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往理论视域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发布时间:2022-01-06 19:23
交往,是人类社会的普遍现象,人生活在交往中,通过交往来推动自身的发展,正是由于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发展,社会才不断向前进步,历史才不断演进,马克思主义交往理论为我们揭示了交往对人对社会和对世界的重要作用。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是企业改革和发展的生命线,是企业不断进取和发展的精神动力,是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在企业组织中的具体体现。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党的生命力和企业的生存、社会的稳定。面对目前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边缘化、成效不足等问题,有必要深入思考和研究如何提高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时效性,更有必要从理论角度来进行思考。为此,本文试图对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进行交往认知和解读,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寻求交往解决之道。本文第一部分,通过文献研究、理论研究的方法梳理思想政治工作的传统哲学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进而引入马克思主义新的理论成果,交往理论,作为本文的理论基础,同时借鉴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中的合理成分。第二部分,通过问卷调查四川省部分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现状,了解其成效和不足,分析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交往缺失的现象,以构建交往理论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之间的联系。第三部...
【文章来源】:西南财经大学四川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8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0. 导论
0.1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0.1.1 选题的背景
0.1.2 选题的意义
0.2 本课题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0.2.1 本课题的研究现状
0.2.2 本课题的展望
0.3 本课题的研究思路与方法
0.3.1 本课题的研究思路
0.3.2 本课题的研究方法
0.4 本课题的创新点与不足
0.4.1 本课题的主要创新点
0.4.2 本课题的主要不足
1. 本课题哲学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交往理论
1.1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传统哲学理论基础
1.1.1 关于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原理
1.1.2 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原理
1.1.3 政治与经济的相互关系原理
1.1.4 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
1.2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理论基础新视野:马克思主义交往理论
1.2.1 马克思主义交往理论的主要内容
1.2.2 交往的特性
1.2.3 交往的基本形式
1.3 本课题借鉴理论: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
1.3.1 “理解”是其交往的核心
1.3.2 语言的有效性标准及交往合理性
1.3.3 关注生活世界
2.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现状探析:基于对四川省部分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调查
2.1 四川省部分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现状
2.1.1 当前四川省部分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成效
2.1.2 当前四川省部分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不足
2.2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交往缺失现状
2.2.1 交往实践缺失
2.2.2 主体性交往缺失
2.2.3 直接交往缺失
2.2.4 情感交往缺失
2.3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交往缺失原因探析
2.3.1 理论意识层面
2.3.2 现实环境层面
3. 交往理论视域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应然要求
3.1 以人为本:交往理论视域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理念
3.1.1 以人为本的基本涵义
3.1.2 坚持以人为本基本理念的必要性
3.1.3 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要求
3.2 交往理论视域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对个人、社会、企业应有价值目标
3.2.1 人的全面发展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个体价值目标
3.2.2 社会和谐发展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社会价值目标
3.2.3 提高经济效益是交往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对企业本身的价值目标
3.3 交往理论视域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应当坚持的原则
3.3.1 实践基础原则
3.3.2 平等性原则
3.3.3 主体性原则
3.4 交往理论视阈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应当具备的思维方式
3.4.1 关系性思维方式
3.4.2 开放性思维方式
3.4.3 主体性思维方式
4. 交往理论视域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具体方法初探
4.1 实践锻炼,体验固化
4.1.1 以实践作为交往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途径
4.1.2 在实践中体验固化交往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4.2 沟通交流,多向互动
4.2.1 沟通是交往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方式
4.2.2 在交往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进行多极主体多极互动
4.3 情感教育,情理结合
4.3.1 依赖情感交流达到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共鸣
4.3.2 情理相依,在情感传递中传达理论
4.4 潜隐教育,适应超越
4.4.1 以潜隐的方式开展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4.4.2 在潜隐式教育基础上达到员工的适应和超越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 邵琪. 理论观察. 2012(06)
[2]关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几点思考[J]. 李绍华,肖娜. 现代商业. 2012(18)
[3]论现代企业思想政治教育[J]. 陈晶. 中外企业家. 2011(04)
[4]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生命线”地位的科学含义[J]. 朱耀斌.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1)
[5]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交往困境[J]. 侍小峰.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9(11)
[6]从“独白”到“交往”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范式转换[J]. 肖应连.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1)
[7]关注交往:思想政治教育的视角转换[J]. 毕红梅,张耀灿.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08(06)
[8]关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哲学思考[J]. 张巾范. 大庆社会科学. 2008(05)
[9]交往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探析[J]. 于成学,王忠桥. 思想教育研究. 2008(09)
[10]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涵义初探[J]. 张耀灿,刘伟.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06(12)
