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政党论文 >

论农民政治参与冷漠对村民自治目标实现的影响 ——以山西省北社村为例

发布时间:2022-01-07 09:05
  笔者通过对中外学者有关于政治参与、村民自治和农民政治参与冷漠的研究进行梳理,对农民政治参与和村民自治水平及社会稳定关系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农民政治参与冷漠是农村社会稳定的隐患,对村民自治目标的实现产生了不利的影响。从参与理论的观点出发,探寻提高农民政治参与度、政治参与热情的途径,从而让多数农民积极参与到村民自治中,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目标,促进我国基层民主政治发展。参与理论认为,农民在缺乏参与机制保障的制度中,无法进行广泛而有效的政治参与,无法提高政治效能感,无从获得政治参与的技能,无法形成有社会责任的政治态度,很难实现从旧时代惟命是从的社会角色转变为新时期农村政治管理的主体,从而影响了村民自治目标的实现。通过山西省北社村农民政治参与冷漠的实际案例,笔者对农民产生政治参与冷漠态度的原因,政治参与冷漠对村民自治目标实现的影响进行了分析。通过发放调查问卷,深入访谈农民,收集大量信息,理顺了该村村民自治的基本情况和农民在村民自治过程中的消极表现。调查发现北社村村民的政治参与冷漠主要表现在:村民在行使选举权时的盲目、缺乏积极性与必要的理性;村民缺乏参与村级事务管理的主动性,缺乏... 

【文章来源】:山西大学山西省

【文章页数】:4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1.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2.政治参与和政治冷漠的研究现状
    3.论文研究的主要问题
    4.研究方法
第一章 相关概念及政治参与必要性阐析
    1.1 相关概念
        1.1.1 村民自治的内涵与目标
        1.1.2 政治参与的内涵
        1.1.3 农民政治参与的类型
        1.1.4 政治参与冷漠的内涵
    1.2 相关理论与政治参与的必要性
        1.2.1 参与民主理论的代表学者及其思想
        1.2.2 政治效能感——政治参与的必要性阐释
第二章 山西省北社村农民政治参与概况
    2.1 北社村基本情况介绍
        2.1.1 农业传统导致臣属型政治文化
        2.1.2 公共财产激发民主参与的热情
        2.1.3 回归传统农业型村庄后政治参与冷漠的现状
    2.2 北社村农民政治参与冷漠的具体表现
        2.2.1 农民盲目参与民主选举,消极参与村级事务管理
        2.2.2 村民代表被动当选,村务公开流于形式
        2.2.3 "厉害"干部治村,不利于村民政治参与
第三章 农民政治参与冷漠原因与对策分析
    3.1 北社村农民政治参与冷漠的原因
        3.1.1 传统文化和思想禁锢村民政治参与意识
        3.1.2 公共财产催化的非理性政治参与
        3.1.3 机会成本过高,导致参与缺少可行性
    3.2 改善农民政治参与冷漠现状的对策
        3.2.1 发展农村经济,夯实村民政治参与的经济基础
        3.2.2 完善村民自治制度,理顺村民自治内部结构
        3.2.3 健全农民利益表达机制,提高农民政治参与有效性
        3.2.4 提高农民民主素质,培养农民政治参与能力
第四章 政治参与与实现村民自治目标之间的关系
    4.1 农民政治参与类型与村民自治水平及社会稳定的关系分析
        4.1.1 制度性政治参与和村民自治水平及社会稳定的关系
        4.1.2 非制度性政治参与和村民自治水平及社会稳定的关系
    4.2 农民政治参与冷漠对村民自治目标实现的影响
        4.2.1 政治冷漠的一般影响
        4.2.2 政治参与冷漠不利于实现村民自治的目标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村民自治中的消极参与原因初探[J]. 董颖鑫.  巢湖学院学报. 2004(01)
[2]影响农民参与基层民主建设的文化心理障碍分析[J]. 郭玉兰.  理论探索. 2003(05)
[3]试论当前中国农民的政治参与[J]. 徐炜.  江西社会科学. 2001(07)
[4]中国村民自治的法学思考[J]. 崔智友.  中国社会科学. 2001(03)
[5]浅论当前中国农民政治心理现代化[J]. 叶笑云.  理论与现代化. 2001(02)
[6]政治态度:涵义、成因与研究走向[J]. 王敏.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 2001(01)
[7]政治冷漠的深层透析与政治参与形式优化[J]. 张龙平.  理论与改革. 1999(03)
[8]试论现阶段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J]. 李雪卿.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8(03)
[9]政治冷漠论[J]. 杨光斌.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1995(03)
[10]从政治冷漠谈人大代表构成[J]. 吴海燕.  河北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 (03)



本文编号:357425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llw/357425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b5b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