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政党论文 >

我在哪里? ——少先队员主体性发挥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22-01-13 19:34
  主体性教育在我国的发展历史已有几十年。且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工作者越来越重视学生作为“主体”的人的发展。我国一直强调“以人为本,育人为先”的教育理念,尤其是义务教育中少年儿童的全面发展,关系着祖国未来的可持续发展。义务教育阶段的少先队教育是中国特色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少先队是中国少年儿童的群众组织,少先队员作为少先队组织的主要成员,其成长与发展离不开各类少先队活动,少先队组织也通过各种少先队活动对少先队员进行思想意识教育。那么,少先队员在少先队活动中的主体性是否得到了充分发挥?笔者通过对一所小学的少先队活动进行研究,观察少先队活动当中队员主体性发挥的基本情况,分析少先队活动中部分队员主体性受限的原因,并思考促进少先队员主体性发挥的可能对策。本文从两个维度对Z小学少先队员主体性发挥的基本情况进行了客观描述。首先,笔者从时间之维对不同年级(低年级、中年级、高年级)少先队员的主体性发挥现状进行描述;其次,从空间之维对少先队员在不同活动场域(仪式活动、校本特色少先队活动、红色寻访活动)中主体性发挥现状进行描述。紧接着,笔者总结了少先队员主体性发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组织、社会、学校、家庭、自我... 

【文章来源】:南京师范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10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
        (一) 选题缘由
        (二) 研究意义
    二、概念界定与研究综述
        (一) 关于主体性与主体性教育的研究综述
        (二) 关于少先队活动与主体性教育的研究综述
    三、研究设计
        (一) 研究思路
        (二) 研究方法
        (三) 研究对象的选择
        (四) 资料收集与编码
        (五) 研究的伦理道德
第一章 我在Z小学的研究经历
    一、关于Z小学的基本情况介绍
    二、Z小学少先队的组织结构
    三、我在Z小学的研究经历
        (一) “通行证”的获得
        (二) 身份的转换:从“陌生人”到“实习老师”再到“杂工”
        (三) 短暂的告别
第二章 时间之维:不同年级少先队员主体性的呈现
    一、低年级的找寻:从“好奇”到“认同”
        (一) 入队前的“好奇”与“渴望”
        (二) 入队仪式的“洗礼”
        (三) 入队后的“认同”
    二、中年级的定位:认识“我”自己
        (一) “我”是中队的“小主人”
        (二) “我”离大队有多远?
        (三) 学习与活动孰轻孰重?
    三、高年级的反思:自主与自我
        (一) 自主与自我
        (二) 回望与反思
第三章 空间之维:不同活动中少先队员主体性的发挥
    一、仪式活动:固定化的“操演”
        (一) 升旗仪式
        (二) 入队仪式
        (三) 大队会
    二、校本特色少先队活动:主体的“教化”
        (一) “小主人讲堂”:施展个性专长的舞台
        (二) “小主人智慧团”:“对话”与“协商”
    三、红色寻访活动:“被安排”的参与
        (一) 参观将军馆一:“红花还需绿叶配”
        (二) 参观将军馆二:一场“表演”一场“真”
第四章 “为何我不在这里?”——少先队员主体性受限的原因探析
    一、我与组织:“灌输”、“等级”与“规训”压制个性
        (一) 组织的属性:“灌输”与“等级”的存在
        (二) 仪式的固定化操演:“规训”的在场
    二、我与社会、学校、家庭:队员“主体性”受挤压
        (一) 社会:“社会逻辑”在教育中的延演
        (二) 学校:应试教育、教育效率、教育不平等的显现
        (三) 家庭:功利主义价值观下的“竞争”与“占有性主体性”
    三、我与自我:队员的有限主体性
        (一) 不同年级队员主体性的差异与限度
        (二) 同年级队员的主体性受限的主观原因
第五章 “我如何回到这里?”——少先队员主体性发挥的对策
    一、组织的“反思”与“教化”
        (一) “反思”:政治属性、组织形式要以儿童性为前提
        (二) “教化”:少先队自动化
    二、社会、学校及家庭的应对策略
        (一) 社会:活动的儿童化,个体的社会化
        (二) 学校:注重素质教育,促进民主与平等,发展个性与专长
        (三) 家庭:积极转变家庭教育观念,促进“家校合作”
    三、自我:主体性的增强
        (一) 不同年级队员主体性的增强
        (二) 同年级队员主体性的增强
结语
附录
    一、观察提纲
    二、访谈提纲(第一次:少先队员)
    三、访谈提纲(第二次:少先队员)
    四、访谈提纲(大队辅导员)
    五、访谈提纲(中队辅导员)
    六、访谈提纲(校长)
    七、相关资料
        (一) “小小文明岗”记录表
        (二) “小主人智慧团”活动宣传稿
        (三) Z小学大队委候选人推荐表及竞选准备工作表
        (四) Z小学大队委工作职责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政治认同的建构:主体与对象之间[J]. 王茂美.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2)
[2]竞争的德性及其在教育中的扩张[J]. 高德胜.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6(01)
[3]身体在场:在体验中学习[J]. 寇冬泉.  教育发展研究. 2015(22)
[4]身体在场:在协商中学习[J]. 陈秋苹.  教育发展研究. 2015(22)
[5]身体在场:在交往中学习[J]. 葛春.  教育发展研究. 2015(22)
[6]在主体性与主体间性之间——阿伦特与哈贝马斯现代性批判立足点评析[J]. 侯振武.  天津社会科学. 2014(05)
[7]敬畏家校合作的力量——基于促进学生成长的立场[J]. 李家成.  人民教育. 2014(06)
[8]雅斯贝尔斯论交往的条件[J]. 向玉乔,陈君丽.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1)
[9]论教育公平与教育效率[J]. 吕星宇.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9(10)
[10]儿童社会化双重内涵分析[J]. 李逢超.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4)

博士论文
[1]儿童政治身份的赋予[D]. 傅金兰.南京师范大学 2016

硕士论文
[1]我戴上了红领巾[D]. 王战.南京师范大学 2015



本文编号:358702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llw/358702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bd0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