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生代农民工公民意识的培养
发布时间:2021-04-14 13:22
当前农民工已经成为中国特有的社会群体,也成为当代中国特有的社会现象。建国初期城乡二元化的制度安排等原因造成了农民工目前处于不平等地位,使他们成为城市社会中的一个边缘群体。如何看待农民工的社会地位,以及农民工未来发展的前景,不仅关系到农民工自身的利益,而且关系到中国社会的稳定以及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农民工权益能否得到保障,不仅取决于社会相关制度的不断完善,而且取决于农民工对自身权益的维护和公民意识的提高。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新生代农民工群体及其公民意识的培养日益引起社会和学术界的关注和重视。作者试图在公民意识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审视当代新生代农民工公民意识的现状,并提出培养新生代农民工公民意识的措施。本文首先对农民工、新生代农民工等概念进行界定,分析了公民概念的由来及其含义,分析了公民意识的构成及其影响因素,并对公民意识的社会意义进行了分析,认为公民意识的形成和提高是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其次,本文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新生代农民工的公民意识虽然相对于老一代农民工有所提高,但是仍存在很多不足,具体表现为主体意识不明、权利意识淡薄、平等意识不强等。本文也对新生代农民工...
【文章来源】:辽宁大学辽宁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5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0.1 选题意义
0.2 研究现状
0.3 研究方法
0.4 本文创新点
1 新生代农民工公民意识培养的相关理论
1.1 新生代农民工相关概念的界定
1.2 公民意识的相关理论
1.2.1 公民的由来及其含义
1.2.2 公民意识的涵义及其构成
1.2.3 影响公民意识形成的重要因素
1.2.4 公民意识的社会意义
2 新生代农民工公民意识的现状分析
2.1 新生代农民工公民意识的特点
2.1.1 公民身份意识增强
2.1.2 民主意识有所增强
2.1.3 权利意识有所增强
2.1.4 新生代农民工公民意识增强的原因
2.2 新生代农民工公民意识依然淡薄
2.2.1 公民主体意识仍然不强
2.2.2 公民权利意识仍然淡薄
2.2.3 公民责任意识淡化
2.3 新生代农民工公民意识淡薄的原因
2.3.1 城乡二元结构造成的结果
2.3.2 城市社会对新生代农民工存在排斥心理和惯性思维
2.3.3 法律不够健全造成的公民身份的不平等
2.3.4 新生代农民工自身方面的原因
3 新生代农民工公民意识培养的途径
3.1 政府需从制度上给予新生代农民工基本的权利保障
3.1.1 对现行的户籍制度进行改革
3.1.2 积极推进政治民主化改革
3.1.3 强化政府为农民工服务的职能
3.1.4 提高社会基本保障水平
3.1.5 政府要强化对企业用工的监管职能
3.1.6 完善劳动法律体系
3.1.7 支持多种社会力量参与新生代农民工的各种培训活动
3.2 营造新生代农民工公民意识提高的和谐环境
3.2.1 建立新生代农民工自我管理的机构
3.2.2 加强工会对新生代农民工维权的介入
3.2.3 社区成为新生代农民工和市民沟通的桥梁和纽带
3.3 新生代农民工自身素质的提高
3.3.1 加快形成完善的公民意识
3.3.2 理性看待社会中存在的不平等现象
3.3.3 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3.4 克服自卑心理、从众心理、攀比心理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新生代农民工思想意识的几个特点[J]. 刘俊彦.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2010(03)
[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民意识研究述评[J]. 马瑞萍. 教学与研究. 2008(10)
[3]农民工公民意识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 王桂芳.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 2008(02)
[4]法治社会的主体精神建构[J]. 李洁珍. 宜春学院学报. 2005(03)
[5]论公民意识的内涵[J]. 胡弘弘.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5(01)
[6]从历史视角看中国公民意识的培育[J]. 王希泉. 前沿. 2004(11)
[7]云南省农民工权益保障的法制环境初探[J]. 李耀玉,杨星. 学术探索. 2003(11)
[8]公民的主体意识[J]. 姜涌.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03)
[9]论公民的主体意识[J]. 许德宾.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1(03)
[10]法治进程中公民意识的功能及其实现[J]. 马长山. 社会科学研究. 1999(03)
博士论文
[1]进城农民工弱势地位改变研究[D]. 宋艳.吉林大学 2007
