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淮”沉陷区失地农民权益保障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05 08:06
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中进一步提到要聚力精准施策,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要不折不扣完成脱贫攻坚任务,主攻深度贫困地区,着力解决突出问题。“两淮”地区是华东区域最大的煤炭产地,严峻的土地沉陷现状导致“两淮”地区出现了规模庞大的失地农民。在失地后,“两淮”沉陷区农民丧失了土地所提供的经济、就业、基本保障和社会支持四大功能,面临着严重的生存和发展风险。作为潜在的贫困人口,“两淮”沉陷区失地农民权益保障的充分实现是脱贫攻坚的应有之义。然而,学界对于采煤沉陷区失地农民的研究仅限于搬迁安置模式、可持续生计、适应性情况等单个方面,由城镇化造成的失地农民的相关研究成果又难以直接运用到采煤沉陷区失地农民的权益保障过程中去。因此,“两淮”沉陷区失地农民权益保障机制的研究对采煤沉陷区失地农民的权益保障有着积极和深远的意义。文章以风险社会理论和社会保障理论作为理论分析依据,采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相结合的具体研究方法,对“两淮”沉陷区失地农民权益保障相关问题进行研究。结果发现,“两淮”沉陷区现有的失地农民权益保障主要集中在失地农民补偿和搬迁安置上,权益保障机制较少地涉及环境权益等其他方面的权益保障问题。...
【文章来源】:安徽大学安徽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5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的缘起和意义
一、研究的缘起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采煤沉陷区研究综述
二、失地农民研究综述
第三节 研究理论框架
一、核心概念
二、理论依据
第四节 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第二章 “两淮”沉陷区失地农民权益保障的现状及困境
第一节 “两淮”沉陷区概况
第二节 “两淮”沉陷区失地农民的权益保障现状
一、“两淮”沉陷区失地农民失地补偿情况
二、“两淮”沉陷区失地农民搬迁安置情况
第三节 “两淮”沉陷区失地农民权益保障的必要性
一、土地的经济功能
二、土地的就业功能
三、土地的基本保障功能
四、土地的社会支持功能
第四节 “两淮”沉陷区失地农民权益保障困境
一、“两淮”沉陷区失地农民补偿和搬迁安置困境
二、“两淮”沉陷区失地农民再就业困境
三、“两淮”沉陷区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困境
四、“两淮”沉陷区失地农民环境权益保障困境
第三章 “两淮”沉陷区失地农民权益保障困境的原因分析
第一节 经济性因素:资金投入不足
第二节 政治性因素:制度保障不足
第三节 社会性因素:传统社会关系网络的解体
第四节 历史性因素:法理上权益保障主体的责任缺失
第五节 个人性因素:失地农民能力不足
第四章 “两淮”沉陷区失地农民权益保障机制的重构和完善
第一节 权益保障主体和受保障主体
第二节 权益保障标准的确定
第三节 权益保障过程
一、国家:加强“两淮”沉陷区失地农民权益保障立法和政策支持
二、政府:积极推动“两淮”沉陷区失地农民的权益保障实践
三、企业:协助政府实现“两淮”沉陷区失地农民权益保障
四、社区:“两淮”沉陷区失地农民权益保障的中间人
五、失地农民:提高自身政治参与能力和再就业能力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第一节 总结
第二节 研究的不足之处及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附录A (访谈提纲和问卷)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鄂尔多斯采煤沉陷(复垦)区沙棘治理的实践[J]. 土小宁,徐双民,赵学明,高岩. 中国水利. 2018(21)
[2]采煤沉陷区拟沉陷土地复垦阶段划分研究[J]. 冉艳艳. 能源与环保. 2018(10)
[3]城市化进程中主动失地农民社会融合的困境及对策[J]. 顾萍,黄以胜.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8(19)
[4]矿区土地复垦制度路径探索——以山西省为例[J]. 刘鹏.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11)
[5]采煤沉陷区生态修复地方立法研究[J]. 陈军. 长沙大学学报. 2018(04)
[6]我国采煤沉陷区现状、综合治理模式及治理建议[J]. 胡炳南,郭文砚. 煤矿开采. 2018(02)
[7]采煤沉陷区充填复垦现状及优化办法[J]. 王亮. 内蒙古煤炭经济. 2017(12)
[8]山西省采煤沉陷区移民生存状态及生活特征分析[J]. 韩淑娟,颛慧玲.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7)
