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政党论文 >

从宣传工具到治理资源:重大疫情期间的乡村标语研究

发布时间:2021-04-02 17:04
  标语作为一种政治传播符号,在乡村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既有研究主要集中于标语的功能、演进与传播,对标语作用于社会治理的机理研究偏少。基于新冠肺炎疫情这一特殊背景,探讨标语参与社会治理的理论渊源,分析疫情期间农村的媒介环境及标语在非常时期传播的独特优势,重点对标语作用乡村治理的机理进行剖析,指出文化认同、死亡恐惧和群体排斥是标语由"精神"变"力量"的转换器,进而讨论标语在乡村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文章来源】:广东行政学院学报. 2020,32(05)

【文章页数】:10 页

【文章目录】:
一、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二、标语参与治理的理论阐释
    (一)传播社会功能的标语呈现
    (二)社会治理理论演进的标语空间
三、乡村社会情绪和媒介环境
    (一)乡村社会情绪整体焦虑
    (二)乡村媒介环境起伏波动
        1.报纸。
        2.广播。
        3.电视。
        4.手机互联网。
四、乡村标语的发生与演变
    (一)乡村标语的发生机制
    (二)乡村标语的传播特点
        1.强制性存在。
        2.结构对仗。
        3.警示性高。
        4.针对性强。
        5.视觉冲击大。
    (三)标语的内容及演变
五、乡村标语的治理机能
    (一)文化认同:村民统一行动的思想基因
        1.标语借力优秀传统文化增进村民的文化认同。
        2.标语借力区域特色文化增进村民的文化认同。
    (二)死亡恐惧:村民统一行动的内在驱动
        1.标语进一步唤醒了死亡恐惧。
        2.标语进一步拉近了死亡感。
    (三)群体排斥:村民统一行动的群体压力
        1.标语通过正向倡导对态度消极的村民构成群体压力。
        2.标语通过“负面清单”对“顶风作案”的村民构成群体压力。
六、乡村治理中标语的困境与出路
    (一)功能演进:发掘标语在乡村治理中的资源属性
    (二)音量提升:打破标语在乡村治理中的话语困境
    (三)法治思维:明确标语在乡村治理中的法律边界
    (四)发展趋势:推进标语在乡村治理中的网络呈现
七、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重大疫情防控背景下开展群众工作的意义与路径[J]. 陶砥.  岭南学刊. 2020(03)
[2]新中国宣传标语的功能演进及其价值诉求——基于标语政治学的视角[J]. 单连春,郎娇.  党政研究. 2019(06)
[3]标语口号演变与中国共产党政治传播的战略转型[J]. 申唯佳.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06)
[4]党的十八大以来社会治理的理论演变与制度创新[J]. 杨会良,陈兰杰,杨雅旭.  治理现代化研究. 2018(04)
[5]当前乡村治理面临的新挑战[J]. 余阳.  人民论坛. 2018(12)
[6]我国农村社会治理中的官方话语权困境——基于标语现象的研究[J]. 龚晓洁.  山东社会科学. 2017(11)
[7]从标语讨论中国宣传治理术的话语维度:以生育政策为例[J]. 吴明华,桑超凡.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7(06)
[8]群体共享情绪的放大效应[J]. 汪祚军,侯怡如,匡仪,唐辉一,赵珍珍,陈红霞.  心理科学进展. 2017(04)
[9]推动法治成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学习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精神[J]. 颜晓峰.  西安政治学院学报. 2014(06)
[10]文化认同、文化和谐与社会和谐[J]. 陈世联.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06(03)



本文编号:31156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llw/31156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356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