[2]农民工市民化过程社会公正实现研究[D]. 颜明权.吉林大学 2007
[3]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中国农民工问题[D]. 詹玲.中共中央党校 2006
硕士论文
[1]中学生公民意识现状及教育对策[D]. 张国红.华中师范大学 2006
[2]论农民工的权利保护[D]. 马晓梅.山东大学 2006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公民意识问题研究[D]. 程俊彪.武汉大学 2005
[4]我国当代公民意识及培养研究[D]. 金艳.武汉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137392
【文章来源】:辽宁大学辽宁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5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0.1 选题意义
0.2 研究现状
0.3 研究方法
0.4 本文创新点
1 新生代农民工公民意识培养的相关理论
1.1 新生代农民工相关概念的界定
1.2 公民意识的相关理论
1.2.1 公民的由来及其含义
1.2.2 公民意识的涵义及其构成
1.2.3 影响公民意识形成的重要因素
1.2.4 公民意识的社会意义
2 新生代农民工公民意识的现状分析
2.1 新生代农民工公民意识的特点
2.1.1 公民身份意识增强
2.1.2 民主意识有所增强
2.1.3 权利意识有所增强
2.1.4 新生代农民工公民意识增强的原因
2.2 新生代农民工公民意识依然淡薄
2.2.1 公民主体意识仍然不强
2.2.2 公民权利意识仍然淡薄
2.2.3 公民责任意识淡化
2.3 新生代农民工公民意识淡薄的原因
2.3.1 城乡二元结构造成的结果
2.3.2 城市社会对新生代农民工存在排斥心理和惯性思维
2.3.3 法律不够健全造成的公民身份的不平等
2.3.4 新生代农民工自身方面的原因
3 新生代农民工公民意识培养的途径
3.1 政府需从制度上给予新生代农民工基本的权利保障
3.1.1 对现行的户籍制度进行改革
3.1.2 积极推进政治民主化改革
3.1.3 强化政府为农民工服务的职能
3.1.4 提高社会基本保障水平
3.1.5 政府要强化对企业用工的监管职能
3.1.6 完善劳动法律体系
3.1.7 支持多种社会力量参与新生代农民工的各种培训活动
3.2 营造新生代农民工公民意识提高的和谐环境
3.2.1 建立新生代农民工自我管理的机构
3.2.2 加强工会对新生代农民工维权的介入
3.2.3 社区成为新生代农民工和市民沟通的桥梁和纽带
3.3 新生代农民工自身素质的提高
3.3.1 加快形成完善的公民意识
3.3.2 理性看待社会中存在的不平等现象
3.3.3 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3.4 克服自卑心理、从众心理、攀比心理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新生代农民工思想意识的几个特点[J]. 刘俊彦.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2010(03)
[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民意识研究述评[J]. 马瑞萍. 教学与研究. 2008(10)
[3]农民工公民意识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 王桂芳.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 2008(02)
[4]法治社会的主体精神建构[J]. 李洁珍. 宜春学院学报. 2005(03)
[5]论公民意识的内涵[J]. 胡弘弘.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5(01)
[6]从历史视角看中国公民意识的培育[J]. 王希泉. 前沿. 2004(11)
[7]云南省农民工权益保障的法制环境初探[J]. 李耀玉,杨星. 学术探索. 2003(11)
[8]公民的主体意识[J]. 姜涌.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03)
[9]论公民的主体意识[J]. 许德宾.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1(03)
[10]法治进程中公民意识的功能及其实现[J]. 马长山. 社会科学研究. 1999(03)
博士论文
[1]进城农民工弱势地位改变研究[D]. 宋艳.吉林大学 2007
[2]农民工市民化过程社会公正实现研究[D]. 颜明权.吉林大学 2007
[3]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中国农民工问题[D]. 詹玲.中共中央党校 2006
硕士论文
[1]中学生公民意识现状及教育对策[D]. 张国红.华中师范大学 2006
[2]论农民工的权利保护[D]. 马晓梅.山东大学 2006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公民意识问题研究[D]. 程俊彪.武汉大学 2005
[4]我国当代公民意识及培养研究[D]. 金艳.武汉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1373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llw/31373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