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可行能力视角的农民工幸福感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09 05:55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转轨,从农村土地中分离的大量剩余劳动力开始涌入城市,成为这一时期的一个特殊群体——农民工,他们在为城市建设作出了贡献,却并未得到相应的回报,这不仅影响了他们的外出积极性,造成“民工荒”等一系列问题,也阻碍了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因此,对农民工的幸福感和生活水平、工作条件进行研究,对改善农民工生活现状,提高民工满意度以及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意义重大。但是,目前关于农民工幸福感的研究可谓凤毛麟角,就其为数不多的相关研究来说,也多是停留在对农民工生活现状的描述与探讨上,更多是就某一方面的农民工问题展开论述,并探讨解决之道,对影响农民工可行能力与幸福感的研究和分析也主要体现在一些表象上,对政治自由、社会机会、防护性保障等可行能力方面的因素挖掘不够。本文研究的目的之一就是从制度、机会等可行能力层面发掘影响农民工幸福感的的内在原因,以重构真正适合农民工幸福感的指标评价体系。可行能力理论作为一种新兴理论,在解决贫困问题、发展问题、社会保障和权益缺失问题等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不仅克服了传统理论以偏概全、关注表象的缺陷,更能从宏观上把握问题的脉络,抓住问题的本质。鉴于此,本研究尝试着...
【文章来源】:浙江财经大学浙江省
【文章页数】:8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可行能力视角下农民工幸福感问题的提出
1.2 可行能力视角下农民工幸福感研究的重要性
1.3 可行能力视角下幸福感研究的思路和框架
1.4 可行能力视角下幸福感研究的难点与突破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可行能力研究综述
2.2 幸福感研究综述
2.3 农民工幸福感研究综述
2.4 可行能力与幸福感之间关系研究综述
第3章 可行能力影响农民工幸福感的模型构建
3.1 相关概念界定
3.2 研究模型构建
3.3 研究假设
第4章 实证研究方案设计
4.1 方案设计的思路和内容
4.2 问卷的设计与发放
4.3 问卷的信度、效度检验
第5章 杭州市农民工可行能力与幸福感的现状分析
5.1 样本数据描述
5.2 农民工可行能力现状分析
5.3 农民工幸福感的现状分析
第6章 农民工可行能力与农民工幸福感的关系分析
6.1 农民工可行能力各维度与幸福感各维度的相关分析
6.2 回归分析
第7章 研究结论与启示
7.1 研究结论
7.2 对策建议
7.3 研究不足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调查问卷
附录二 硕士在读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新生代农民工居住边缘化问题研究[J]. 王超恩,张林. 农业经济. 2010(10)
[2]从农民工可行能力看“刘易斯转折点”[J]. 郭建华. 商场现代化. 2010(29)
[3]善待农民工的企业有大前程[J]. 王彦斌. 当代工人(精品版). 2010(03)
[4]基于可行能力理论的失地移民权益问题分析[J]. 杨涛,石艳红,刘建华. 农村经济. 2010(08)
[5]80、90后农民工的幸福观[J]. 王焕举. 法制与社会. 2010(19)
[6]简论阿马蒂亚·森能力贫困理论及对完善中国低保制度的启示[J]. 杨成波,王磊. 生产力研究. 2010(05)
[7]可行能力视角下的失地农民问题研究——以淄博市为例[J]. 陈雷,张陆伟,孙国玉.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2010(03)
[8]关于农民工幸福感的调查研究[J]. 袁林,李文龙. 中国集体经济. 2010(12)
[9]社会性弱势群体能力贫困及治理——基于阿玛蒂亚·森“可行能力”视角的分析[J]. 秦国伟. 理论界. 2010(04)
[10]推动失地农民“可行能力”建设——政策视角下的失地农民再就业问题研究[J]. 李梅. 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 2010(01)
博士论文
[1]失地农民幸福感研究[D]. 吴丽.浙江大学 2009
[2]可行能力:阿马蒂亚·森经济伦理方法研究[D]. 胡道玖.苏州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民生建设中的农民工幸福感研究[D]. 笪邦印.河南农业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484758
【文章来源】:浙江财经大学浙江省
【文章页数】:8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可行能力视角下农民工幸福感问题的提出
1.2 可行能力视角下农民工幸福感研究的重要性
1.3 可行能力视角下幸福感研究的思路和框架
1.4 可行能力视角下幸福感研究的难点与突破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可行能力研究综述
2.2 幸福感研究综述
2.3 农民工幸福感研究综述
2.4 可行能力与幸福感之间关系研究综述
第3章 可行能力影响农民工幸福感的模型构建
3.1 相关概念界定
3.2 研究模型构建
3.3 研究假设
第4章 实证研究方案设计
4.1 方案设计的思路和内容
4.2 问卷的设计与发放
4.3 问卷的信度、效度检验
第5章 杭州市农民工可行能力与幸福感的现状分析
5.1 样本数据描述
5.2 农民工可行能力现状分析
5.3 农民工幸福感的现状分析
第6章 农民工可行能力与农民工幸福感的关系分析
6.1 农民工可行能力各维度与幸福感各维度的相关分析
6.2 回归分析
第7章 研究结论与启示
7.1 研究结论
7.2 对策建议
7.3 研究不足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调查问卷
附录二 硕士在读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新生代农民工居住边缘化问题研究[J]. 王超恩,张林. 农业经济. 2010(10)
[2]从农民工可行能力看“刘易斯转折点”[J]. 郭建华. 商场现代化. 2010(29)
[3]善待农民工的企业有大前程[J]. 王彦斌. 当代工人(精品版). 2010(03)
[4]基于可行能力理论的失地移民权益问题分析[J]. 杨涛,石艳红,刘建华. 农村经济. 2010(08)
[5]80、90后农民工的幸福观[J]. 王焕举. 法制与社会. 2010(19)
[6]简论阿马蒂亚·森能力贫困理论及对完善中国低保制度的启示[J]. 杨成波,王磊. 生产力研究. 2010(05)
[7]可行能力视角下的失地农民问题研究——以淄博市为例[J]. 陈雷,张陆伟,孙国玉.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2010(03)
[8]关于农民工幸福感的调查研究[J]. 袁林,李文龙. 中国集体经济. 2010(12)
[9]社会性弱势群体能力贫困及治理——基于阿玛蒂亚·森“可行能力”视角的分析[J]. 秦国伟. 理论界. 2010(04)
[10]推动失地农民“可行能力”建设——政策视角下的失地农民再就业问题研究[J]. 李梅. 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 2010(01)
博士论文
[1]失地农民幸福感研究[D]. 吴丽.浙江大学 2009
[2]可行能力:阿马蒂亚·森经济伦理方法研究[D]. 胡道玖.苏州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民生建设中的农民工幸福感研究[D]. 笪邦印.河南农业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48475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llw/34847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