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乡村振兴的河北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困境及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07 12:08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要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乡村振兴总要求之一——“生态宜居”的重要一环,同时是农民生活幸福感和获得感的重要来源。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中,目前农村地区人居环境脏、乱、差等现象比较严重,这与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盼有较大的差距,为此,中共中央办公厅、中央农办等先后印发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庄清洁行动方案》等文件,从政策层面为人居环境整治提出了指导思想和行动目标,提供了理论基础和行动方向。然而,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实践的推进过程中,不断有新的问题暴露出来。本文以河北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为研究对象,试图探索符合河北省实际的人居环境整治路径,进而为改善河北省农村人居环境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借鉴。除绪论和结论外,本文共由五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界定了农村人居环境的内涵与外延,包括垃圾处理、污水治理、厕所改造、村容村貌、村庄规划、长效管护机制等六个方面,同时明确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必要性。将公共治理理论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相联系,公共治理理论中治理的主体多元化、主体间责任界限的模糊性、主...
【文章来源】:河北师范大学河北省
【文章页数】:6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三)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一、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概述及理论基础
(一)农村人居环境的内涵和外延
(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必要性
1.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2.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
3.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建设生态宜居乡村的重要内容
4.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重要举措
(三)理论基础:公共治理理论的支撑
1.治理主体的多元化
2.主体间责任界限的模糊性
3.主体间权利的互相依赖性和互动性
4.自主自治网络体系的建立
5.政府在社会公共网络管理中扮演“元治理”的角色
二、河北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现状分析
(一)农村生活垃圾收集与处理状况
(二)农村厕所改造状况
(三)生活污水的排放与治理状况
(四)村容村貌治理状况
(五)村庄规划的实施状况
(六)管护长效机制的建立状况
三、河北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困境与原因
(一)河北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困境
1.各主体人居环境整治意识薄弱
2.整治技术和模式适应性较差
3.整治机制有待完善
4.整治政策执行不到位
5.整治缺乏规划监管
(二)河北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困境的原因
1.宣传力度不够
2.农村居民人口减少,缺乏主体支持
3.各主体间没有形成合力
4.整治资金不足
5.相关法律法规约束的缺失
四、国内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经验做法及启示
(一)国外人居环境整治的经验做法
1.日本“造村运动”
2.韩国“新村运动”
(二)国内人居环境整治的经验做法
1.浙江省“千村示范万村整治”
2.河北省魏县“136”工作模式
(三)国内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主要启示
1.坚持政府引导
2.坚持科学规划
3.坚持因地制宜
4.坚持村民主体
五、破解河北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困境的对策
(一)增强农民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意识
1.提高村民自身素质
2.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3.建立文明村规民约
4.利用新媒体引导改善生活习惯
(二)制定合理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规划
1.确定合适的整治技术与模式
2.加强规划的合理性
(三)构建完善的体制机制
1.建立多元主体共谋共享机制
2.健全基础设施管护长效机制
3.建立多部门的合作机制
(四)多元扩展资金来源渠道
1.加大政府财政支出
2.加大金融的支持力度
3.强化企业责任感
4.鼓励农民自筹
5.有效整合统筹资金
(五)强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法律约束与监管
1.加强整治工作监督管理
2.完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法律法规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一)关于河北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情况的调查问卷
(二)关于河北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情况的访谈提纲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本文编号:3481828
【文章来源】:河北师范大学河北省
【文章页数】:6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三)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一、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概述及理论基础
(一)农村人居环境的内涵和外延
(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必要性
1.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2.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
3.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建设生态宜居乡村的重要内容
4.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重要举措
(三)理论基础:公共治理理论的支撑
1.治理主体的多元化
2.主体间责任界限的模糊性
3.主体间权利的互相依赖性和互动性
4.自主自治网络体系的建立
5.政府在社会公共网络管理中扮演“元治理”的角色
二、河北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现状分析
(一)农村生活垃圾收集与处理状况
(二)农村厕所改造状况
(三)生活污水的排放与治理状况
(四)村容村貌治理状况
(五)村庄规划的实施状况
(六)管护长效机制的建立状况
三、河北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困境与原因
(一)河北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困境
1.各主体人居环境整治意识薄弱
2.整治技术和模式适应性较差
3.整治机制有待完善
4.整治政策执行不到位
5.整治缺乏规划监管
(二)河北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困境的原因
1.宣传力度不够
2.农村居民人口减少,缺乏主体支持
3.各主体间没有形成合力
4.整治资金不足
5.相关法律法规约束的缺失
四、国内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经验做法及启示
(一)国外人居环境整治的经验做法
1.日本“造村运动”
2.韩国“新村运动”
(二)国内人居环境整治的经验做法
1.浙江省“千村示范万村整治”
2.河北省魏县“136”工作模式
(三)国内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主要启示
1.坚持政府引导
2.坚持科学规划
3.坚持因地制宜
4.坚持村民主体
五、破解河北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困境的对策
(一)增强农民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意识
1.提高村民自身素质
2.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3.建立文明村规民约
4.利用新媒体引导改善生活习惯
(二)制定合理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规划
1.确定合适的整治技术与模式
2.加强规划的合理性
(三)构建完善的体制机制
1.建立多元主体共谋共享机制
2.健全基础设施管护长效机制
3.建立多部门的合作机制
(四)多元扩展资金来源渠道
1.加大政府财政支出
2.加大金融的支持力度
3.强化企业责任感
4.鼓励农民自筹
5.有效整合统筹资金
(五)强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法律约束与监管
1.加强整治工作监督管理
2.完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法律法规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一)关于河北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情况的调查问卷
(二)关于河北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情况的访谈提纲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本文编号:348182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llw/34818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