观意愿
(一) 转编
(二) 创业
二、理性选择
(一) 考录
(二) 选拔
(三) 续签
第四章 大学生村官期满再择业意向存在的问题与成因
一、存在的问题
(一) 再择业意向单一化集中
(二) 自我利益诉求性强
(三) 再择业对外在因素依赖性强
(四) 个人兴趣重视度降低
(五) 官本位意识强烈
二、成因分析
(一) 社会发展的不确定性
(二) 农村基层组织的乡土性
(三) 大学生村官政策执行的低效性
(四) 大学生村官自我心理困境
第五章 促进期满大学生村官再择业的对策建议
一、严格源头选入,打好出路根基
二、重视村官工作,提高保障水平
三、提前了解期满再择业意向,分类进行就业指导培训
四、提高出路政策实效性,扩宽期满再择业出路
五、努力积累经验,强化主动意识
第六章 结论与不足
一、结论
二、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一:大学生村官的基本资料表
附录二:大学生村官的主要工作
致谢
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西部地区大学生村官留村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甘肃省183份问卷调查[J]. 崔玲,张艳荣.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6)
[2]大学生村官期满流动政策效果分析——以苏北地区为例[J]. 段鑫星,张祎,张申申. 学海. 2012(06)
[3]大学生们的治村生涯[J]. 燎原. 南风窗. 2012(15)
[4]基于社会网络视角的大学生村官创业意愿研究[J]. 范明,肖璐. 农业经济问题. 2012(05)
[5]乡土性与现代性——关于城中村居民价值观市民化的思考[J]. 赵昆. 齐鲁学刊. 2012(03)
[6]青海省大学生村官扎根基层的意愿及影响因素分析[J]. 蒋萍. 知识经济. 2012(05)
[7]大学生村官入职动机调查研究——以江苏省为例[J]. 齐鹏,罗娜,苏益南. 安徽农业科学. 2012(01)
[8]论农村基层组织的结构与功能[J]. 贺雪峰. 天津行政学院学报. 2010(06)
[9]飘移之间:大学生村官的身份建构与认同[J]. 郑庆杰. 青年研究. 2010(05)
[10]乡土中国的转型与后乡土性特征的形成[J]. 陆益龙. 人文杂志. 2010(05)
本文编号:311534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llw/31153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