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林高校毕业生涉农领域就业的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2-02-23 05:24
国家“十二五”规划明确指出,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十大任务之一。近年来,我国农业发展迅速,农村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然而,与发达国家的现代农业相比,我国的农业水平仍旧处于现代农业初级阶段,农业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相对匮乏。专业人才的不足直接影响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严重制约农业现代化进程。解决其问题有赖于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的积极参与,而引导大量农林高校毕业生充实到涉农领域,是一种比较有效的解决途径。因此,从我国建设现代农业的实践出发,研究如何吸引具备专业知识的农林高校毕业生就业于涉农领域,使其成为现代农业发展亟需的农业人力资本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运用文献研究法,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在人力资本理论、劳动力供求理论、诱致性技术与制度变迁理论等文献和观点的理解基础上借鉴国内外研究成果,从农林高校毕业生涉农领域就业率、就业流向及现行举措三方面对我国农林高校毕业生涉农领域就业现状进行分析,揭示了目前农林高校毕业生涉农领域就业存在的门题,从政策制度、社会环境、农林高校、用人单位、学生自身五个角度出发对存在问题的原因...
【文章来源】:东北林业大学黑龙江省211工程院校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主要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5.1 研究方法
1.5.2 技术路线
2 农林高校毕业生涉农领域就业研究的理论基础
2.1 人力资本理论
2.2 劳动力供求理论
2.3 诱致性技术与制度变迁理论
2.4 本章小结
3 农林高校毕业生涉农领域就业现状与存在问题分析
3.1 农林高校毕业生涉农领域就业现状
3.1.1 农林高校毕业生涉农领域就业率呈上升趋势
3.1.2 农林高校毕业生涉农领域就业流向低
3.1.3 农林高校毕业生涉农领域就业的现行举措多样化
3.2 农林高校毕业生涉农领域就业存在的问题
3.2.1 就业机制不健全
3.2.2 就业渠道不畅通
3.2.3 就业流向不平衡
3.2.4 实际工作能力不足
3.2.5 就业观念存在误区
3.3 农林高校毕业生涉农领域就业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
3.3.1 政策制度对农林高校毕业生涉农领域就业的制约
3.3.2 社会环境对农林高校毕业生涉农领域就业的制约
3.3.3 用人单位对农林高校毕业生涉农领域就业的制约
3.3.4 高校对农林高校毕业生涉农领域就业的制约
3.3.5 学生自身制约性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4 农林高校毕业生涉农领域就业问题SWOT分析
4.1 运用模糊数学综合评判理论建立评判模型——以某林业大学为例
4.2 就业优势分析
4.2.1 拥有扎实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
4.2.2 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
4.2.3 行业性就业优势
4.3 就业劣势分析
4.3.1 专业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脱节
4.3.2 沟通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4.3.3 缺乏实际工作经验
4.4 就业机遇分析
4.4.1 涉农领域对人才的迫切需求
4.4.2 国家对农业的重视带动就业机遇
4.4.3 农林高校的行业实力产生推动作用
4.5 就业威胁分析
4.6 本章小结
5 农林高校毕业生涉农领域就业模式的构建
5.1 就业模式的类型划分
5.1.1 计划型就业模式
5.1.2 市场型就业模式
5.1.3 有控制的市场型就业模式
5.2 农林高校毕业生涉农领域就业模式的构建原则
5.2.1 系统性原则
5.2.2 预测性原则
5.2.3 特色与差异化原则
5.2.4 准确定位原则
5.2.5 实效性原则
5.3 农林高校毕业生涉农领域就业模式的构建——多维互动就业模式
5.4 本章小结
6 农林高校毕业生涉农领域就业的保障措施
6.1 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和政策引导
6.2 扶持农林高校毕业生成为农业科研和技术推广主力
6.3 优化农林高校毕业生到涉农领域就业的社会环境
6.4 加强涉农领域用人单位的人才吸纳能力
6.5 完善农林高校专业设置及人才培养模式
6.6 优化就业指导体系及就业服务水平
6.7 农林高校毕业生积极引导自身到涉农领域就业
6.8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本文编号:3640960
【文章来源】:东北林业大学黑龙江省211工程院校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主要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5.1 研究方法
1.5.2 技术路线
2 农林高校毕业生涉农领域就业研究的理论基础
2.1 人力资本理论
2.2 劳动力供求理论
2.3 诱致性技术与制度变迁理论
2.4 本章小结
3 农林高校毕业生涉农领域就业现状与存在问题分析
3.1 农林高校毕业生涉农领域就业现状
3.1.1 农林高校毕业生涉农领域就业率呈上升趋势
3.1.2 农林高校毕业生涉农领域就业流向低
3.1.3 农林高校毕业生涉农领域就业的现行举措多样化
3.2 农林高校毕业生涉农领域就业存在的问题
3.2.1 就业机制不健全
3.2.2 就业渠道不畅通
3.2.3 就业流向不平衡
3.2.4 实际工作能力不足
3.2.5 就业观念存在误区
3.3 农林高校毕业生涉农领域就业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
3.3.1 政策制度对农林高校毕业生涉农领域就业的制约
3.3.2 社会环境对农林高校毕业生涉农领域就业的制约
3.3.3 用人单位对农林高校毕业生涉农领域就业的制约
3.3.4 高校对农林高校毕业生涉农领域就业的制约
3.3.5 学生自身制约性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4 农林高校毕业生涉农领域就业问题SWOT分析
4.1 运用模糊数学综合评判理论建立评判模型——以某林业大学为例
4.2 就业优势分析
4.2.1 拥有扎实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
4.2.2 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
4.2.3 行业性就业优势
4.3 就业劣势分析
4.3.1 专业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脱节
4.3.2 沟通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4.3.3 缺乏实际工作经验
4.4 就业机遇分析
4.4.1 涉农领域对人才的迫切需求
4.4.2 国家对农业的重视带动就业机遇
4.4.3 农林高校的行业实力产生推动作用
4.5 就业威胁分析
4.6 本章小结
5 农林高校毕业生涉农领域就业模式的构建
5.1 就业模式的类型划分
5.1.1 计划型就业模式
5.1.2 市场型就业模式
5.1.3 有控制的市场型就业模式
5.2 农林高校毕业生涉农领域就业模式的构建原则
5.2.1 系统性原则
5.2.2 预测性原则
5.2.3 特色与差异化原则
5.2.4 准确定位原则
5.2.5 实效性原则
5.3 农林高校毕业生涉农领域就业模式的构建——多维互动就业模式
5.4 本章小结
6 农林高校毕业生涉农领域就业的保障措施
6.1 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和政策引导
6.2 扶持农林高校毕业生成为农业科研和技术推广主力
6.3 优化农林高校毕业生到涉农领域就业的社会环境
6.4 加强涉农领域用人单位的人才吸纳能力
6.5 完善农林高校专业设置及人才培养模式
6.6 优化就业指导体系及就业服务水平
6.7 农林高校毕业生积极引导自身到涉农领域就业
6.8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本文编号:36409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llw/36409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