[9]采煤沉陷区非自愿移民安置模式研究[J]. 薛曜祖,黄蕾.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2017(01)
[10]采煤沉陷区移民补偿标准优化研究[J]. 郭郝川,张爱国. 中国煤炭. 2016(06)
硕士论文
[1]采煤沉陷区移民再社会化状况研究[D]. 黄波.安徽大学 2018
[2]淮南市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的财政支持研究[D]. 白蕾.安徽大学 2016
本文编号:3477409
【文章来源】:安徽大学安徽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5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的缘起和意义
一、研究的缘起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采煤沉陷区研究综述
二、失地农民研究综述
第三节 研究理论框架
一、核心概念
二、理论依据
第四节 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第二章 “两淮”沉陷区失地农民权益保障的现状及困境
第一节 “两淮”沉陷区概况
第二节 “两淮”沉陷区失地农民的权益保障现状
一、“两淮”沉陷区失地农民失地补偿情况
二、“两淮”沉陷区失地农民搬迁安置情况
第三节 “两淮”沉陷区失地农民权益保障的必要性
一、土地的经济功能
二、土地的就业功能
三、土地的基本保障功能
四、土地的社会支持功能
第四节 “两淮”沉陷区失地农民权益保障困境
一、“两淮”沉陷区失地农民补偿和搬迁安置困境
二、“两淮”沉陷区失地农民再就业困境
三、“两淮”沉陷区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困境
四、“两淮”沉陷区失地农民环境权益保障困境
第三章 “两淮”沉陷区失地农民权益保障困境的原因分析
第一节 经济性因素:资金投入不足
第二节 政治性因素:制度保障不足
第三节 社会性因素:传统社会关系网络的解体
第四节 历史性因素:法理上权益保障主体的责任缺失
第五节 个人性因素:失地农民能力不足
第四章 “两淮”沉陷区失地农民权益保障机制的重构和完善
第一节 权益保障主体和受保障主体
第二节 权益保障标准的确定
第三节 权益保障过程
一、国家:加强“两淮”沉陷区失地农民权益保障立法和政策支持
二、政府:积极推动“两淮”沉陷区失地农民的权益保障实践
三、企业:协助政府实现“两淮”沉陷区失地农民权益保障
四、社区:“两淮”沉陷区失地农民权益保障的中间人
五、失地农民:提高自身政治参与能力和再就业能力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第一节 总结
第二节 研究的不足之处及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附录A (访谈提纲和问卷)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鄂尔多斯采煤沉陷(复垦)区沙棘治理的实践[J]. 土小宁,徐双民,赵学明,高岩. 中国水利. 2018(21)
[2]采煤沉陷区拟沉陷土地复垦阶段划分研究[J]. 冉艳艳. 能源与环保. 2018(10)
[3]城市化进程中主动失地农民社会融合的困境及对策[J]. 顾萍,黄以胜.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8(19)
[4]矿区土地复垦制度路径探索——以山西省为例[J]. 刘鹏.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11)
[5]采煤沉陷区生态修复地方立法研究[J]. 陈军. 长沙大学学报. 2018(04)
[6]我国采煤沉陷区现状、综合治理模式及治理建议[J]. 胡炳南,郭文砚. 煤矿开采. 2018(02)
[7]采煤沉陷区充填复垦现状及优化办法[J]. 王亮. 内蒙古煤炭经济. 2017(12)
[8]山西省采煤沉陷区移民生存状态及生活特征分析[J]. 韩淑娟,颛慧玲.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7)
[9]采煤沉陷区非自愿移民安置模式研究[J]. 薛曜祖,黄蕾.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2017(01)
[10]采煤沉陷区移民补偿标准优化研究[J]. 郭郝川,张爱国. 中国煤炭. 2016(06)
硕士论文
[1]采煤沉陷区移民再社会化状况研究[D]. 黄波.安徽大学 2018
[2]淮南市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的财政支持研究[D]. 白蕾.安徽大学 2016
本文编号:34774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llw/34774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