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村集体主义下的治理模式研究 ————以大寨村的发展路径为例
发布时间:2023-04-28 21:57
自小岗村吹响我国农村的改革号角开始,万家农村的发展群像就开始展露于这个以改革而著称的时代潮流之中,诸如江苏的华西村、天津的大邱庄、河北的西铺村、河南的南街村、山西的大寨村等典型化了的一大批中国明星村出现,这些明星村在其明星掌门人的权威领导下,大多以集体主义的治理模式进行着经济的转型与发展。纵观大寨村的发展,由上世纪50年代个体农业由个体到合作化、再由合作化向公有化程度更高的人民公社转变。当这种农业集体化体制形成并深深扎根在农民心中的时候,包产到户的改革浪潮给大寨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几年的消沉,然而农业经营体制的改革远远没有结束.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把农民“组织起来”,重建合作制的行动又开始展开。如今包括大寨在内的明星村实行集体主义的治理模式,但这种治理模式面临其不可忽视的问题:强人模式的隐忧、分配型村级治理方式、“三合一”管理结构、“外圆内方”的村治方式、村民民主意识的缺失使集体主义模式的民主基础遭遇了挑战;对村庄精神的重视不足使集体主义下的治理模式缺少了凝聚集体力量的动力支撑;封闭的行政村界、农工商联合总公司导致的地区割据、集体产权制度的不明晰、村庄人才的缺乏影响着明星村集体企业的再发...
【文章页数】:5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三、文章拟解决关键问题及创新之处
(一) 拟解决关键问题
(二) 创新之处
四、研究方法
第一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论述
1.1 相关概念论述
1.1.1 集体主义
1.1.2 明星村的集体主义
1.1.3 明星村集体主义下的治理模式
1.1.4 明星村治理模式的特征
1.2 相关理论基础
1.2.1 集体主义理论
1.2.2 乡村治理理论
1.2.3 精英治理理论
第二章 大寨村集体主义下的治理模式
2.1 大寨村治理模式的形成源于我国农村体制变革
2.2 大寨村集体主义下的治理模式的形成过程
2.2.1 萌芽阶段——农村互助合作运动
2.2.2 形成阶段——重建大寨村
2.2.3 深入阶段——农业学大寨
2.2.4 消沉阶段——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2.5 重建阶段——村办集体企业的发展
2.3 大寨村集体主义下的治理模式的治理现状
2.3.1 大寨村民主建设
2.3.2 大寨村的“三合一”组织结构
2.3.3 大寨村集体经济的发展
2.3.4 大寨村的高社会福利
第三章 大寨村集体主义下的治理模式面临问题及原因分析
3.1 大寨村集体主义下治理模式面临的问题
3.1.1 村级民主的缺失
3.1.2 对凝聚集体主义的大寨精神认识不足
3.1.3 明星掌门人实行“外圆内方”隐含的问题
3.1.4 分配型村级集体资源使用方式的偏离
3.1.5 集体企业发展的瓶颈
3.1.6 明星掌门人退出后的大寨村接班人问题
3.2 原因分析
3.2.1 精英治理导致的权力过度集中
3.2.2 村民民主意识的日渐丧失
3.2.3 个人私利的过度追求
3.2.4 封闭的行政村界禁锢了集体企业的发展
3.2.5 农工商联合总公司把村庄推向了极端割据
3.2.6 集体产权制度的设置缺陷
第四章 大寨村集体主义下的治理模式的完善路径
4.1 挖掘凝聚集体主义的大寨精神内涵
4.1.1 紧抓建设“大大寨”的战略契机
4.1.2 挖掘大寨精神的内涵
4.1.3 营造“大大寨”建设的氛围
4.1.4 培育大寨文化
4.2 提高大寨村村民的组织化程度
4.2.1 强化社区集体记忆
4.2.2 提高村民的主体意识
4.2.3 发挥生态园林区建设的聚集效应
4.2.4 增强村民组织化的自觉性
4.3 加强作为治理基础的民主建设
4.3.1 加强对明星掌门人治村的引导
4.3.2 完善明星村的选举机制
4.3.3 搞好村级治理的民主监督
4.4 狠抓作为经济支柱的集体企业发展
4.4.1 运用好大寨品牌的优势
4.4.2 加强集体经济扶持力度
4.4.3 推进城乡一体化
4.4.4 改革集体产权制度
4.4.5 转变发展模式
4.4.6 创新人才管理模式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本文编号:3804558
【文章页数】:5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三、文章拟解决关键问题及创新之处
(一) 拟解决关键问题
(二) 创新之处
四、研究方法
第一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论述
1.1 相关概念论述
1.1.1 集体主义
1.1.2 明星村的集体主义
1.1.3 明星村集体主义下的治理模式
1.1.4 明星村治理模式的特征
1.2 相关理论基础
1.2.1 集体主义理论
1.2.2 乡村治理理论
1.2.3 精英治理理论
第二章 大寨村集体主义下的治理模式
2.1 大寨村治理模式的形成源于我国农村体制变革
2.2 大寨村集体主义下的治理模式的形成过程
2.2.1 萌芽阶段——农村互助合作运动
2.2.2 形成阶段——重建大寨村
2.2.3 深入阶段——农业学大寨
2.2.4 消沉阶段——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2.5 重建阶段——村办集体企业的发展
2.3 大寨村集体主义下的治理模式的治理现状
2.3.1 大寨村民主建设
2.3.2 大寨村的“三合一”组织结构
2.3.3 大寨村集体经济的发展
2.3.4 大寨村的高社会福利
第三章 大寨村集体主义下的治理模式面临问题及原因分析
3.1 大寨村集体主义下治理模式面临的问题
3.1.1 村级民主的缺失
3.1.2 对凝聚集体主义的大寨精神认识不足
3.1.3 明星掌门人实行“外圆内方”隐含的问题
3.1.4 分配型村级集体资源使用方式的偏离
3.1.5 集体企业发展的瓶颈
3.1.6 明星掌门人退出后的大寨村接班人问题
3.2 原因分析
3.2.1 精英治理导致的权力过度集中
3.2.2 村民民主意识的日渐丧失
3.2.3 个人私利的过度追求
3.2.4 封闭的行政村界禁锢了集体企业的发展
3.2.5 农工商联合总公司把村庄推向了极端割据
3.2.6 集体产权制度的设置缺陷
第四章 大寨村集体主义下的治理模式的完善路径
4.1 挖掘凝聚集体主义的大寨精神内涵
4.1.1 紧抓建设“大大寨”的战略契机
4.1.2 挖掘大寨精神的内涵
4.1.3 营造“大大寨”建设的氛围
4.1.4 培育大寨文化
4.2 提高大寨村村民的组织化程度
4.2.1 强化社区集体记忆
4.2.2 提高村民的主体意识
4.2.3 发挥生态园林区建设的聚集效应
4.2.4 增强村民组织化的自觉性
4.3 加强作为治理基础的民主建设
4.3.1 加强对明星掌门人治村的引导
4.3.2 完善明星村的选举机制
4.3.3 搞好村级治理的民主监督
4.4 狠抓作为经济支柱的集体企业发展
4.4.1 运用好大寨品牌的优势
4.4.2 加强集体经济扶持力度
4.4.3 推进城乡一体化
4.4.4 改革集体产权制度
4.4.5 转变发展模式
4.4.6 创新人才管理模式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本文编号:380455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llw/3804558.html