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进程中农民主体意识建构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2-01-14 08:55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三农”问题的解决,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一定意义上说,中国现代化的难点和关键点正是“三农”的现代化。“三农”之中,农民是主体,其主体身份确立的重要标志便是具有主体意识,农民主体意识的建构对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至关重要。由于现代人类活动方式与主体意识的内在相关性,现代化进程在现实生活中的启动,便必定与主体意识在精神生活中的兴起相伴随。因此,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农民主体意识建构问题,自然成为现代化研究中不可忽视的重要课题。当前,培养和造就亿万新型农民,使之成为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化建设的主体,使他们能够持续地、最大限度地发挥主体作用,是我国一项非常紧迫的任务。而且,当今中国正处于发展机遇期,但同时也是矛盾凸显期,我国农村社会正随之发生剧烈的变革。从阶层结构到生活方式,直至农民的观念,都在剧烈地变动。在这样的背景下,关注农民主体意识的建构状况,显得尤其重要。深入开展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农民主体意识建构问题的研究,对其发展历程和发展趋势,存在问题及原因进行分析把握,找到实现农民主体意识建构的现实路径,是激发农民主体意识,加快农民主体意识建构,充分发挥农民...
【文章来源】:重庆理工大学重庆市
【文章页数】:4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1.1.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背景
1.1.2 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
1.1.3 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
1.2 本课题的研究现状及其述评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研究思路及方法
1.3.1 本文的研究思路
1.3.2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1.3.3 本文的主要研究方法
2. 现代化与农民主体意识建构的内涵界定
2.1 现代化内涵
2.1.1 现代化的基本内涵
2.1.2 中国现代化进程的界定
2.2 主体意识内涵
2.2.1 主体意识的基本内涵
2.2.2 农民主体意识建构的概念界定
2.3 我国现代化对农民主体意识建构提出新要求
2.4 农民主体意识建构在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意义
2.4.1 农民主体意识建构是我国现代化应有之义
2.4.2 农民主体意识建构有利于我国现代化的加快推进
3. 现代化进程中农民主体意识建构的历史回眸
3.1 现代化进程中农民主体意识建构的发展历程
3.1.1 中国早期的现代化(1840--1949)
3.1.2 现代化的探索时期(1949--1978)
3.1.3 现代化的快速发展时期(1978--)
3.2 现代化进程中农民主体意识的发展趋势
3.2.1 农民的市场主体意识正不断增强
3.2.2 农民的现代法治意识在逐渐凸显
3.2.3 农民的主体道德观念向开放、科学的方向发展
4. 现代化进程中农民主体意识建构的现实考量
4.1 当前中国农民主体意识建构存在的问题
4.1.1 循规蹈矩的保守意识和淡薄的创新意识
4.1.2 自主意识缺乏,依附性意识浓厚
4.1.3 淡薄的民主权利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意识
4.2 农民主体意识建构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4.2.1 农民主体意识建构存在问题的历史原因
4.2.2 农民主体意识建构存在问题的现实原因
4.2.3 农民主体意识建构存在问题的自身原因
5. 现代化进程中农民主体意识建构的途径探讨
5.1 发展农村教育事业,提高农民素质
5.1.1 加大农村教育投入力度,巩固农村基础教育
5.1.2 拓展农村教育内容,培育新型农民
5.2 加快发展农村经济,夯实农民主体意识建构的物质基础
5.2.1 把加强“三农”工作作为根本立足点,切实加大“三农”投入力度
5.2.2 调整农业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5.2.3 拓宽收入渠道,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5.3 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把村民自治落到实处
5.3.1 完善农村干部管理制度,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5.3.2 转变政府职能,把村民自治落到实处
5.4 弘扬先进文化,培育农民的主体精神
5.4.1 要加大投入,加快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5.4.2 创新文化活动形式,加强城乡文化活动互动,促进农村文化繁荣
5.4.3 倡导农村新风尚,优化农村社会风气
5.5 加强制度建设,保障农民权益
5.5.1 以确保农民增收为目的,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制度
5.5.2 以确保农民权益为目的,建立促进城乡一体化制度
5.5.3 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为农民主体意识建构提供保障
5.6 强化组织意识,提高农民的组织能力
5.6.1 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农民的组织意识,完善农民的自我表达机制
5.6.2 尊重农民意愿,加强对农民组织的引导,提高农民的组织能力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情理精神”视阈下的中国文化——从中国伦理的“情”与“理”角度分析[J]. 杨帆,付玉成.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2010(11)
[2]浅谈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对农村经济的推进作用[J]. 王明辉. 河南农业. 2010(13)
[3]新农村建设中增强农民主体意识的对策探讨[J]. 李小莉. 经济研究导刊. 2010(16)
[4]现代性视阈中农民主体性研究的几个“前问题”[J]. 黄琳,武正雄. 中国农学通报. 2010(06)
[5]农民主体意识的现代化途径探索[J]. 杨兴凤,王长海.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09(S1)
[6]论公民文化与法治[J]. 来君. 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8)
[7]改革开放30年农民政治心理透视——基于浙江新昌沙溪D村2008年村级换届选举考察[J]. 赵爱庆,孙建军.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4)
[8]试论民俗文化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作用——以“宝丰文化现象”为个案[J]. 李云霞. 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7)
[9]主体视角下的后税费时代农民本质与作用探究[J]. 邹勇文. 调研世界. 2009(07)
[10]中国农村的自杀避讳现象的成因及其对农村社会生活的影响[J]. 梁胜初. 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6)
博士论文
