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语境下的女性参与社会治理实践——以福建为例
发布时间:2021-12-30 23:24
对福建省3807个行政村的12614名农村女性调查表明,农村女性是乡村振兴发展的生力军。随着基层社会治理体系的不断完善,农村女性打破自身阶层界限,参与以"乡村振兴巾帼行动"为重要抓手的社会治理活动趋于整体化,关注度和满意度较高。但受主客观因素影响,农村女性参与社会治理的主观能动性有待加强、参与路径有待优化、参与潜能有待激发,如何引导、助力、赋能、激发"她力量",为农村女性参与社会治理提供更多的经验与范式,不仅需要各级妇联组织创新拓展工作,也需要政府、社会、个体的多方努力。
【文章来源】: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0,(06)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农村女性参与产业振兴情况(%)(限选两项)
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女性在乡村生态治理方面独具优势。一方面,农村女性原本就承担着家庭清洁、美化的职责,这种惯性使她们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天然地成为生态文明的践行者、守护者。另一方面,女性对美比男性有更大的偏好和感知,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洁美化中的作用不容小觑。调查显示,农村女性广泛参与乡村生态治理,参与最多的为垃圾治理分类(36.3%)、公共卫生治理(36.1%)、庭院美化(26.7%)以及绿色种植、养殖(24.1%)(见图2)。一些乡村的生态治理,也因为女性的加入,更显浪漫温情。福州市晋安区前洋村妇女的“最美庭院”创建活动就是一个缩影,她们在改善乡村环境同时,打造出的各具特色的“美丽庭院”,为乡村旅游产业赋值。3. 农村女性是文明乡风的传承者
社会治理的基础在基层,薄弱环节在乡村。女性2018年换届选举后,福建全省“一肩挑”女村主干292人,女村党组织书记909人,比上届增加206人,占比提高1.55个百分点;女村委会主任638人,比上届增加178人,占比提高1.2个百分点;女村党组织成员8957人,比上届增加1018人,占比提高2.2个百分点;女村委会成员15255人,比上届增加542人,占比提高0.35个百分点;村“两委”成员兼任妇联主席12210人。用5级自评法对其中部分女村主干调查表明,女村干在乡村治理中能充分发挥女性耐心、细致、温柔、奉献、善于沟通协调等特质,有利于在村务工作中开展柔性管理,能有效化解传统“管控”治理导致的矛盾,获得乡村的广泛认可,自信心、自我效能感也较强。在这些女村干与基层妇联组织的带动影响下,农村女性参与乡村事务的热情被激发。本次调查中,42.2%表示参与了“乡村发展规则”,其余参与较多的项目依次有“社工志愿服务”(31.4%)、“村民议事”(29.2%)、“凝聚‘两委’力量”(24.2%)、“争取有关部门支持”(19.1%)等(见图4)。5. 农村女性是健康生活的弘扬者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新疆妇女在乡村治理中的作用研究[J]. 阿依古力·依明. 法制与社会. 2019(25)
[2]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社区环境治理中的女性参与[J]. 戚晓明.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03)
[3]40年来中国社会治理研究回顾与实践展望[J]. 文军,刘雨婷.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3)
[4]“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的理论内涵——基于社会治理创新的视角[J]. 马海韵.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4)
[5]陕甘宁边区社会治理中的妇女参与及其当代启示[J]. 肖宗志,王妮.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6)
本文编号:3559166
【文章来源】: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0,(06)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农村女性参与产业振兴情况(%)(限选两项)
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女性在乡村生态治理方面独具优势。一方面,农村女性原本就承担着家庭清洁、美化的职责,这种惯性使她们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天然地成为生态文明的践行者、守护者。另一方面,女性对美比男性有更大的偏好和感知,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洁美化中的作用不容小觑。调查显示,农村女性广泛参与乡村生态治理,参与最多的为垃圾治理分类(36.3%)、公共卫生治理(36.1%)、庭院美化(26.7%)以及绿色种植、养殖(24.1%)(见图2)。一些乡村的生态治理,也因为女性的加入,更显浪漫温情。福州市晋安区前洋村妇女的“最美庭院”创建活动就是一个缩影,她们在改善乡村环境同时,打造出的各具特色的“美丽庭院”,为乡村旅游产业赋值。3. 农村女性是文明乡风的传承者
社会治理的基础在基层,薄弱环节在乡村。女性2018年换届选举后,福建全省“一肩挑”女村主干292人,女村党组织书记909人,比上届增加206人,占比提高1.55个百分点;女村委会主任638人,比上届增加178人,占比提高1.2个百分点;女村党组织成员8957人,比上届增加1018人,占比提高2.2个百分点;女村委会成员15255人,比上届增加542人,占比提高0.35个百分点;村“两委”成员兼任妇联主席12210人。用5级自评法对其中部分女村主干调查表明,女村干在乡村治理中能充分发挥女性耐心、细致、温柔、奉献、善于沟通协调等特质,有利于在村务工作中开展柔性管理,能有效化解传统“管控”治理导致的矛盾,获得乡村的广泛认可,自信心、自我效能感也较强。在这些女村干与基层妇联组织的带动影响下,农村女性参与乡村事务的热情被激发。本次调查中,42.2%表示参与了“乡村发展规则”,其余参与较多的项目依次有“社工志愿服务”(31.4%)、“村民议事”(29.2%)、“凝聚‘两委’力量”(24.2%)、“争取有关部门支持”(19.1%)等(见图4)。5. 农村女性是健康生活的弘扬者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新疆妇女在乡村治理中的作用研究[J]. 阿依古力·依明. 法制与社会. 2019(25)
[2]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社区环境治理中的女性参与[J]. 戚晓明.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03)
[3]40年来中国社会治理研究回顾与实践展望[J]. 文军,刘雨婷.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3)
[4]“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的理论内涵——基于社会治理创新的视角[J]. 马海韵.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4)
[5]陕甘宁边区社会治理中的妇女参与及其当代启示[J]. 肖宗志,王妮.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6)
本文编号:35591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llw/35591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