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政党论文 >

从统一战线到公共外交 ——中国民主党派对外交往作用拓展

发布时间:2021-11-13 20:02
  中国的民主党派是指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爱国者的政治联盟,是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同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的亲密友党,是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参政党。民主党派的对外交往活动历来已久,从新中国成立到上世纪80年代基于统一战线的角度,到90年代开始参与国家外事活动,各民主党派积极发挥自身特点和优势,“走出去”、“请进来”,联谊交友、联络感情、沟通情况,起到了良好效果。民主党派蕴含着巨大的外交能量,随着我国多党合作事业的完善和发展,这一宝贵的政治资源应该在我国公共外交事业中得到进一步的重视和开发。依托民主党派组织,为民主党派对外交往创造条件,增大对民主党派的支持力度,让民主党派以中国合法政党(参政党)的名义有针对性的开展公共外交,完全可以对中共起到襄助作用,将我国的公共外交事业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文章来源】:复旦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相关概念的界定
    选题目的和意义
    现有研究综述
    研究途径及方法
    面临的主要困难及创新之处
    文章结构安排
第一章 新中国成立后民主党派对外交往传统作用定位:统一战线
    第一节 为恢复国民经济、实现过渡时期总路线服务(新中国成立至1956年)
    第二节 在曲折发展中经历考验,停滞不前(1956年—1976年)
    第三节 在对外开放、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20世纪80年代)
第二章 新时期民主党派对外交往功能延伸:参与国家外事活动
    第一节 尝试参与外事活动,开创新局面(20世纪90年代)
    第二节 进入新世纪,对外交往活动全方位展开(2005年至今)
    第三节 民主党派对外交往活动的方式和特点
        一、民主党派对外交往活动方式
        二、民主党派对外交往活动特点
    第四节 个案分析:上海地区民主党派对外交往
    小结
第三章 民主党派对外交往形式的再拓展:公共外交
    第一节 公共外交的理论框架
        一、公共外交的概念
        二、公共外交的主体、客体及目标
        三、公共外交的本质特征
        四、中国公共外交发展历史
    第二节 民主党派参与公共外交可行性论证
        一、政治基础稳固
        二、具有独立性、非官方性和灵活性
        三、能实现对公共外交的资源供给
        四、能实现对公共外交的体制供给
        五、能实现对公共外交的监督机制供给
    第三节 民主党派参与公共外交意义
        一、有利于扩大民主党派政治参与
        二、有利于国家形象的塑造
        三、有利于配合国家总体外交的需要
    第四节 民主党派参与公共外交途径探索
        一、得到中共的有效支持,得到制度保障
        二、明确民主党派在公共外交实践中的定位
        三、利用现有平台,丰富民主党派公共外交实践形式
        四、发挥民主党派领导人、代表性人物魅力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对当前阶段中国公共外交的再认识[J]. 赵雪波,张键.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0(06)
[2]世博:国家形象新窗口 公共外交新机遇[J]. 林洋帆,李鹏飞.  发展研究. 2010(03)
[3]北京奥运中的公共外交浅析[J]. 郜颖炜.  改革与开放. 2009(12)
[4]拓展有中国特色的公共外交[J]. 张薇薇.  国际问题研究. 2009(04)
[5]公共外交理论与实践视域下的中国国家形象构建[J]. 任孟山.  浙江传媒学院学报. 2009(02)
[6]公共外交相关概念辨析[J]. 李志永.  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 2009(02)
[7]中国软实力建设中的理论和对策新思考——兼论中国的公共外交[J]. 郭学堂.  社会科学. 2009(02)
[8]公众外交:全球化时代的国家战略工具——公众外交研究综述[J]. 周蕾.  前沿. 2008(10)
[9]公共外交与提升国家软权力[J]. 苏淑民.  兰州学刊. 2008(02)
[10]公共外交与中国国家形象的塑造[J]. 苏淑民.  教学与研究. 2008(01)

博士论文
[1]全球化时代的公共外交[D]. 李德芳.山东大学 2009
[2]人民政协对外交往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 余育国.河北师范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论全球化时代的公共外交与国家形象[D]. 杨静.华中师范大学 2007
[2]中国民主政治进程中的民主党派[D]. 黄展.华中师范大学 2006
[3]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共对民主党派政策演变论析[D]. 邓丽霞.华中师范大学 2002



本文编号:349363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llw/349363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617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