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视域下我国农村居民公民意识培养研究
发布时间:2022-01-09 07:03
公民意识是现代民主国家中公民所必需的心理与思想要素,是公民对自身的权利、义务、社会地位的自我认识,是社会政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居民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不可或缺的力量之一,提高农村居民公民意识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农村现代化,完善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以及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一环,也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视域下提高我国全体公民素质的必然要求和趋势。当前我国农村居民公民意识发展尚不充分,对其培养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着诸多制约因素。本文依据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容及科学方法,着力从经济、政治、教育、文化环境等领域对我国农村居民公民意识培养之策略进行较为深入探究。
【文章来源】:哈尔滨工程大学黑龙江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6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1.2 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3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之处
第2章 公民及公民意识
2.1 马克思关于人的发展三阶段理论—公民意识的哲学基础
2.1.1 对人的依赖
2.1.2 对物的依赖
2.1.3 自我独立
2.2 公民特征
2.2.1 权利
2.2.2 平等
2.2.3 个体的独立地位
2.2.4 社会责任和义务
2.3 公民意识内涵
2.3.1 公民的主体意识
2.3.2 公民的权利义务意识
2.3.3 公民的参与意识
2.3.4 公民的法律意识
2.3.5 公民的公德意识
2.4 农村居民公民意识
2.4.1 培养我国农村居民公民意识的意义
2.4.2 我国农村居民公民意识培养的主要特征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马克思主义对农村居民公民意识培养的思考
3.1 经典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关于农村居民公民意识培养思想
3.1.1 马克思工农联盟与人的主体性思想
3.1.2 恩格斯的农民观与公民观
3.1.3 列宁关于农民问题的思考与民主思想
3.2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关于农村居民公民意识培养思想
3.2.1 毛泽东的农民动力论与人民观
3.2.2 邓小平调动农民积极性与培养四有公民思想
3.2.3 江泽民农民教育思想与社会主义公民培养思想
3.2.4 胡锦涛三农思想与为民思想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我国农村居民公民意识的现状分析
4.1 当前我国农村居民公民意识存在问题
4.1.1 主体意识较弱
4.1.2 权利与义务意识淡漠
4.1.3 参与意识缺乏
4.1.4 法律意识不强
4.1.5 公德意识淡薄
4.2 当前制约我国农村居民公民意识培养的主要因素
4.2.1 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
4.2.2 农村居民自身的政治文化素质
4.2.3 传统政治文化因素
4.2.4 政治参与制度不完善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我国农村居民公民意识培养策略探究
5.1 经济领域:增加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大力发展农村经济
5.1.1 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5.1.2 建立现代农村市场经济体制
5.1.3 切实增加农村居民收入
5.2 政治领域:完善村民自治,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5.2.1 落实民主选举制度
5.2.2 落实民主决策制度
5.2.3 落实民主管理制度
5.2.4 落实民主监督制度
5.3 教育领域:提高农村居民教育水平,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5.3.1 加大政府对农村义务教育投入
5.3.2 加强农村居民公民教育
5.3.3 整肃农村居民风俗习惯
5.4 文化环境建设领域:加大农村文化设施建设,提供良好的农村文化环境
5.4.1 加强农村基础文化设施的投入力度
5.4.2 保证"文化下乡"的顺利畅通
5.4.3 繁荣农村文化市场
5.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本文编号:3578202
【文章来源】:哈尔滨工程大学黑龙江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6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1.2 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3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之处
第2章 公民及公民意识
2.1 马克思关于人的发展三阶段理论—公民意识的哲学基础
2.1.1 对人的依赖
2.1.2 对物的依赖
2.1.3 自我独立
2.2 公民特征
2.2.1 权利
2.2.2 平等
2.2.3 个体的独立地位
2.2.4 社会责任和义务
2.3 公民意识内涵
2.3.1 公民的主体意识
2.3.2 公民的权利义务意识
2.3.3 公民的参与意识
2.3.4 公民的法律意识
2.3.5 公民的公德意识
2.4 农村居民公民意识
2.4.1 培养我国农村居民公民意识的意义
2.4.2 我国农村居民公民意识培养的主要特征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马克思主义对农村居民公民意识培养的思考
3.1 经典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关于农村居民公民意识培养思想
3.1.1 马克思工农联盟与人的主体性思想
3.1.2 恩格斯的农民观与公民观
3.1.3 列宁关于农民问题的思考与民主思想
3.2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关于农村居民公民意识培养思想
3.2.1 毛泽东的农民动力论与人民观
3.2.2 邓小平调动农民积极性与培养四有公民思想
3.2.3 江泽民农民教育思想与社会主义公民培养思想
3.2.4 胡锦涛三农思想与为民思想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我国农村居民公民意识的现状分析
4.1 当前我国农村居民公民意识存在问题
4.1.1 主体意识较弱
4.1.2 权利与义务意识淡漠
4.1.3 参与意识缺乏
4.1.4 法律意识不强
4.1.5 公德意识淡薄
4.2 当前制约我国农村居民公民意识培养的主要因素
4.2.1 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
4.2.2 农村居民自身的政治文化素质
4.2.3 传统政治文化因素
4.2.4 政治参与制度不完善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我国农村居民公民意识培养策略探究
5.1 经济领域:增加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大力发展农村经济
5.1.1 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5.1.2 建立现代农村市场经济体制
5.1.3 切实增加农村居民收入
5.2 政治领域:完善村民自治,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5.2.1 落实民主选举制度
5.2.2 落实民主决策制度
5.2.3 落实民主管理制度
5.2.4 落实民主监督制度
5.3 教育领域:提高农村居民教育水平,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5.3.1 加大政府对农村义务教育投入
5.3.2 加强农村居民公民教育
5.3.3 整肃农村居民风俗习惯
5.4 文化环境建设领域:加大农村文化设施建设,提供良好的农村文化环境
5.4.1 加强农村基础文化设施的投入力度
5.4.2 保证"文化下乡"的顺利畅通
5.4.3 繁荣农村文化市场
5.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本文编号:35782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llw/35782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