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政党论文 >

西部欠发达地区农村弱势群体保护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09 00:28
  西部欠发达地区农村弱势群体是指西部欠发达区域农村中存在的经济收入、发展机会、社会地位、权益维护、竞争能力等方面处于劣势,不能享受现代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与社会文明成果的一部分劳动者所构成的相对落后于同环境内其他群体的共同体,对该群体的保护需要探寻多方面的思路。经济、政治、社会、教育、文化、个人等原因的共同作用导致了西部欠发达地区农村弱势群体的生成。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弱势群体观以及罗尔斯两个正义原则的指引下,我国对西部欠发达地区农村弱势群体的关注和扶持力度逐渐加强,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该群体的边缘状态及由此形成的对政治稳定和社会整合的威胁并未完全消除,这主要取因于我国现阶段对西部欠发达地区农村弱势群体人权的漠视,缺乏完备法律保护体系的制定和相关配套措施的跟进。因此,弥补立法漏洞,修改立法缺陷,预设配套措施,就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理想范式。这一范式是以完备的法律保护体系为核心,以建立西部欠发达地区农村弱势群体新型医疗保障制度和职业教育体系为补充的动态灵活保护机制。 

【文章来源】:兰州理工大学甘肃省

【文章页数】:4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本研究课题的学术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本研究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西部欠发达地区农村弱势群体的概念及成因考察
    2.1 西部欠发达地区农村弱势群体的概念
    2.2 西部欠发达地区农村弱势群体之原因分析
        2.2.1 经济因素
        2.2.2 政治因素
        2.2.3 社会因素
        2.2.4 教育因素
        2.2.5 文化因素
        2.2.6 个人因素
第3章 西部欠发达地区农村弱势群体保护不足之实证依据
    3.1 凸显问题之一:利益表达途径单一
    3.2 凸显问题之二:劳动力受教育水平偏低
    3.3 凸显问题之三:医疗卫生条件疲软
第4章 西部欠发达地区农村弱势群体保护的途径预设
    4.1 相关理论支撑
        4.1.1 马克思弱势群体观
        4.1.2 罗尔斯正义论解读
        4.1.3 西部欠发达地区农村弱势群体保护的特殊性
        4.1.4 西部欠发达地区农村弱势群体保护的有限性
    4.2 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耦合
        4.2.1 立法视域
        4.2.2 执法视域
        4.2.3 相关措施的正相配合
        4.2.4 农民权利意识的培养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附录B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课题研究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弱者保护与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从孕妇李丽云死亡事件切入[J]. 苏力.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6)
[2]《“留守儿童”保护法》的立法探索[J]. 韩弘峰,刘尚洪.  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 2008(14)
[3]当代中国利益表达机制构建研究[J]. 张惟英,姚望.  科学社会主义. 2007(06)
[4]关于建立弱势群体社会组织的思考[J]. 刘保国.  科学社会主义. 2007(01)
[5]构建中国本土化ADR制度的思考[J]. 刘晓红.  河北法学. 2007(02)
[6]法理学视野中的弱势群体保护[J]. 陈红梅.  湖北社会科学. 2006(12)
[7]弱势群体保护之法哲学论纲[J]. 余少祥.  法学评论. 2006(06)
[8]替代性纠纷解决机制的价值局限性以及完善[J]. 丁海湖,房文翠.  法律适用. 2006(11)
[9]构建和谐社会与完善利益表达机制[J]. 王春福.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 2006(03)
[10]我国弱势群体政治参与障碍及其消解[J]. 赵晖.  理论学刊. 2006(04)



本文编号:348429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llw/348429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0f3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