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政党论文 >

对黑龙江省农义村泥草房改造工程的调查分析

发布时间:2021-04-02 22:26
  “三农”问题如今成为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除了是历史多年的沉积外,很大程度上是公共政策在农村的缺位,从根本上探讨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途径和方法,成为时代的呼唤。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正式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把它作为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伟大任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新时期一项伟大的系统工程,科学的公共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是关键。全会指出;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从各地实际出发,尊重农民的意愿,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之后,全国各地都开始轰轰烈烈地进行新农村建设,一些地方确实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是从总体上看,有很多地方新农村建设的成效都差强人意。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政策制定与实施的过程中,农民主体地位的缺失。各地政府的决策者忽视了农民的主体地位,在对农民的意愿缺乏了解的情况下,进行政策的制定与推行。最终削弱了农民对政府的信任和对政策的满意度。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民不应只是政策的被动接受者,应发挥其主体作用。本文在公共政策学理论的指导下,采用实地调查法、访谈法,通过对黑龙江省安达市农义村这个具体村庄泥草房改造政策具体运行过程的实证解... 

【文章来源】:华中师范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3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选题背景
    二、选题意义
    三、相关研究动态
    四、主要研究内容
    五、主要研究方法
第一章 黑龙江省安达市农义村泥草房改造的进程及成效
    一、黑龙江省农义村泥草房改造的进程
        1、黑龙江省推进泥草房改造政策的背景
        2、黑龙江省农义村新农村建设的概况
    二、黑龙江省安达市农义村泥草房改造规划与成效
第二章 农义村泥草房改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房屋改造成本高,农民经济压力大
    二、农民反对呼声强烈,被迫服从整体规划
    三、政策“一刀切”,部分农民利益无法保障
    四、政府追求形式主义,房屋质量差
第三章 影响农义村泥草房改造政策效果的原因分析
    一、政策议程的建立——关门模式
    二、政策方案规划——非群策群力
    三、政策执行控制——农民参与的缺失
第四章 发挥农民在政策过程中主体地位的策略
    一、加大农村公共产品的服务供给,确保宣传渠道的畅通性
    二、创新政策制定方式,增强政策的合法性
    三、加大调研走访力度,保证政策目标的可行性
    四、健全政策运行中的制度环境,保障农民权利实现的无阻性
    五、充分发挥村民组织的凝聚作用,调动农民政策参与的积极性
结语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我国农民阶层政治参与权利的现状分析[J]. 谭琪,张军.  学习与实践. 2010(02)
[2]公共精神与公民参与[J]. 杨芳.  岭南学刊. 2008(05)
[3]论我国公共政策过程中公民参与机制的构建[J]. 叶大凤,陈丽敏,李雅欣,卜国兴.  福州党校学报. 2007(05)



本文编号:311607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llw/311607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d92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