[1]中国农民意识形态的变迁[D]. 牟成文.华中师范大学 2007
[2]想象农民[D]. 张丽军.东北师范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唯物史观视域下的农民工主体性透视[D]. 赵建鑫.山西大学 2006
[2]新农村建设与中国现代化探析[D]. 胡运锋.云南师范大学 2006
[3]九十年代以来中国农民法律意识的变迁与农村法治化道路的探索[D]. 杜鹃.华中师范大学 2006
[4]觉醒的教育和农民的觉醒[D]. 王芳.东北师范大学 2006
[5]农村教育知识城市化问题探讨[D]. 蔡志华.江西师范大学 2006
[6]湘西农民现代化实证研究[D]. 石方军.中南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588208
【文章来源】:重庆理工大学重庆市
【文章页数】:4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1.1.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背景
1.1.2 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
1.1.3 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
1.2 本课题的研究现状及其述评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研究思路及方法
1.3.1 本文的研究思路
1.3.2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1.3.3 本文的主要研究方法
2. 现代化与农民主体意识建构的内涵界定
2.1 现代化内涵
2.1.1 现代化的基本内涵
2.1.2 中国现代化进程的界定
2.2 主体意识内涵
2.2.1 主体意识的基本内涵
2.2.2 农民主体意识建构的概念界定
2.3 我国现代化对农民主体意识建构提出新要求
2.4 农民主体意识建构在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意义
2.4.1 农民主体意识建构是我国现代化应有之义
2.4.2 农民主体意识建构有利于我国现代化的加快推进
3. 现代化进程中农民主体意识建构的历史回眸
3.1 现代化进程中农民主体意识建构的发展历程
3.1.1 中国早期的现代化(1840--1949)
3.1.2 现代化的探索时期(1949--1978)
3.1.3 现代化的快速发展时期(1978--)
3.2 现代化进程中农民主体意识的发展趋势
3.2.1 农民的市场主体意识正不断增强
3.2.2 农民的现代法治意识在逐渐凸显
3.2.3 农民的主体道德观念向开放、科学的方向发展
4. 现代化进程中农民主体意识建构的现实考量
4.1 当前中国农民主体意识建构存在的问题
4.1.1 循规蹈矩的保守意识和淡薄的创新意识
4.1.2 自主意识缺乏,依附性意识浓厚
4.1.3 淡薄的民主权利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意识
4.2 农民主体意识建构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4.2.1 农民主体意识建构存在问题的历史原因
4.2.2 农民主体意识建构存在问题的现实原因
4.2.3 农民主体意识建构存在问题的自身原因
5. 现代化进程中农民主体意识建构的途径探讨
5.1 发展农村教育事业,提高农民素质
5.1.1 加大农村教育投入力度,巩固农村基础教育
5.1.2 拓展农村教育内容,培育新型农民
5.2 加快发展农村经济,夯实农民主体意识建构的物质基础
5.2.1 把加强“三农”工作作为根本立足点,切实加大“三农”投入力度
5.2.2 调整农业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5.2.3 拓宽收入渠道,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5.3 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把村民自治落到实处
5.3.1 完善农村干部管理制度,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5.3.2 转变政府职能,把村民自治落到实处
5.4 弘扬先进文化,培育农民的主体精神
5.4.1 要加大投入,加快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5.4.2 创新文化活动形式,加强城乡文化活动互动,促进农村文化繁荣
5.4.3 倡导农村新风尚,优化农村社会风气
5.5 加强制度建设,保障农民权益
5.5.1 以确保农民增收为目的,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制度
5.5.2 以确保农民权益为目的,建立促进城乡一体化制度
5.5.3 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为农民主体意识建构提供保障
5.6 强化组织意识,提高农民的组织能力
5.6.1 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农民的组织意识,完善农民的自我表达机制
5.6.2 尊重农民意愿,加强对农民组织的引导,提高农民的组织能力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情理精神”视阈下的中国文化——从中国伦理的“情”与“理”角度分析[J]. 杨帆,付玉成.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2010(11)
[2]浅谈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对农村经济的推进作用[J]. 王明辉. 河南农业. 2010(13)
[3]新农村建设中增强农民主体意识的对策探讨[J]. 李小莉. 经济研究导刊. 2010(16)
[4]现代性视阈中农民主体性研究的几个“前问题”[J]. 黄琳,武正雄. 中国农学通报. 2010(06)
[5]农民主体意识的现代化途径探索[J]. 杨兴凤,王长海.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09(S1)
[6]论公民文化与法治[J]. 来君. 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8)
[7]改革开放30年农民政治心理透视——基于浙江新昌沙溪D村2008年村级换届选举考察[J]. 赵爱庆,孙建军.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4)
[8]试论民俗文化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作用——以“宝丰文化现象”为个案[J]. 李云霞. 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7)
[9]主体视角下的后税费时代农民本质与作用探究[J]. 邹勇文. 调研世界. 2009(07)
[10]中国农村的自杀避讳现象的成因及其对农村社会生活的影响[J]. 梁胜初. 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6)
博士论文
[1]中国农民意识形态的变迁[D]. 牟成文.华中师范大学 2007
[2]想象农民[D]. 张丽军.东北师范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唯物史观视域下的农民工主体性透视[D]. 赵建鑫.山西大学 2006
[2]新农村建设与中国现代化探析[D]. 胡运锋.云南师范大学 2006
[3]九十年代以来中国农民法律意识的变迁与农村法治化道路的探索[D]. 杜鹃.华中师范大学 2006
[4]觉醒的教育和农民的觉醒[D]. 王芳.东北师范大学 2006
[5]农村教育知识城市化问题探讨[D]. 蔡志华.江西师范大学 2006
[6]湘西农民现代化实证研究[D]. 石方军.中南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58820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llw/35882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