博士论文
[1]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性研究[D]. 许丽萍.哈尔滨师范大学 2011
[2]交往实践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 刘伟.华中师范大学 2008
硕士论文
[1]马克思交往理论研究[D]. 周波.广西师范大学 2012
[2]民营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若干问题及对策研究[D]. 颜振超.中央民族大学 2011
[3]马克思交往理论研究[D]. 姚秋磊.上海师范大学 2010
[4]市场经济背景下的企业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 刘志强.山东大学 2008
[5]构建和谐企业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若干关系研究[D]. 刘永利.复旦大学 2008
[6]交往理论的教育意义探索[D]. 岳伟.华中师范大学 2002
本文编号:3573031
【文章来源】:西南财经大学四川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8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0. 导论
0.1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0.1.1 选题的背景
0.1.2 选题的意义
0.2 本课题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0.2.1 本课题的研究现状
0.2.2 本课题的展望
0.3 本课题的研究思路与方法
0.3.1 本课题的研究思路
0.3.2 本课题的研究方法
0.4 本课题的创新点与不足
0.4.1 本课题的主要创新点
0.4.2 本课题的主要不足
1. 本课题哲学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交往理论
1.1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传统哲学理论基础
1.1.1 关于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原理
1.1.2 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原理
1.1.3 政治与经济的相互关系原理
1.1.4 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
1.2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理论基础新视野:马克思主义交往理论
1.2.1 马克思主义交往理论的主要内容
1.2.2 交往的特性
1.2.3 交往的基本形式
1.3 本课题借鉴理论: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
1.3.1 “理解”是其交往的核心
1.3.2 语言的有效性标准及交往合理性
1.3.3 关注生活世界
2.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现状探析:基于对四川省部分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调查
2.1 四川省部分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现状
2.1.1 当前四川省部分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成效
2.1.2 当前四川省部分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不足
2.2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交往缺失现状
2.2.1 交往实践缺失
2.2.2 主体性交往缺失
2.2.3 直接交往缺失
2.2.4 情感交往缺失
2.3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交往缺失原因探析
2.3.1 理论意识层面
2.3.2 现实环境层面
3. 交往理论视域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应然要求
3.1 以人为本:交往理论视域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理念
3.1.1 以人为本的基本涵义
3.1.2 坚持以人为本基本理念的必要性
3.1.3 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要求
3.2 交往理论视域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对个人、社会、企业应有价值目标
3.2.1 人的全面发展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个体价值目标
3.2.2 社会和谐发展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社会价值目标
3.2.3 提高经济效益是交往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对企业本身的价值目标
3.3 交往理论视域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应当坚持的原则
3.3.1 实践基础原则
3.3.2 平等性原则
3.3.3 主体性原则
3.4 交往理论视阈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应当具备的思维方式
3.4.1 关系性思维方式
3.4.2 开放性思维方式
3.4.3 主体性思维方式
4. 交往理论视域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具体方法初探
4.1 实践锻炼,体验固化
4.1.1 以实践作为交往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途径
4.1.2 在实践中体验固化交往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4.2 沟通交流,多向互动
4.2.1 沟通是交往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方式
4.2.2 在交往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进行多极主体多极互动
4.3 情感教育,情理结合
4.3.1 依赖情感交流达到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共鸣
4.3.2 情理相依,在情感传递中传达理论
4.4 潜隐教育,适应超越
4.4.1 以潜隐的方式开展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4.4.2 在潜隐式教育基础上达到员工的适应和超越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 邵琪. 理论观察. 2012(06)
[2]关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几点思考[J]. 李绍华,肖娜. 现代商业. 2012(18)
[3]论现代企业思想政治教育[J]. 陈晶. 中外企业家. 2011(04)
[4]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生命线”地位的科学含义[J]. 朱耀斌.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1)
[5]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交往困境[J]. 侍小峰.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9(11)
[6]从“独白”到“交往”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范式转换[J]. 肖应连.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1)
[7]关注交往:思想政治教育的视角转换[J]. 毕红梅,张耀灿.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08(06)
[8]关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哲学思考[J]. 张巾范. 大庆社会科学. 2008(05)
[9]交往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探析[J]. 于成学,王忠桥. 思想教育研究. 2008(09)
[10]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涵义初探[J]. 张耀灿,刘伟.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06(12)
博士论文
[1]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性研究[D]. 许丽萍.哈尔滨师范大学 2011
[2]交往实践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 刘伟.华中师范大学 2008
硕士论文
[1]马克思交往理论研究[D]. 周波.广西师范大学 2012
[2]民营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若干问题及对策研究[D]. 颜振超.中央民族大学 2011
[3]马克思交往理论研究[D]. 姚秋磊.上海师范大学 2010
[4]市场经济背景下的企业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 刘志强.山东大学 2008
[5]构建和谐企业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若干关系研究[D]. 刘永利.复旦大学 2008
[6]交往理论的教育意义探索[D]. 岳伟.华中师范大学 2002
本文编号:35730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llw/35730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