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农村意识形态的日常生活化构建
发布时间:2022-12-18 18:37
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为理论指导,发现日常生活具有人民指向性本色,意识形态具有实践性特质。二者学理上的相互交错启示,新时代农村意识形态的日常生活化构建或是一条可供探索的路径。通过彰显农村日常生活人民指向性本色、坚守农村意识形态构建的实践性立场、增强农村意识形态构建工作的批判性、优化涉农网络空间环境的纯洁性等一系列举措,可以有效应对新时代农村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的诸多困境。
【文章页数】:9 页
【文章目录】:
一、新时代农村意识形态的日常生活化构建学理解析
(一)以历史唯物主义为参照,社会主义日常生活具有鲜明的人民指向性本色
(二)以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为遵循,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具有实践性特质
(三)新时代农村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构建与农民日常生活之间的契合点
二、新时代农村意识形态面临的现实境遇
(一)对与错:农民群众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认同的参差不齐
(二)说与做:农村意识形态宣传工作的虚实脱节
(三)内与外:中西方意识形态在农村地区的频繁交锋
(四)新与旧:网络媒介对农村意识形态宣传的双重影响
三、新时代农村意识形态的日常生活化构建路径
(一)强化认同,彰显新时代农村日常生活的人民指向性本色
(二)虚实统一,坚守新时代农村意识形态构建的实践性立场
(三)回击交锋,增强新时代农村意识形态传播的对抗性
(四)因势利导,优化新时代涉农网络空间环境的纯洁性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新时代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践行群众路线的理与路[J]. 廖鹏辉,王永贵.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6)
[2]当前我国意识形态风险的防控与意识形态治理[J]. 杨军,杨玉. 思想理论教育. 2019(11)
[3]新时代乡村治理中德治存在的问题及其完善路径探析[J]. 龚松柏,罗贝.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4)
[4]全面深化改革风险视域下马克思主义信仰传播析论[J]. 徐俊,王永贵. 湖湘论坛. 2018(01)
[5]论日常生活[J]. 郑震. 社会学研究. 2013 (01)
[6]日常生活的意识形态分析及其认同[J]. 吴学琴. 马克思主义研究. 2009(03)
本文编号:3722559
【文章页数】:9 页
【文章目录】:
一、新时代农村意识形态的日常生活化构建学理解析
(一)以历史唯物主义为参照,社会主义日常生活具有鲜明的人民指向性本色
(二)以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为遵循,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具有实践性特质
(三)新时代农村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构建与农民日常生活之间的契合点
二、新时代农村意识形态面临的现实境遇
(一)对与错:农民群众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认同的参差不齐
(二)说与做:农村意识形态宣传工作的虚实脱节
(三)内与外:中西方意识形态在农村地区的频繁交锋
(四)新与旧:网络媒介对农村意识形态宣传的双重影响
三、新时代农村意识形态的日常生活化构建路径
(一)强化认同,彰显新时代农村日常生活的人民指向性本色
(二)虚实统一,坚守新时代农村意识形态构建的实践性立场
(三)回击交锋,增强新时代农村意识形态传播的对抗性
(四)因势利导,优化新时代涉农网络空间环境的纯洁性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新时代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践行群众路线的理与路[J]. 廖鹏辉,王永贵.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6)
[2]当前我国意识形态风险的防控与意识形态治理[J]. 杨军,杨玉. 思想理论教育. 2019(11)
[3]新时代乡村治理中德治存在的问题及其完善路径探析[J]. 龚松柏,罗贝.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4)
[4]全面深化改革风险视域下马克思主义信仰传播析论[J]. 徐俊,王永贵. 湖湘论坛. 2018(01)
[5]论日常生活[J]. 郑震. 社会学研究. 2013 (01)
[6]日常生活的意识形态分析及其认同[J]. 吴学琴. 马克思主义研究. 2009(03)
本文编号:372255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llw/37225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