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政党论文 >

法治视角下的村民自治

发布时间:2021-05-20 17:13
  村民自治制度是人民公社体制解体后我国农村治理的新模式,经过二十多年的推广和实践,已在我国广大农村得到广泛普及,在农村治理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对维持农村秩序和促进农村发展成效显著。但是,村民自治作为国家政策和国家权力运动式推进的一种治理模式,被受传统文化束缚、民主基因缺乏、经济发展落后的广大农村所统一、高效的接受和执行,在实践运作过程中存在许多有悖自治理念的问题。公权力的不适当干预、村内“两委”的矛盾冲突、经济基础薄弱造成的村自治能力的不足、利益驱使产生的自治权力的膨胀等问题,一直存在于二十多年的村民自治过程中。从法治的视角来看,村民自治遇到的困境是与我国目前村民自治的法律体系不完善有直接关系的,完善相关法律首先要求有充分的理论基础。本文从村民自治的概念和村民自治的背景入手,分析村民自治与民主政治、党的领导、政府权力之间的关系,认为村民自治制度对于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作用不应被放大来看,村民自治制度的实施和完善的出发点应该立足于农村现实、保障农民权益、惠及广大群众,而不是强调其对我国民主政治的重大意义;村民自治要接受党的政治领导,党的领导要依法明确范围,同时遵循权力运行规律;村民自治需要政府... 

【文章来源】:山东大学山东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一、村民自治的理论分析
    1. 村民自治的主体
    2. 村民自治的核心
    3. 村民自治的前提
    4. 村民自治的范围
    5. 村民自治的方式
    6. 村民自治的目的
二、村民自治的背景分析
    1. 政治背景
    2. 经济背景
    3. 社会背景
    4. 法治背景
    5. 理论背景
三、村民自治的基本关系
    1. 村民自治与民主政治
    2. 村民自治与党的领导
    3. 村民自治与政府权力
    4. 村民自治权与村委会职权
四、村民自治的本质
    1. 村民自治是重视村民自主选择的自治
    2. 村民自治是方式多元化的自治
    3. 村民自治是要求司法有限介入的自治
五、村民自治制度的法治规范
    1. 立法重心的重新定位
    2. 充分发挥传统治理资源的作用
    3. 司法制度的基础性保障
六、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村民自治中权利的司法救济[J]. 杨平.  甘肃政法学院学报. 2007(05)
[2]村民自治的成长:行政放权与社会发育——1990年代后期以来中国村民自治发展进程的反思[J]. 徐勇.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5(02)
[3]村民自治内在机制重新法律定位探讨[J]. 张景峰.  河北法学. 2005(02)
[4]社会自治与国家公权[J]. 周安平.  法学. 2002(10)
[5]论我国村民自治的特点[J]. 王臻荣.  理论探索. 2002(01)
[6]司法解释对行政法学理论的发展[J]. 江必新.  中国法学. 2001(04)
[7]村民自治的空间拓展及其问题[J]. 景跃进.  教学与研究. 2001(05)
[8]中国村民自治的法学思考[J]. 崔智友.  中国社会科学. 2001(03)
[9]差额选举:村民自治之逻辑起点的现实选择[J]. 李志勇.  理论与改革. 2001(01)
[10]村规民约的历史演变[J]. 张广修.  洛阳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02)



本文编号:31981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llw/31981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665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